隨縣隸屬隨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地處桐柏山南麓、大別山西端,是炎帝神農的故里、農耕文明的源頭,國土總面積5543平方公里。

隨縣石材資源得天獨厚,以飾面用花崗巖為主,主要分布在隨縣北部的吳山鎮和萬和鎮,面積216平方公里,2015年查明礦石量3.12億立方米、荒料量8788萬立方米。隨縣花崗巖儲量大、品質好、成材率高、易開采,“隨州白麻”“隨州黃金麻”等石材品牌聞名全國。

近年來,在上級主管部門和隨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隨縣化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在吳山、萬和兩鎮招商引資發展石材產業,吸引了大量的客商前來投資。面對不斷發展壯大的石材產業,隨縣縣委、縣政府秉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及時解決石材開發過程中出現的越界開采以及環保、生態等方面的苗頭性問題,整頓規范礦業開發秩序。在此基礎上,隨縣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快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力爭“快還舊賬、不欠新賬”。

經過不懈努力,隨縣石材開發秩序日益規范,礦區再現天藍、地綠、水凈。2017年8月,中國礦業聯合會綠色礦山促進工作委員會的專家到隨縣考察時,對隨縣石材礦區綠色礦山建設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

▲黃金麻光面

▲黃金麻荔枝面

▲隨州白麻光面
據了解,2009年才掛牌成立的隨縣,被稱為“新中國最年輕的縣”,而石材是隨縣的支柱產業。隨縣位于桐柏山脈的南延地帶,石材資源得天獨厚。以飾面用花崗巖為主,儲量大、質量優、 易開發,“黃金麻”“白麻”等產品享譽全國。

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隨縣共有19家礦山開采企業和162家石材加工企業,九成以上的石材企業在吳山和萬和兩鎮,投資規模近百億。2016年度,隨縣石材產業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80.16億元、稅收2.25億元,分別占全縣總額的39.5%、31.9%。隨縣石材產業直接吸納就業人員1.5萬余人,帶動物流運輸、餐飲住宿、機械修理等相關產業迅猛發展,又帶動2.5萬余人就業。
THE END
石材產業的環境保護問題,只是我國自然資源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石材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也是現代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建材材料。因而,需要政府、行業協會、石材企業等各方共同努力,引導并推進石材產業走持續發展之路,做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

隨縣石材資源得天獨厚,以飾面用花崗巖為主,主要分布在隨縣北部的吳山鎮和萬和鎮,面積216平方公里,2015年查明礦石量3.12億立方米、荒料量8788萬立方米。隨縣花崗巖儲量大、品質好、成材率高、易開采,“隨州白麻”“隨州黃金麻”等石材品牌聞名全國。

近年來,在上級主管部門和隨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隨縣化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在吳山、萬和兩鎮招商引資發展石材產業,吸引了大量的客商前來投資。面對不斷發展壯大的石材產業,隨縣縣委、縣政府秉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及時解決石材開發過程中出現的越界開采以及環保、生態等方面的苗頭性問題,整頓規范礦業開發秩序。在此基礎上,隨縣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快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力爭“快還舊賬、不欠新賬”。

經過不懈努力,隨縣石材開發秩序日益規范,礦區再現天藍、地綠、水凈。2017年8月,中國礦業聯合會綠色礦山促進工作委員會的專家到隨縣考察時,對隨縣石材礦區綠色礦山建設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

▲黃金麻光面

▲黃金麻荔枝面

▲隨州白麻光面
據了解,2009年才掛牌成立的隨縣,被稱為“新中國最年輕的縣”,而石材是隨縣的支柱產業。隨縣位于桐柏山脈的南延地帶,石材資源得天獨厚。以飾面用花崗巖為主,儲量大、質量優、 易開發,“黃金麻”“白麻”等產品享譽全國。

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隨縣共有19家礦山開采企業和162家石材加工企業,九成以上的石材企業在吳山和萬和兩鎮,投資規模近百億。2016年度,隨縣石材產業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80.16億元、稅收2.25億元,分別占全縣總額的39.5%、31.9%。隨縣石材產業直接吸納就業人員1.5萬余人,帶動物流運輸、餐飲住宿、機械修理等相關產業迅猛發展,又帶動2.5萬余人就業。
THE END
石材產業的環境保護問題,只是我國自然資源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石材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也是現代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建材材料。因而,需要政府、行業協會、石材企業等各方共同努力,引導并推進石材產業走持續發展之路,做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