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新月異的行業,作為浪潮中的石材人,也在不斷審視中自我進化、擁抱變革。而挑戰似乎還未停止,層出不窮的石材漲價消息背后,是對石材企業愈加嚴峻的考驗,許多企業紛紛釋放出成本管控的信號,以更為合理的資金分配來平衡成本上漲的壓力,行業內也由此掀起一股“開源節流”的風潮。
眾多因素助推 企業成本增加
國家稅收政策改革,企業營業成本增加。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境保護稅法,環境保護稅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依照法律規定征收環境保護稅。“2019年,市場上眾說紛紜,除了環保稅的出臺之外,聽說石材市場也要加收稅收,盡管還沒有相關的文件下來,但提早做好心理準備總是沒錯的。稅收政策的調整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成本,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從另一方面看,這樣一來,也會促使市場更加規范化,對于一些小而不規范的市場也將面臨整改或被淘汰,這對于我們市場方來講無疑也是利好的,我們能做的,便是做好企業自身的成本管控,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某大板市場負責人楊紅向筆者說道。
石企再陷用工荒,人工成本增加。隨著物價的上漲,實際生活成本不斷增加,隨之帶來的便是人工成本的上漲。石材行業人才培養機制尚未完全成熟,人員緊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石材企業,從年末年初琳瑯滿目的招聘廣告就可見一斑。石材企業人才供不應求的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工成本的變化,筆者在石材工廠走訪中了解到,近兩年,光是普通的石材手加工師傅的日薪都比往年上漲10%左右,月收入水平遠超普通的白領,而對于專業與技術有著更為嚴苛要求的職位大幅的薪資調整更是不在話下。另一方面,近兩年來,在市場的風口下,許多企業都面臨著轉型的需求,機器設備、高新技術人才的投入也意味著經費的大額支出在所難免,一系列的經費需求就如一座大山般橫亙在企業面前。
石油價格上漲,史上最嚴限超載令實施。在石材行業內,短途運輸的交通工具主要依靠大貨車來實現,而一般情況下,當雙方交易簽定之后,運輸費用一般由賣家承擔,“以前相同的貨只需要兩趟便可完成,限載令的實施,就需要三趟才能全部送完,這無形當中便增加一趟的運輸費用。不僅如此,石油價格的上調,也導致運輸單價上漲,這樣一來,運輸成本便比往年增加不少。”石材企業負責人王明無奈地說道。
稅收改革、人工成本上漲、運輸成本提高……一系列因素正在一步步侵蝕著石企的經費,面臨著逐漸被壓縮的經濟效益,石材企業的掌舵者都在思考著。
企業成本管控 各出奇招
市場上撲面而來的產品價格“上調通知”,看似漲價的背后卻是石材企業深深的無奈。成本上漲的壓力連同市場環境的變幻莫測撲面而來,企業要往前走,單純依靠產品漲價的方式來獲取利潤顯然是行不通的,他們紛紛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進行成本管控,以合理的財務規劃應對當前的嚴峻形勢。
首當其沖的便是宣傳費用的調整,近兩年來,石企品牌風愈演愈烈,一時間,品牌越來越受到石材企業的重視,隨之而來的便是鋪天蓋地的戶外廣告,層出不窮的線上線下的媒體投放和各種形式的營銷活動。似乎所有在別的地方“有用”的品牌傳播方法都想用在自身企業嘗試一番,有人說,石材企業近兩年的變化就是一顆石子,突然投進了久經波瀾的品牌圈,殊不知,蝴蝶效應才剛剛開始。

▲遠達廣告牌
慶幸的是,石材企業在經過了一番試水之后,品牌之路也漸漸走上了正軌。面對著成本上漲與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可以看出,許多石企對于自己的宣傳預算都做了重新的規劃,摒棄了原先盲目投入的錯誤方式,而是采取了更有針對性的品牌輸出。
除了宣傳之外,原料采購也成了許多企業節流的主要切入點。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競爭壓力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意識到挑選輔料的重要性,他們摒棄了原先“貴的就是好的”的錯誤的觀念,取而代之的便是將更多的精力用于產品的研發與實驗,尋找出更適用于產品的輔料。筆者從輔料制造商了解到,近年來,輔料的“性價比”也更多成為石材企業優先考慮的因素,在這樣的形式下,也促進輔料制造商不斷研發新品或在營銷活動上做出一定的調整以滿足廣大石企消費者的需求。
更有一些石材企業已和輔料制造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優勢互補,共同研發適合特殊產品特性的輔料,雖然前期需要一定資金的投入,但從長遠看,也不乏是一種節流的有效方式。
高效與低耗 雙腿并行
上漲的問題是受整個市場大環境所影響的,也是擺在所有石材企業面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所鼓勵的做好企業的成本管控并非一味地縮減支出或是以降低成本的方式來保證企業的基本利潤,而是以更為合理的規劃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除了上述提到的有側重性的廣告投入和挑選性價比較高的輔料外,有些企業則選擇在有限的經費預算內將成本預算投資在人才方面,推進人才培養機制的實行,為企業創造更高的收益。
“高效”與“低耗”已然成為眾多企業的目標,而這樣的變化又何嘗不是行業的一種進步?
編后語
盡管行業的寒冬還未完全褪去,但在成本上漲的重壓之下,石材企業適時而變的能力令人眼前一亮,市場的愈加規范、優勝劣汰之后,能堅持下來的,也必定能夠創造競爭優勢。
原標題:成本又雙叒叕上漲了,石企如何應對?
來源:石邦
眾多因素助推 企業成本增加
國家稅收政策改革,企業營業成本增加。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境保護稅法,環境保護稅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依照法律規定征收環境保護稅。“2019年,市場上眾說紛紜,除了環保稅的出臺之外,聽說石材市場也要加收稅收,盡管還沒有相關的文件下來,但提早做好心理準備總是沒錯的。稅收政策的調整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成本,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從另一方面看,這樣一來,也會促使市場更加規范化,對于一些小而不規范的市場也將面臨整改或被淘汰,這對于我們市場方來講無疑也是利好的,我們能做的,便是做好企業自身的成本管控,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某大板市場負責人楊紅向筆者說道。
石企再陷用工荒,人工成本增加。隨著物價的上漲,實際生活成本不斷增加,隨之帶來的便是人工成本的上漲。石材行業人才培養機制尚未完全成熟,人員緊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石材企業,從年末年初琳瑯滿目的招聘廣告就可見一斑。石材企業人才供不應求的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工成本的變化,筆者在石材工廠走訪中了解到,近兩年,光是普通的石材手加工師傅的日薪都比往年上漲10%左右,月收入水平遠超普通的白領,而對于專業與技術有著更為嚴苛要求的職位大幅的薪資調整更是不在話下。另一方面,近兩年來,在市場的風口下,許多企業都面臨著轉型的需求,機器設備、高新技術人才的投入也意味著經費的大額支出在所難免,一系列的經費需求就如一座大山般橫亙在企業面前。
石油價格上漲,史上最嚴限超載令實施。在石材行業內,短途運輸的交通工具主要依靠大貨車來實現,而一般情況下,當雙方交易簽定之后,運輸費用一般由賣家承擔,“以前相同的貨只需要兩趟便可完成,限載令的實施,就需要三趟才能全部送完,這無形當中便增加一趟的運輸費用。不僅如此,石油價格的上調,也導致運輸單價上漲,這樣一來,運輸成本便比往年增加不少。”石材企業負責人王明無奈地說道。
稅收改革、人工成本上漲、運輸成本提高……一系列因素正在一步步侵蝕著石企的經費,面臨著逐漸被壓縮的經濟效益,石材企業的掌舵者都在思考著。
企業成本管控 各出奇招
市場上撲面而來的產品價格“上調通知”,看似漲價的背后卻是石材企業深深的無奈。成本上漲的壓力連同市場環境的變幻莫測撲面而來,企業要往前走,單純依靠產品漲價的方式來獲取利潤顯然是行不通的,他們紛紛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進行成本管控,以合理的財務規劃應對當前的嚴峻形勢。
首當其沖的便是宣傳費用的調整,近兩年來,石企品牌風愈演愈烈,一時間,品牌越來越受到石材企業的重視,隨之而來的便是鋪天蓋地的戶外廣告,層出不窮的線上線下的媒體投放和各種形式的營銷活動。似乎所有在別的地方“有用”的品牌傳播方法都想用在自身企業嘗試一番,有人說,石材企業近兩年的變化就是一顆石子,突然投進了久經波瀾的品牌圈,殊不知,蝴蝶效應才剛剛開始。

▲遠達廣告牌
慶幸的是,石材企業在經過了一番試水之后,品牌之路也漸漸走上了正軌。面對著成本上漲與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可以看出,許多石企對于自己的宣傳預算都做了重新的規劃,摒棄了原先盲目投入的錯誤方式,而是采取了更有針對性的品牌輸出。
除了宣傳之外,原料采購也成了許多企業節流的主要切入點。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競爭壓力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意識到挑選輔料的重要性,他們摒棄了原先“貴的就是好的”的錯誤的觀念,取而代之的便是將更多的精力用于產品的研發與實驗,尋找出更適用于產品的輔料。筆者從輔料制造商了解到,近年來,輔料的“性價比”也更多成為石材企業優先考慮的因素,在這樣的形式下,也促進輔料制造商不斷研發新品或在營銷活動上做出一定的調整以滿足廣大石企消費者的需求。
更有一些石材企業已和輔料制造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優勢互補,共同研發適合特殊產品特性的輔料,雖然前期需要一定資金的投入,但從長遠看,也不乏是一種節流的有效方式。
高效與低耗 雙腿并行
上漲的問題是受整個市場大環境所影響的,也是擺在所有石材企業面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所鼓勵的做好企業的成本管控并非一味地縮減支出或是以降低成本的方式來保證企業的基本利潤,而是以更為合理的規劃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除了上述提到的有側重性的廣告投入和挑選性價比較高的輔料外,有些企業則選擇在有限的經費預算內將成本預算投資在人才方面,推進人才培養機制的實行,為企業創造更高的收益。
“高效”與“低耗”已然成為眾多企業的目標,而這樣的變化又何嘗不是行業的一種進步?
編后語
盡管行業的寒冬還未完全褪去,但在成本上漲的重壓之下,石材企業適時而變的能力令人眼前一亮,市場的愈加規范、優勝劣汰之后,能堅持下來的,也必定能夠創造競爭優勢。
原標題:成本又雙叒叕上漲了,石企如何應對?
來源:石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