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眼中,石料老板儼然可以歸類為“暴發戶”、“不差錢”。然而,在行業環保風暴時期,多得是不為人知的故事,幾家歡喜幾家愁。
本案例中的石料廠位于渭南市,2017下半年陜西省正值環保風暴,其關停的政策原因大概率是環保因素。縱觀本案,引起石料廠業主與承包商爭議的案值總計不足10萬元,最終真正需支付的款項僅1.1萬元,“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環保風暴下小型傳統石料企業與市場參與者的困境與矛盾可見一斑。
2019年,新一輪環保督查蓄勢待發,已經挺過一輪環保風暴的石料行業又將上演怎樣的故事?
正 文
2017年4月,被告馮某開辦石料廠,原告董某為其安裝碎石生產設備并承包了采礦、碎石加工等工作,雙方簽訂《礦山采石廠碎石設備生產設備安裝協議》和《生產承包合同書》。
同年11月份因國家政策的原因該礦廠停產,2017年11月14日原告與石料廠的會計和生產主管簽署費用清單,該清單顯示:被告欠原告安裝費30000元、毛石生產費43160元和拆卸設備人工費7933元。
后雙方就設備的安裝費、生產費、人工費數額問題協商未果,原告訴至白水法院,要求被告支付相關費用。
案件在審理過程中,被告提出石料廠關閉后還向原告支付了5萬元,并且石料廠的毛石堆放在機器前,尚未加工成商品,原告主張的毛石生產費用不合理,人工費也未經被告親自確認,雙方意見相左,爭執較大。
承辦法官庭前通過仔細梳理證據,找到原被告矛盾焦點在于毛石生產費用和人工費的確定上。在征得原被告的同意后,采用背對背的調解方法,疏導教育,讓雙方換位思考。通過法官的不懈努力,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并且調解結束后被告立即支付了原告加工費、安裝費共計11000元。
這只是一個影射,環保風暴下小型傳統石料企業苦不堪言!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