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縣集中整治粉塵污染推進生態建設紀實
素有石雕之鄉美譽的嘉祥縣位于魯西南丘嶺地帶,境內擁有大小山頭近百座,人們慣稱為“半山區”。因大多數山頭石質優良,是加工石子、石灰、石雕和切割各種板材的上好原材料。多年前,山區的人們一直固守著“靠山吃山”的傳統觀念,一門心思在開山打石上作“致富文章”。特別是各種現代化的采石工具大量問世之后,全縣山石的年開采量較之過去數倍地增加,并導致灰塵彌天,白粉覆地;許多路過山區的行人不得不戴上口罩,頂著頭巾,以避粉塵;距離石料加工地點較近的農田,莊稼葉兒被粉塵“染”成了白的,影響著光合作用。亂開濫采還造成了大量石材的嚴重浪費——許多石材加工業戶惡性競爭,粗制濫造,以極低的價格銷售其產品。更為嚴重的是,無序開采破壞了山區生態環境——山體植被保不住,林木長不成,水土流失明顯加劇……
光禿荒山再披綠裝
嘉祥何日能現山青、水秀、天藍的美好景致并給子孫后代保留住有限的山石資源呢?2010年以來,嘉祥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以壯士斷腕之決心發布了“封山禁采令”,對全縣開采幾近瘋狂的58座山頭堅決予以叫停。緊接著,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引導“下山”的群眾實行產業轉型上,幫他們另謀致富新路。對那些自覺轉型的,除大力進行總結表彰外,還從資金、場地等方面給以扶持。很快,全縣規定區域內的數十座石灰窯被拆除,兩千余家石子粉碎機、灰粉加工廠停業下馬,另有兩千余家鋸石、石雕業戶被整合進入園區。
為達到既能保護本地資源和生態環境,又能繼續發展本縣石雕文化產業,嘉祥縣采取了“買全國、賣全國”的做法,即從全國乃至國外購買石材、玉材原料,通過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技藝進行創作加工,而后將加工成的石雕、玉雕工藝品賣向省外、國外。這樣一來,使全縣山石資源年開采量較之過去減少了80%以上,而石雕產業產值卻增長了3倍多!
如何讓大面積的荒山和殘破山體盡快變為景色宜人的青山、花果山?該縣唱起了“綠化經”——先是連續三年,每年都組織萬名縣鄉機關、部門干部職工上陣,開展大規模的荒山綠化義務造林活動。除了春季集中造林,還開展雨季造林活動。造林過程中,各單位按照分工,或揮锨舞镢,吃力地挖刨樹坑,磨破手掌不嫌疼;或接力式地往高遠的山頭上背送帶有沉重土坨的樹苗、供回填樹坑使用的沃土,踏破鞋底累彎腰身也不叫苦;或家有私事不請假、患了感冒也堅持輕傷不下火線。為了保植保活,遇到長久不下雨時,又往山上扯起長長的輸水管,實行壓水上山,給新植苗木澆灌“保命水”。就這樣,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棵接著一棵植,原來光禿禿的山頭逐漸披上了綠裝。
政府得綠百姓得益
嘉祥縣的荒山綠化工作,巧打“生態牌”、“旅游牌”——以綠化生項目、以項目促綠化,綠山和富民一起抓,走出了一條“政府得綠、企業得利、百姓得益”的山區生態經濟發展之路。歷屆縣委縣政府在持續鞏固擴大封山禁采成果的同時,充分利用開山打石遺留下的千瘡百孔的山體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盡力打造旅游景點。經過對山體進行修復,使之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化荒山為勝景。統計資料顯示,在近十余年的時間內,該縣共綠化荒山68座,造林6.2萬畝,實施山坡地退耕還林還果2.5萬畝,建成美麗鄉村和生態文明鄉村128個。特別是英山、老牛愁山、雙鳳山、關山、九頂山、鳳凰山、紫云山等60余座荒蕪的山體經過“披綠”,逐漸變為旅游勝地。
如今,漫步在嘉祥山區,那山勢連綿起伏、草木郁郁蔥蔥、處處生機盎然的群山美景讓人們流連忘返。由全省知名企業圣豐種業有限公司承包的紙坊鎮百畝荒山變成了白菊花生產基地,產品暢銷全國。紙坊鎮武翟山村的千畝荒山,承包給村民發展“金太陽杏”,并先后舉辦了三屆“杏花節”,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春來觀賞杏花、夏來采摘黃杏。
位于縣城東北部的鳳凰山和尖山,上個年代因無序開采,山體遭到嚴重破損。2014年以來,縣委縣政府組成專門班子,實施鳳凰山和尖山的修復改造,建設鳳凰山公園,給市民提供了一個“北部休閑游樂勝地”。
嘉祥群山最南部的滿硐鎮西側的關山(也叫隧山),近幾年經過縣、鎮、村合力打造,現在已經成為美麗的“關山地質公園”。從鎮駐地沿著水泥路向西而行,走200米便進入園區。再沿著上山通道斜向而上,進入頂部。路兩旁奇花異草迎風搖曳,香味撲鼻;沿途的廟宇、巨桑、桃花峪等,景物別異;站在山南端放目遠眺,三十五里之外的金鄉縣縣城之內的魁星塔,隱約可見;往山下觀望,滿山坡的各種果樹,枝葉招展,密不可分;現在,關山地質公園已經與北部的青山寺、法云寺、武氏祠、曾廟等旅游景點連接為嘉祥的一條旅游線。地處嘉祥西部的臥龍山,過去是一座風景秀麗、古建筑成群、建筑藝術精湛的歷史名山,也是魯西南有名的道教圣地。但是,多年前由于無序開采,使臥龍山體遭到嚴重破壞。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以鐵的手腕堅決制止了山石開采,同時建設臥龍山生態旅游度假區,變廢為寶,利用開采后的坑塘建設了風景秀麗的臥龍湖;修建了便捷的通道、停車場并加以綠化、美化、亮化;配備了相應的餐飲、休閑、娛樂設施等……現在的臥龍山已然是一幅山水畫!
來源:濟寧日報
記者 王粲 通訊員 張慶余 薛海波 王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