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素以“雕藝之鄉”著稱于世,全縣有1185家石雕石材企業,從業人員10.95萬人。作為傳統性行業,工廠與工廠、客戶、職工,職工與職工之間關系錯綜復雜,隨著石雕石材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矛盾糾紛經常發生,為幫助解決石雕石材行業中出現的問題,協調本行業內部矛盾糾紛。近日,惠安縣首個石雕石材行業調委會掛牌成立了。
因地制宜,明確行業調委會的功能定位
石雕石材行業調委會工作職責是調解發生在行業內部以及與客戶之間在經營、管理、勞資、買賣等方面發生的糾紛;及時教育和引導本行業人員、行業服務對象等遵紀守法,依法理性地表達意愿或訴求;最大限度地發揮行業自身優勢來化解糾紛,避免事態擴大,從而構筑和諧勞動關系,構建和諧社會。
合理設置,實施行業調委會規范化運作
調委會設立于崇武鎮溪底工業區福建省泉州有志石材有限公司里,有志石材崛起于九
十年代初,至今,已走過了十幾年艱辛創業的歷程,是泉州市“百家重點企業”。調委會主任由惠安縣石雕石材協會會長王志剛擔任,調委成員由企業代表、崇武鎮專職調解員和企業辦職員組成。有獨立40平方米的調解室。調解室設有調委會職責、調解工作制度、調解工作原則與紀律、調解組織結構網絡圖、調解流程等專門制成刊板的上墻材料和“四簿一冊”。在分工協作上,調解主任負責全面統籌,調解員負責調解內部簡單糾紛,并及時將內部一些疑難糾紛、苗頭性信息、傾向性信息向協會調委會匯報,以便調委會全面掌握全行業矛盾糾紛的情況,及時采取相應對策。在調解方式上,不拘常態,因情而宜,綜合運用現場調解、聽證調解、陪訪調解等多種調解方式,化解矛盾糾紛。
多方協作,確保協會調委會工作高效實用
調委會成立以來,成效顯著。共排查調處各類糾紛16起,成功調解了14起。處理了8起勞資糾紛案件,涉及金額達100多萬。
惠安石雕:
惠安石雕早期主要服務于宗教,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主要體現在宮觀寺廟的建筑設計、雕刻安裝,寺內外塔、亭、柱、欄等的建造雕刻,以及對神佛造像出神入化的雕刻上。
惠安石雕是中國福建省的傳統雕刻技藝之一,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歷經一千多年的繁衍發展,仍然保留著非常純粹的中國藝術傳統,保持著很完整的延續性,至今未被西方外來文化所異化,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早在1600多年前的晉朝,惠安石雕作為永久性的藝術已被應用。建國后,惠安石雕工藝精益求精、日臻完善,建國初期北京十大建筑物、著名僑領陳嘉庚的集美鰲園等,都閃爍著惠安石雕的藝術光輝。
2003年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惠安“中國石雕之都”稱號。
2006年5月20日,惠安石雕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年11月4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惠安縣“中國雕刻藝術傳承基地”牌匾。
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惠安“世界石雕之都”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