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前,福建硬漢林則徐,在國家尚且羸弱之時,開眼看世界,虎門大銷煙,以天下為己任,對抗大英帝國,留下了千古美名!
180年后,昨晚的福建英雄,在港北處于暗流噴涌的特殊時刻,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以民族大義為重,佑啟鄉邦、振導社會。
據環球時報報道:5日晚8時許,大批非法示威晚上拆毀鐵圍欄,堵塞前往鲗魚涌方向的路。在明園西街一帶,一些當地居民手持棍棒、藤條聚集在一起,同示威者爆發沖突。
30余福建閩南人 VS 400多非法示威者
場面十分混亂
福建人的團結挺,無論走到哪里都一樣,而且同鄉同族的團結,真的是骨子里的東西。
香港北角有什么特殊之處?
上世紀20年代,東南亞福建籍富商郭春秧將新填海得到的北角春秧街一帶土地改為發展住宅區,變成當年不少福建人貿易來港的聚居地。
北角位于香港東區中部,也是香港島最北的地區。北角主要為住宅區,人口以福建人為主,因此又有“小福建”的稱號。
香港有逾百萬人為閩籍,北角擠滿了福建人,大家都在說閩南話。以前的北角卻有“小上海”之稱,當上海人有了錢后,逐漸搬離北角,騰出的地方便由福建新移民填滿,而春秧街則是“小福建”的中心點,可以說,北角春秧街是香港底層打拼的基地。
這么一條春秧街上鄉音俚語同聲同氣,處處顯出小區的喧鬧和繁盛。春秧街其實也包含了不同“地頭”,走這么一段不短不長的街道,除了“晉江”還有“廈門”和“石獅”,像雞卷、肉燕、福建炸物等,不同地方有不同特色。
抬頭一看,到處都是來自泉州同胞們的同鄉會的牌子——福建老鄉們去到哪都會聚在一起抱團取暖。
春秧街的名字來自一個叫郭春秧的福建人,他在南洋因糖廠發跡。民國19年秋,他投入巨資,在香港北角填海灘建店鋪300間,開辟一條新街。這條街后被當局命名為“春秧街”。
二戰后新移民到香港的上海人主要住在北角,人們習慣稱那里為“小上海”。改革開放后,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經濟嗅覺敏感的福建人發現了香港的商機,慢慢的越來越多的福建人也來到了北角春秧街淘金,到這里的福建人也多過了上海人,這里也由“小上海”變成了“小福建”。
針對8月5日在香港各區出現的嚴重違法示威及暴力活動,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6日凌晨0時23分作出回應。發言人稱,示威者逐步擴散及急劇升級的暴力正將香港推向極為危險的邊緣,特區政府予以強烈譴責。
以下是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回應全文:昨日有人鼓吹罷工,并進行所謂“不合作運動”,早上有示威者刻意堵塞紅磡海底隧道、龍翔道等主要干道,在多個港鐵車站故意阻礙列車服務、制造事端,在上班繁忙時間對大批市民造成嚴重影響;更有人在路軌上放置雜物,可能危及列車和乘客安全。自下午起,示威者的違法堵路活動擴至港九新界多個地區,加上有計劃地沖擊政府總部及不同地區的警署、破壞警車、襲擊警務人員,甚至縱火;晚上更有示威者再次將國旗從旗桿拆下并拋入海中,公然挑戰國家權威。示威者罔顧法紀及有組織的行為不僅剝奪其他市民上班的權利和日常生活的自由、嚴重影響經濟活動,其逐步擴散及急劇升級的暴力亦令人發指,正將香港推向極為危險的邊緣,特區政府予以強烈譴責。
特區政府感謝一眾公務員及公共服務提供商克盡己職,令昨天公共服務大致維持正常,亦竭力令公共交通服務所受的影響減至最低;同時感謝各行各業的市民緊守崗位。我們再次呼吁所有珍惜和愛護香港的市民與特區政府共同努力,全力打擊暴力、維護法治、盡快社會秩序。
更多信息,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只能上圖了。必須指出的是,轉發這些圖片,只為提供更多信息(未經核實),供大家參考。
前幾天,有港獨扯下象征著國家主權的五星紅旗,并公然將殖民時代的獅子旗升起!
這是開歷史的倒車!這是妄圖重演160年前被殖民的歷史!
是可忍,孰不可忍!
8月4日晚間,新聞聯播以極其強硬的態度正告港獨:
——那些膽大妄為、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亂港小丑,必將被依法嚴肅追責,被牢牢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香港,是中國人民的香港,不是港獨的香港,更不是英國的香港。
想從中國土地上分裂香港,問問230萬解放軍答不答應!問問14億中國人答不答應!
沒想到,從小被教“不能說臟話”的閩南人,有一天居然會因為這三字經而熱血沸騰!福建人,閩南人骨子里的血性,與一切惡勢力奮爭到底!
愛拼才會贏,愛國就團結!我大福建人民愛祖國愛人民愛和平,但不允許有任何敵對勢力對我們國家指手畫腳,更不希望少數中國人被外部勢力洗腦對自己祖國及同胞做出難以挽回的傷害!沒有根的人,就不配稱之為人!更何況要做堂堂正正、明明白白、有理有節、忠孝仁義的真正中國人!
愛拼才會贏!
愛國就團結!
為福建人點贊!
祖國利益不容侵犯!
我是福建石材人,支持打港獨,打港獨者購買本廠的板材一律九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