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背后說,石材是“暴利行業”!說這話的人,不是太眼紅,就是太不了解石材行業。毛爺爺說得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對于連石材廠都沒踏足過,心態還這么“酸”的人,只想在他耳邊小聲說一句“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
好,吐槽完畢,說回正題。為了讓大家知道,石材人付出的勞動,配不配得上他們的收入,我們走進石材礦山和石材工廠,來看看他們真實的勞動場景。
在生活中,石材被廣泛應用,如機場地鋪、外墻干掛、高檔住宅的異型圓柱等。
除了贊嘆它們的宏偉壯觀,人們似乎很少想過,這些石材從哪里來?是誰將它打磨成現在這個樣子?
偉大的建筑背后,必有恪守匠心的人。這群人,就是默默無聞,埋頭苦干的石材工人。
8月,酷暑難耐。在太陽底下走一遭,不消2分鐘,就得大汗淋漓。而在海拔近千米的礦山上,陽光更為酷熱,這里卻生活著不少的石材工人。
他們頭戴安全帽,長袖長褲是他們唯一對抗毒辣太陽的辦法,因此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裸露在外的脖子和臉頰上,止不住地往外冒著汗珠,擦也來不及。最后,汗水匯成一片,把衣服給吸住了,也就不去管它。
常年的風吹日曬,讓石材工人的皮膚變成深深的黝黑。他們身上的衣服也沾滿塵土,尤其是形形色色的工裝褲和牛仔褲,像是剛從塵土里拔出來,已經看不出原有的顏色。
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下,石材工人依舊有條不紊地完成每一道工序。他們操作大切機,將一塊塊荒料開采下來,有了這艱難的第一步,天然石材的美感才能最終能呈現在我們面前。
荒料進場,來到石材的加工流水線,開始新一輪的“漂流”。37攝氏度的大夏天,走進石材工廠,既能有“蒸桑拿”的待遇,又能體會到勞動的快樂...
大切機的鋸片飛快地轉動,伴隨著尖銳的切割聲,揚起的水花飛濺。不一會兒,碩大的荒料便被切割成許多片。
這個環節非專業人士不會輕易靠近,因為大切機功率大,切石頭狠。它造成的分貝,足以讓普通人短時間聽不見說話,林志玲叫你都聽不見。
切好的板材被送往磨光機磨光,或者拿去做噴砂和火燒。送進去的是同一塊石頭的板材,出來后卻各有千秋,光可鑒人的光面、如水滴自然滴出的荔枝面、高溫炙烤過的火燒面。
加工的過程也是“水火兩重天”。切割板材時水花四濺,在封閉的廠房內,讓人感到暑氣蒸郁。感覺自己就像蒸籠里的唐僧,但比唐僧幸運的是,幸好還有幾臺大風扇,靠著一絲涼意“續命”。
而在做火燒面的加工時,就沒那么好的待遇了。一發動機器,紅艷艷的火苗往上躥,不僅炙烤著石材,就是在兩米開外的工人,也能感受到一股股熱浪襲來,仿佛置身火焰山。
這么辛苦,值得嗎?值!當你看過石材的使用效果時,就會明白石材人的付出蘊含著很高的價值!
前方高能,放一組高顏值的石材工程案例: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干石材,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吃這種苦,關鍵還要肯學習,手上要有技術,才玩得轉。
▲工作中的石材工人
我們尊敬每一個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創造財富的人。他們肯吃苦、肯鉆研、肯付出,用自己的勞動,實打實地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樣的人不賺錢誰賺錢?
我們欣賞城市五光十色的樓群,但同時也不要忘記,每一幢外墻干掛的大樓,都蘊含著石材人的辛勤勞動。
幸福就是這樣奮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