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財政籌集4.4億元助力礦山環境修復治理
據介紹,一是統籌中央資金1.7億元,支持納入京津冀周邊區域和黃河流域的濟南等7個市,開展歷史遺留廢棄工礦土地整治,重點用于對當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和可持續發展影響較大的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環境修復治理,預計可修復廢棄礦山面積2268公頃,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率達到50%以上。
此外,山東省級財政安排2.7億元,推動棗莊等7個市開展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全面完成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落實任務,確保實現2013年以來關停露天開采礦山治理率達到50%、全省“三區兩線”直觀可視范圍內歷史遺留礦山治理率達到80%的目標。
02
4月2日,平邑街道辦事處發布《告全體石材業主書》
文件表示,隨著國家對企業環保和安全標準越來越高,要求越來越嚴,整治小散亂污企業勢在必行。當前,平邑縣規劃區外石材經營戶工藝落后,管理混亂,尤其是環保措施不力,污染防治落后,無法實現達標排放,既不符合相關政策,也不符合全縣產業規劃布局,已被中央環保督察組掛牌督辦。
按照《平邑縣石材產業整治規范提升實施方案》(平辦發[2018]40號文)對石材產業“扶持壯大一批、規范提升一批、搬遷整合一批、 清理取締一批”的要求,縣委、縣政府在豐陽鎮規劃建設了現代化石材加工產業示范園區,目前園區規劃建設已經啟動。
文件規定,為加大石材產業散亂污整治力度,實現石材產業綠色發展。經研究決定,對轄區內散亂污石材加工生產經營戶進行停產關閉。
自告知之日起,規劃區外石材加工經營戶一律不再新進荒料,確保關閉之日荒料、產品全部清理干凈;對不聽勸阻,繼續購進荒料的,將查扣運送車柄和荒料:對繼續進行荒料加工的,一律沒收并拆除生產加工設備;另外,整體停產關閉時間從2020年4月初開始用動。
4月7日前由企業自行進行清理。4月7日后清理不到位的,街道將聯合環保、執法部門對規劃區外未清理的石材企業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全部進行“兩斷三清”。
03
3月30日,五蓮縣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先升召開五蓮縣第一季度安委會安全生產例會,對當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各專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及有關安委會成員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為確保會議效果,會議采取現場觀摩與集中開會相結合的方法。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先升同志帶隊先后到五蓮銀河酒業有限公司、綠色礦山有限公司馬咤寺村二號礦區M2-4開采點、山東天一石材有限公司、五蓮縣中旭花崗石廢料處置點、街頭鎮應急管理事務服務中心進行現場觀摩,聽取了安全生產工作匯報。
現場觀摩結束后,與會人員在縣群眾服務中心二樓會議室召開第一季度安委會安全生產例會,會上,非煤礦山及危險化學品、工業(通信)企業及民爆物品、城鄉建設及燃氣熱力、交通運輸、消防等5個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作交流發言,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先升同志對當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馬先升同志指出,今年受疫情影響,企業逐漸復工復產,安全生產壓力倍增。近期全國安全生產事故頻發,我縣雖未發生較大安全生產事故,但我們仍要保持清醒頭腦,強化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視。
馬先升同志要求,一是切實強化“居安更要思危”的意識。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常抓不懈、警鐘長鳴,容不得半點僥幸,來不得半點大意。必須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做到防在前、想在前、做在前,真正做到未雨綢繆、防范于未然。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領域,牢牢把握安全生產主動權。要及時消除事故隱患,補齊安全生產短板,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從源頭上把好安全生產關,筑牢安全防護堤。
三是強化作風建設,勇于擔當責任,迅速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安全生產永遠在路上。各專業委員會要將安全生產當成頭等大事來抓,堅持問題導向,強化作風建設,勇于擔當責任,根據不斷變換的時間、季節和工作重點,主動定期分析研判安全生產形勢,采取針對性、專業性強的工作措施,真正把安全生產工作力量集中在薄弱環節上,把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重點部位上,把工作成效體現在減少事故上,繼續落實好,守住一方平安,守好群眾的安寧與幸福。
四是堅持關口前移,深化隱患排查,開展風險隱患大排查行動。會后,各專業委員會要聚焦重點行業領域,組織人員深入企業、深入工廠車間、深入一線,再開展一次風險隱患大排查行動。真正做到認識、排查整治、和責任落實到位,構筑安全生產良好氛圍,推進我縣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客服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