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石材市場主要受環保整治的影響,隨著礦山關閉,石材加工廠整頓,石材品種優勝略汰,價格漲漲浮浮屢見不鮮。而今年,影響石材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還有疫情風波,這場迅速席卷世界的病毒戰對石材市場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在重重壓力下,是“危”也是“機”,本文將粗淺地談下疫情下被廣泛應用于家裝、工裝的大理石石材市場受到了哪些影響。
在這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根據中國石材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一季度規模以上企業大理石板材產量6089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79.0%;花崗石板材產量6581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9.0%。今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同期降低29.7%,利潤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33.06%。
從數據上看,大理石板材受疫情影響比花崗石多一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短期內尚不能解決危機,這對依靠進口原料的企業影響很大,尤其是進口意大利、土耳其、伊朗等荒料的企業,面臨進口渠道受阻,無法正常供應的困境;也有一些企業庫存積壓,在疫情風暴下被動卷入退單潮。
2、長期以來,大理石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以近年來流行的灰石為例,市場上就有數百數千個品種,且不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要想在這眾多類似品種中脫穎而出,除了自身品種優勢外,不少商家迫于壓力打起了價格戰,以低價取勝。甚至在近幾年,一個礦口品種賣的火爆,就能在它周邊找到類似品種,以低價打壓,從而使市場陷入“低價競爭”的不良循環。
3、長久以來客戶對大理石缺乏正確的了解與認識,一是賣家、設計師引導不夠。二是輻射論、色差大等言論觀點為大理石遭家裝競爭對手打壓由來已久,背上子虛烏有黑鍋與審美誤判不是一兩天的事。三是客戶理解上的差異,審美取向的偏頗等。這些綜合因素導致了大理石喪失了本不應該丟失的一大塊陣地,加劇了作為非剛需產品在疫情之下的行情艱巨性。
然而有失必有得,危機之下必然也潛藏著良機:
1、疫情期間,也帶來了難得的“調整期”,《大學》有言:“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靜下心來捋一捋,適時調整企業的石材經營品種,發展新品種,優化服務,為下一個階段目標的成功打好基礎,創造條件。
2、開源節流、降低成本,重點發展優勢項目,增強市場競爭力。
3、疫情加速了市場洗牌,平日里一些大型國企、外貿商、經銷商等可能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此時可能就是一些中小企業千載難逢的接觸優質客戶的機會,可以主動出擊,抓住機遇。
4、加強與設計師的溝通與合作,審時度勢,搶占先機,把握市場新風向。
5、加強與供應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溝通與交流,共度時艱,共創雙贏,同時加強與客戶的溝通與協作,優化服務。
6、加大關注國內石材礦山及市場,優選礦口品種,拓寬銷售渠道及市場。
7、主動出擊,全面撒網,線上線下一起抓,尤其把握疫情下催生的線上消費新模式,調整戰略,轉型升級。
來源:福建石業石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