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河北省非煤礦山綜合治理條例》,將于10月1日起實施。
《條例》提出,非煤礦山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按照邊生產、邊治理、邊恢復的原則開采礦產資源,企業治理責任主體滅失或者不明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堅持因地制宜,通過修復綠化、轉型利用、自然恢復等措施進行。對企業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未依法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不得從事生產活動。
發布:《河北省非煤礦山綜合治理條例》10月1日實施
《河北省非煤礦山綜合治理條例》將于10月1日實施,按照《條例》,非煤礦山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新建非煤礦山,應當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規范建設。已有非煤礦山,應當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規范升級改造,逐步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
非煤礦山企業應當按照邊生產、邊治理、邊恢復的原則開采礦產資源、加工礦產品,保護礦山地質環境,及時治理恢復被破壞的環境,依法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山體修復、水土保持、植被恢復和土地復墾工作,提高非煤礦山修復治理水平。
企業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未依法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不得從事生產活動。非煤礦山企業應當編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采用合理的開采順序、方法和選礦工藝,提高礦產資源的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在開采主要礦產的同時,對具有工業價值的共生、伴生礦產進行綜合回收,減少廢石、尾礦、粉塵、廢水等廢棄物和污染物的產生量、排放量、貯存量。
按照《條例》,非煤礦山企業的開采活動應當與土地復墾、植被恢復等生態修復同步進行,并對露天采場、廢石場、尾礦庫的永久性坡面進行穩定化處理,防止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情形的發生。企業應當嚴格控制粉塵、揚塵和氣態污染物的排放,并采取防塵、抑塵、降塵和收塵措施。非煤礦山企業應當采取防護性措施收集和處理產生的廢水,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非煤礦山企業應當采取集中收集處理等措施,對產生的尾礦、廢石等固體廢物設置專用貯存場所進行統一處置。尾礦、廢石等固體廢物貯存設施停止使用后,應當依法封場,防止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此外,企業治理責任主體滅失或者不明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堅持因地制宜,通過修復綠化、轉型利用、自然恢復等措施進行。修復后的植被覆蓋率應當不低于當地同類土地植被覆蓋率,并與周邊自然景觀相協調。不得使用外來有害植物進行植被恢復。已采用外來有害植物進行植被恢復的,應當采取人工鏟除、生物化學方法等措施及時清理。

解讀:培育綠色礦業促發展
何書堂介紹說,非煤礦山治理工作涉及部門較多,為加強非煤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規范礦業開發秩序、嚴格源頭管控措施,提高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實效。《條例》明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籌協調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和行業管理工作,負責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和行業監督管理。
同時,堅持“誰開發、誰治理”的原則,嚴格落實礦山企業保護與治理的主體責任,推動企業綜合治理制度建設,提高企業綜合治理水平。《條例》明確非煤礦山企業是礦山綜合治理的責任主體;非煤礦山企業應當建立綜合治理責任制度,明確治理責任。
“《條例》還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加快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建設,切實解決產能過剩和粗放開發造成的環境污染、土地損毀、生態破壞等問題。”何書堂介紹說,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規范統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促進非煤礦山企業轉型升級;同時,明確勘查礦產資源,應當保護礦山地質環境,依法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復和土地復墾工作。
圍繞企業治理責任主體滅失或者不明非煤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問題,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治理新模式。《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制定具體政策措施,明確縣級人民政府是企業治理責任主體滅失或者不明非煤礦山的治理主體,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利用財政資金,推進企業治理責任主體滅失或者不明非煤礦山綜合治理;鼓勵和支持通過多元化方式開展企業治理責任主體滅失或者不明非煤礦山的治理活動;同時規定,堅持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草則草”,采取多種措施推進責任主體滅失或者不明非煤礦山的治理與修復綠化。
何書堂介紹說,《條例》還強化了源頭管控措施,落實規劃管理,建立起非煤礦山企業綜合治理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對超范圍采礦、危險方式作業、侵占損壞損毀非煤礦山地質環境監測設施等行為,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確保條例剛性和約束力。
未來:河北將全面推進非煤礦山綜合治理
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張淑云說,這部地方性法規是我省自然資源管理中的一項重要法規,對規范全省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積極作用,為促進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加快推進美麗河北建設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條例》,全面推進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工作。”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張淑云說,結合實際工作,將抓緊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完善礦產資源宏觀調控機制,研究制定非煤礦山綜合治理規劃和行業發展規劃,促進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礦產開發規模相適應。建立健全非煤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體系,強化對礦山企業開展地質環境監測的監督、指導。同時,對現有相關政策文件進行全面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
張淑云說,未來我省將積極開展礦山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深入摸排全省礦山基本情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堅持生態優先、規劃引領,存量調減、增量嚴控,關停取締一批、整合重組一批、修復治理一批、規范管控一批,全面清理整治規范礦產開發,綜合治理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推動全省礦山規范有序開采、集約化程度大幅提升、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堅實生態保障。
河北省礦產資源豐富,礦業經濟發達,目前已發現各類礦種151種,有查明資源儲量的120種,排在全國前5位的礦產有34種。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1005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439處,占43.7%。全省已開發利用礦產地786處,現有各類礦山6290家,從業人數40.8萬人,年開采礦石總量近5.0億噸,采掘業年產值達362億元,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建材、石化為主的礦業經濟體系。地質災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海水入侵等。河北唐山,主要是鐵礦(唐鋼鋼鐵產量占全國一半以上)和煤礦(唐山開灤煤礦)邯鄲,主要是武安鐵礦(邯鋼鋼鐵產量約占全國六分之一)和峰峰煤礦。2008年,唐鋼與邯鋼合并為河北鋼鐵集團,一躍全國之最,世界第二,并進入世界500強另外邢臺的鋼鐵與煤礦產量也不低。
客服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