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大石材產業基地、花崗石儲量居全國首位、擁有120多個花崗石品種、相關企業逾1500家……山東,這個好客的省份有著發展石材業的絕佳底氣。近年來,山東石材業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并形成了積極有序和穩定發展的態勢。
圖片(山東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北緯34°22.9′-38°24.01′,東經114°47.5′-122°42.3′之間,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北方石材強省吧。
01. 地形概述
山東省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北緯34°22.9′-38°24.01′,東經114°47.5′-122°42.3′之間,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地形上,山東省呈現包括山地、丘陵、臺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種類型的豐富地貌,其中南部主要為山地丘陵,東部半島大都是起伏和緩的波狀丘陵,西部、北部則多為黃河沖積形成的平原區。
(山東地形圖)
正是因為有大量的山地丘陵區,山東省也自然而然成為石材資源大省,在全國各地區擁有的儲量中位居首位,約占全國總量的32%,全省16個地市絕大多數都有石材資源分布。據勘察,目前全省已發現的可以作為花崗石資源利用的巖漿巖,其形成時代主要有阜平期~呂梁期、四堡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種。其中,燕山期侵入巖多分布在膠東地區,由于形成時代比較新,節理、裂隙不甚發育,成塊性較好,且一般無蝕變現象,其中的基性巖類多為輝長巖,一般為黑色,酸性巖類則多為紅色和花色,暗色礦物較少;阜平期~呂梁期、四堡期~印支期花崗石則主要是二長花崗巖、混合花崗巖、混合巖等成分,由于混合巖化的作用,往往具有微片麻理構造,暗色礦物含量相對高一些,目前本省所發現的多以紅色為主,主要分布在魯西地區。
(泰山和嶗山等山東名山都是花崗石)
02. 資源狀況
根據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山東總隊于2019年發布的山東省飾面石材情況勘查報告。截至2019年,山東省飾面石材礦區一共有64個,涉及石材品種162種,其中有125種為花崗石,可分為紅、白、黑、綠、灰、花六大系列。經過多年發展,山東省內已經形成了分別以濟南、泰安、招遠-萊州、乳山-榮成、五蓮、平邑、嘉祥為中心的七大花崗石生產片區。
(五蓮縣花崗石礦山)
濟南片區以濟南市為中心,東至濱州市鄒平市,西至濟南市長清區,有濟南青、藍寶星、章丘黑、章丘灰、柳埠紅、萬山紅、魯青紅、黑金花等花崗石品種。
圖片(章丘黑)
圖片(濟南青)
圖片(柳埠紅)
泰安片區以新泰、肥城、寧陽為中心,品種以泰山青、泰山綠、泰山花為主。
(泰山青)
招遠-萊州片區以萊州市、招遠市為中心,主要產地包括龍口市、平度縣、牟平區、海陽縣等,以櫻花紅、芝麻白、珍珠花、牟平白、金沙黃、海陽紅、平度白、澤山紅等最為出名。
(珍珠花)
(櫻花紅)
(海陽紅)
(芝麻白)
乳山-榮成片區主產區市榮成縣、文登區、乳山縣,以石島紅、文登白、威海紅、乳山青、中磊紅、乳山白、乳山灰為主。
(石島紅)
(文登白)
(乳山青)
(乳山花)
五蓮片區的主產區為五蓮縣,其他產地還包括諸城市、莒縣、莒南縣等,主要以五蓮花、五蓮紅、莒紅為主。
圖片
(五蓮花)
(五蓮紅)
(莒紅)
平邑片區的主產地為平邑縣、蒙陰縣,品種以將軍紅、孔雀綠、齊魯紅、粉花紅、海浪花、沂蒙黑、店子灰、槐花綠等為主。
圖片(將軍紅)
圖片(孔雀綠)
圖片(沂蒙黑)
圖片(店子灰)
圖片(槐花綠)
嘉祥片區以汶上縣、嘉祥縣為中心,其他產區還包括泗水縣、東平縣、平陰縣燈,以銹石、魯灰為主。
圖片(銹石)
圖片(魯灰)
03. 產業狀況
山東省始于上世紀80年代,興于90年代,作為個體私營企業的主力軍,石材業為山東贏得了榮譽,賺取了大量財富。九十年代末期,山東省通過企業改制改造,成功憑借其石材資源豐富、品種繁多、品質優良、交通便利的優厚條件,成為中國石材行業的產銷大省,真正進入了以市場為導向、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參與國際大市場競爭的新時代。
進入新世紀,自2001年開展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以來,在礦業權準入、開發總量調控、限制勘查開采、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等方面實行較為嚴格的規劃調控,取得了較為明顯的實施成效。歷史上,山東省飾面用石材礦采礦權曾經很多,經過幾輪礦產資源開發整合,礦山數量現已大幅壓減。而平邑(東升)石材產業園等大型石材產業園的建設,使不少老牌石材產區迅速地脫胎換骨,轉型成為對接進出口大理石、花崗巖的加工,石雕、石材機械的全配套,輻射京津冀魯蘇乃至日韓的綜合石材產業強縣。
圖片(東升平邑國際石材產業園)
圖片(英良青島產業園)
自2017年以來,一方面,由于環保政策緊縮,山東石材礦山處處關停整治,市場遭到了嚴重的沖擊,由于礦山關停整頓,設計師唯恐原料供應不足不敢采用,直接影響了山東石材產業的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優良的營商環境,至今還有部分市、縣對石材產業進行關停,加之當地政府對石材行業的支持力度降低,在重重疊加的因素影響下,導致從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山東石材市場訂單量減少,部分企業舉步維艱。
圖片(山東花崗石礦山)
但即便如此,2017年以來,山東省聚焦聚力于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發展質量效益,依然使得石材行業發展呈現趨勢線、關鍵性、轉折性的變化,質量結構、體制機制、發展環境全面重塑。通過多年整合整治,榮成、寧陽這些石材產業聚集地,基本達到了預定效果,率先實現了不被停產、不被關停。嘉祥、鄒城、汶上、泗水等地也正在加快產業園整合與建設。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山東石材產業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高,基本做到了物盡其用、吃干榨凈,為促進綠色礦山建設起到了巨大作用,石材產業循環經濟效果顯著,為石材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最值得一提的是五蓮和萊州。早在2013年以前,五蓮縣就以超時代的遠見和視野對原有的石材產業作出了規劃,確保了當下五蓮石材的平穩發展。近年來,五蓮縣在石材產業園建成并逐漸成熟運行后,規劃建設了石材專用運輸通道,同時實施了車輛改裝、環保設施、礦山綠化等"綠色礦區"建設。為此,針對礦山和加工企業提出了一個"12條標準"和"10條標準",通過達標驗收進行全方位規范提升。帶動了石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山東石材行業轉型升級作出了表率。近年來,菜州市政府與海爾集團簽訂《萊州石材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合作協議》,依托萊州石材產業資源和海爾工業互聯網優勢,聚焦石材智能制造、礦山生態修復等領域,初步確定13個建筑飾面礦區和2個建筑石料礦區,目前當地石材礦山已經逐步恢復開采,夏邱鎮、柞村鎮等老牌的石材產區將在不久的將來重現往日的繁華。
圖片(五蓮荒料運輸專用通道)
展望“十四五”,山東石材業全產業鏈都充滿了信心,山東省石材行業協會會長周克繼在接受《中國建材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石材產業經過近40年的發展,已經進入大變革時代。未來,石材行業的發展模式將圍繞建設綠色環保,石材加工廠,建設綠色石材礦山和智慧化礦山,建設綠色生態智能石材產業園,以創新驅動,不斷延伸石材產業鏈條,構建石材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
圖片(在十四五規劃中,山東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如今,山東的石材工業已經駛上了快車道,形成了有央企、國企、上市公司、股份制、民營企業組成的產業組織結構,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穩定發展。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山東依然將是我國花崗石產業最重要的產銷大省,在國際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原標題:山東花崗巖:儲量居全國首位,從資源大省到產銷大省
來源:花崗巖直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