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頭“中國石材城”、磁灶陶瓷城,再到惠安縣“中國石雕城”、侖蒼鎮“中國水暖城”等地,10日起,一個由四川巴中市組成的20多人的記者團計劃一路深入采風,吸取泉州建材產業、市場聯動發展、勃興經驗,為巴中市投資興建“盤興中國西部物流園區”項目提供借鑒和參考。這個號稱“西部最大物流園”項目是泉商抱團發起的“西部掘金”運動中的一個亮點,旨在打造一個泉州建材品牌西部集散地。經過三十多年的創業,長袖善舞的泉商們塑造了享譽中外的泉州建材品牌,如今再次抱團出擊,在更大的舞臺上演繹泉州品牌故事,奠定建材行列中的泉州地位。
整合是大勢所趨
“抱團過冬”、“抱團取暖”、“抱團突圍”,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整合”成為建材業界最為熱議的話題之一。
在細分的石材行業,整合的呼聲更是此起彼伏。近年來,石材出口市場疲軟,但溪石等國內龍頭石企成功轉型。這使得越來越多的泉州企業將目光轉向國內,各大市政地產工程、園林項目成為石材企業爭奪的主要焦點,低價惡性競爭屢見不鮮。“中國石材行業從單極往多極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十分明顯,如果石材企業沒有團結一致,抱團發展,未來江湖老大的位置將岌岌可危。”在年初的福建石材協會換屆大會上,水頭的石材企業呼吁,告別往昔的單打獨斗,惟有抱團,區域石材行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才能進一步提高,并在參與國際競爭中掌握話語權。
產區優勢,積累整合的十足底氣。南安以裝飾板材聞名全國,惠安以石雕制品闖出天下。在福建石材協會會長王伯瑤看來,推動整合惠安和南安兩大產業的優勢資源,根據產品特色或相關建材產品的需求調劑,互通有無,有利于聯合開發市場。
把眼球投向更廣領域的建材行業,產區優勢代表著一種產業強音。就拿水暖衛浴來說,2012年,南安水暖產業實現總產值157億元,南安已成為全國三大產業基地之一,這里聚集九牧、中宇、輝煌、申鷺達……一個個響當當的品牌,一個輻射全球的水暖產業集群正在形成。此外,以晉江磁灶和南安官橋兩個相鄰鄉鎮為核心,一個百億產值的建筑陶瓷產業板塊日益涌現。
整體營銷拼市場
受內外部環境影響,建材消費市場日趨疲軟,直面各大產區競相角逐格局,泉州建材加速抱團步伐。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抱團,有助于多個單個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形成比較穩定強大的能力狀態。
短短兩個月時間,福建石材行業營銷聯盟,就已經吸納50多名成員。這個由福建石材加工、市場、進出口公司、經銷商、原輔材料供應商等生產、貿易、供應、物流相關企業自愿組成的聯盟,主打“整體營銷”牌。據介紹,聯盟正式運行后,將組織成員單位成立進出口產品指導協調機構,規范出口產品價格、協調進口價格,聯合采購國外石材荒料并組織統一運輸,引導選購進口設備。
一個更強大的營銷聯盟正在加速醞釀。“協調各地營銷聯盟與我省建筑陶瓷、水暖、消防器材等建材主導產品合作聯營,逐步形成緊密型、半緊密型聯營體,共同參與工程項目投標。”王伯瑤介紹,還鼓勵我省機械、磨具、鋼砂、鋸條、金剛石刀具、防護用品等企業與石材加工企業建立緊密聯合,建立配套產品的營銷網絡。
聯盟的動因,或許始于市場先例。2011年起航的中國建材部品閩商聯盟,已經與地產大佬成功舉辦多場高規格對接活動的,給業界抱團以強大的信心。“水暖衛浴、瓷磚、石材各個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結盟,抱團參加工程競標,相關企業也嘗到不小甜頭。”中宇衛浴總裁蔡吉林介紹,這個由中宇衛浴等五家行業龍頭企業發起的聯盟,保持與政府、中國地產閩商聯誼會、房地產協會、各類商會、行業組織的溝通與互動,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訂單。
“兄弟連”搶占資源
與聯盟出擊市場有異曲同工之妙,布局全國專業市場,搶占當地資源熱潮中,涌現出一支支泉商“兄弟連”。
早在四五年前,從石井走出去的石材翹楚張躍前就與一幫在成都打拼的兄弟一道,在當地投資引起業界關注的西部石材城。無獨有偶,去年南安市三盛石材公司也聯合3家兄弟企業在河南平頂山投建魯山國際石材工業城,計劃在中原地區打造一個“中國內地最大的石材生產銷售基地”。隨著東部石材產業的成熟,西部大開發及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持續推進,為了搶占資源,泉州石材企業紛紛抱團“掘金”中西部市場。
勇闖四海的“兄弟連”,究竟有多強大?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中西部礦山資源70%掌握在福建人手中,而國內相當大一部分的石材專業市場,則由泉州人投建。更多的泉商甚至走出國門,在國際上掌控相當份額的石材資源。
可以看到的是,在這一波掘金浪潮中,泉商幾乎都是以抱團的形式出擊。“專業市場的投資額較大,僅憑一己之力需要承擔相當大的投資風險;此外,打響泉州區域品牌也是諸多泉商的愿望。”泉州工商聯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來源:泉州晚報
整合是大勢所趨
“抱團過冬”、“抱團取暖”、“抱團突圍”,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整合”成為建材業界最為熱議的話題之一。
在細分的石材行業,整合的呼聲更是此起彼伏。近年來,石材出口市場疲軟,但溪石等國內龍頭石企成功轉型。這使得越來越多的泉州企業將目光轉向國內,各大市政地產工程、園林項目成為石材企業爭奪的主要焦點,低價惡性競爭屢見不鮮。“中國石材行業從單極往多極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十分明顯,如果石材企業沒有團結一致,抱團發展,未來江湖老大的位置將岌岌可危。”在年初的福建石材協會換屆大會上,水頭的石材企業呼吁,告別往昔的單打獨斗,惟有抱團,區域石材行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才能進一步提高,并在參與國際競爭中掌握話語權。
產區優勢,積累整合的十足底氣。南安以裝飾板材聞名全國,惠安以石雕制品闖出天下。在福建石材協會會長王伯瑤看來,推動整合惠安和南安兩大產業的優勢資源,根據產品特色或相關建材產品的需求調劑,互通有無,有利于聯合開發市場。
把眼球投向更廣領域的建材行業,產區優勢代表著一種產業強音。就拿水暖衛浴來說,2012年,南安水暖產業實現總產值157億元,南安已成為全國三大產業基地之一,這里聚集九牧、中宇、輝煌、申鷺達……一個個響當當的品牌,一個輻射全球的水暖產業集群正在形成。此外,以晉江磁灶和南安官橋兩個相鄰鄉鎮為核心,一個百億產值的建筑陶瓷產業板塊日益涌現。
整體營銷拼市場
受內外部環境影響,建材消費市場日趨疲軟,直面各大產區競相角逐格局,泉州建材加速抱團步伐。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抱團,有助于多個單個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形成比較穩定強大的能力狀態。
短短兩個月時間,福建石材行業營銷聯盟,就已經吸納50多名成員。這個由福建石材加工、市場、進出口公司、經銷商、原輔材料供應商等生產、貿易、供應、物流相關企業自愿組成的聯盟,主打“整體營銷”牌。據介紹,聯盟正式運行后,將組織成員單位成立進出口產品指導協調機構,規范出口產品價格、協調進口價格,聯合采購國外石材荒料并組織統一運輸,引導選購進口設備。
一個更強大的營銷聯盟正在加速醞釀。“協調各地營銷聯盟與我省建筑陶瓷、水暖、消防器材等建材主導產品合作聯營,逐步形成緊密型、半緊密型聯營體,共同參與工程項目投標。”王伯瑤介紹,還鼓勵我省機械、磨具、鋼砂、鋸條、金剛石刀具、防護用品等企業與石材加工企業建立緊密聯合,建立配套產品的營銷網絡。
聯盟的動因,或許始于市場先例。2011年起航的中國建材部品閩商聯盟,已經與地產大佬成功舉辦多場高規格對接活動的,給業界抱團以強大的信心。“水暖衛浴、瓷磚、石材各個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結盟,抱團參加工程競標,相關企業也嘗到不小甜頭。”中宇衛浴總裁蔡吉林介紹,這個由中宇衛浴等五家行業龍頭企業發起的聯盟,保持與政府、中國地產閩商聯誼會、房地產協會、各類商會、行業組織的溝通與互動,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訂單。
“兄弟連”搶占資源
與聯盟出擊市場有異曲同工之妙,布局全國專業市場,搶占當地資源熱潮中,涌現出一支支泉商“兄弟連”。
早在四五年前,從石井走出去的石材翹楚張躍前就與一幫在成都打拼的兄弟一道,在當地投資引起業界關注的西部石材城。無獨有偶,去年南安市三盛石材公司也聯合3家兄弟企業在河南平頂山投建魯山國際石材工業城,計劃在中原地區打造一個“中國內地最大的石材生產銷售基地”。隨著東部石材產業的成熟,西部大開發及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持續推進,為了搶占資源,泉州石材企業紛紛抱團“掘金”中西部市場。
勇闖四海的“兄弟連”,究竟有多強大?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中西部礦山資源70%掌握在福建人手中,而國內相當大一部分的石材專業市場,則由泉州人投建。更多的泉商甚至走出國門,在國際上掌控相當份額的石材資源。
可以看到的是,在這一波掘金浪潮中,泉商幾乎都是以抱團的形式出擊。“專業市場的投資額較大,僅憑一己之力需要承擔相當大的投資風險;此外,打響泉州區域品牌也是諸多泉商的愿望。”泉州工商聯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來源: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