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南安市經濟發展很快,先后躍居全省“十強”、全國“百強”之列,依托豐富自然資源發展起來的建材業更是方興未艾,如火如荼。全市現有建材企業4000多家,其中石材生產企業1350多家,陶瓷生產企業800多家,僅水頭鎮就有石材生產企業500多家,年生產石板材近千萬平方米,工藝材達200萬平方米。產品樣式齊全、品質優良,有石板材、異型材、薄型材、工藝材、原色材、染色材等。遠銷日本、東南亞、西歐、南美洲、非洲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全國各大城市。建材業如今已雄踞南安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鑄就了它不可動搖的支柱產業地位,南安也因此被命名為“中國建材之鄉”。
激烈的市場競爭對鄉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為了扭轉業已形成的建材市場的“小、散、亂”和相互殺價、缺乏管理、無序競爭的局面,南安市在地理位置優越的324國道及復線入口處———水頭鎮投建規模宏大的閩南建材第一市場,建設以石材為龍頭,兼營陶瓷、水暖、消防器材、五金機電、衛生潔具、燈飾配件等產品的大型建材專業市場。
該項目經福建省計委立項審批,列入省“九五”期間大型批發市場設施項目計劃,泉州市政府確定為“1998年重點建設項目”。市場規劃用地900畝,近期投資2.5億元以上,分三期用三年時間完工。遠期規劃投資將達到6億元,計劃在2006年前完成。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投用,并于1999年5月18日成功舉辦了首屆南安(全國)建材經貿洽談會。會議期間,進行了227個經貿合作項目的洽談,總金額11.2億元。其中,投資項目22個,投資金額2.3億元;購銷合同202個,成交金額8.62億元;批發零售額達到0.28億元。
一期工程石材城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從立項、用地、拆遷到基建、招商、開發,僅用了半年時間。現每天營業額在300萬元以上,且日趨興旺。
目前,閩南建材第一市場二期、三期工程緊鑼密鼓地規劃建設。在2006年以前將分三個階段建成功能明確的四城(石材城、陶瓷城、裝飾城、展覽城)和配套有商住、銀行、郵電、超市、餐飲和娛樂等社區功能齊全的第三產業設施。
這家市場在運作上實行內外并舉、雙管齊下的動態經營管理。首先,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對閩南、閩東、閩西70多個市、縣和150多個重點鄉鎮采取地毯式“面對面”的調研宣傳活動。走訪建材經銷網點、房地產開發商及建筑裝修隊2500多家,共發出廣告及商情資料2萬余份,把市場的五大優勢(即檔次規格、花色品種、價格質量、交通條件和購物環境)直接地、形象地進行傳播。農歷五至六月,正是雙搶時節,亦是百行百業淡季的“淡中之淡”。然而,閩南建材第一市場石板材日均銷售量卻從3000平方米猛增至6000平方米以上,且呈現穩定上升的勢頭。
第二,著手組建特許代理及配送制度,抓緊市場配送中心和荒料部的籌備運作,實現整體營銷局面的跨越和起飛,現已初具成效。
第三,完善內部體制,向社會招聘高素質人才,組建以營銷、物管、信息三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托的職能部門,啟動了規范化的經營管理程序。
第四,努力爭取各級政府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出臺,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稅收規費實行靈活征收措施,在金融服務、治安管理、水電收費方面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和相對獨立的自主權。現來自山東、河南、陜西、廣東、廣西、四川、江西、安徽、內蒙古等地的省內外300余家企業入駐市場,一期工程450間店鋪全部租出,預訂鋪面的還有250余戶,形成了供不應求的火爆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