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教師到叱咤風云的商人,余志健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華麗轉變。“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在余志健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佐證,而“真誠”、“毅力”、“智慧”,構成了對他成功哲學的深層次透析。
毅:持之以恒破碎言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絢麗多彩的人生,而能絢麗綻放的人生都來之不易。
故事從1998年開始,剛從廈門集美華文學院畢業的余志健,順從父母的意愿,任教于古田縣第十三中學,這老師一當就是七年。然而,深藏在余志健心底的創業夢想并沒有被安逸舒適的生活所泯滅。
最初的創業構想萌發于學涯時代,如今回憶起來,余志健仍感慨萬千。“主要受益于集美華文學院三年讀書生涯所處的環境。”他表示,“那時候身邊的同學,大都是閩南企業家或歸僑人士的子女,很多現在都在各自企業中獨當一面,我當時在和他們接觸中,吸收了很多經商理念。”
其中,讓余志健印象最深的是,當時一個叫陳志強的同學,兩人相處甚密。而巧合的是,兩個人的家庭同是經營石材生意,不免常圍繞著相關話題交流看法。“嚴格上講,應該是那時候我產生了辦石材廠的念頭。” 余志健若有所思。
2006年,余志健父親主導經營的古田縣創鑫石材機械廠的生意每況愈下,需要余志健站出來替家里分憂,而埋在心頭已久的創業夢,更加堅定了余志健下海經商的決心。于是,余志健毅然辭去了教師工作,開始了人生軌跡的360度大轉彎。
2007年,創鑫機械廠遭遇發展瓶頸,源源不斷的訂單卻因工廠產能低下而白白流失,給余志健下了第一道難題,回憶起創業初期的艱辛,余志健深有感觸,“那時候有很多客戶拿著大把鈔票上門下單,而我們卻生產不出貨品,初涉行業的我,真是一臉茫然。”
然而,干事創業沒有坦途,靠的是膽量、勇氣和執著。正是這艱難的第一步,為他今后的輝煌人生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石材行業摸爬滾打的過程中,余志健漸漸意識到,以火焱切割、炸藥爆破的傳統礦山開采方式,不僅浪費資源、污染嚴重,而且還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而早在1998年,由創鑫機械廠研發的礦山切割機,就完美地解決了這三大問題,只是這項技術當時還并未完善和完全推廣開。余志健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并將全部精力用在了這項技術的完善和推廣上。
然而,很多人并不看好他,勸他放棄,甚至有些人投以狂妄的嘲笑,“如果你做成功,我就把整個縣的女人的褲襠都鉆過去。” 余志健至今仍清晰地記得一位同鄉人嘲笑,“當時我們頂住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和資金壓力,可以說是砸鍋賣鐵在湊錢,但經過反復的研究和試驗,最后我們成功了,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