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想必大家都對水頭的解除管控區有所了解。大家都很激動,但是還遠沒有到完全放松警惕的時候。本文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下相關的信息。
泉州市區有的封控單位已到了“解封”期,這是日夜奔忙、“服務上門”的機關下沉黨員干部、白衣執甲的醫務人員、社區工作者、志愿者以及當地居民等共同努力的重大成果。對于“足不出戶”的居民群眾來說,封控管理以來的這些日子特別漫長難挨,大家渴望感受戶外春日陽光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當下全市抗疫工作仍處于最膠著、最關鍵的時期,容不得有絲毫麻痹懈怠,來不得半點兒松勁泄氣。解封≠解防,為了守住抗疫成果、守護我們美好家園,更需要我們繼續繃緊“思想弦”,再接再厲,做好防護防控工作,進一步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
解封后 仍要加強疫情防控
封控管理的小區在“解封”之后,應是有序恢復,但一定注意“解封”不是請客吃飯,更不是聚集撒歡,而是疫情防控進入一個新階段的開始。為堅決阻斷疫情傳播鏈條,盡早實現新冠肺炎疫情社會面清零,應最大限度減少車輛人員流動。小區物業和居民加強疫情防護防控要做好這幾步:
1
加強電梯、中央空調、運動設備、共用辦公用品等公共設施清潔消毒,保持食堂、會議室、公共廁所等區域清潔通風。
2
管控區人員禁止出單元,參加核酸采樣即出即回。
3
進出小區,自覺配合掃碼、測溫、登記。如出現發熱、咳嗽等可疑癥狀,及時報告。
4
管控區居民每2至3天在線上訂購或由小區統一采購必需的生活物資一次,由相關單位將生活物資配送到小區(片區)門口,再由下沉機關干部、社區工作人員、物業工作人員、志愿者配送到單元門口的貨物接收處,居民自行消毒后錯時錯峰取走。
5
科學佩戴口罩。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減少接觸。注意手衛生,接觸電梯按鈕等公共設施表面提倡使用紙巾。未清潔的手避免接觸口、眼、鼻。
注意用餐衛生,使用公勺公筷,控制用餐時間。
防疫期間的飲食,還需要根據個人體質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對此,中藥師黃興林介紹,如體質偏熱及經常咽痛咽干、口舌生瘡的人,飲食上宜保持清涼,要少吃辛辣的酒、肉。體質偏寒及面色黃暗、不易出汗、腹瀉的人,飲食上則要偏向溫和,尤其要注意保護脾胃,可適當加入生姜、紅棗、蔥白等燉煮餐食。若是體質偏虛或是身體消瘦、易饑易汗的人,飲食上要保持不饑不撐。對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如糖尿病患者,在居家期間,建議減少肥肉、加工肉制品等的攝入量,要多增加蔬菜的攝取。
防疫知識學起來
圖片
居民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防疫疑問,你都了解答案嗎?來,讓我們學起來!
1.空氣凈化器能過濾病毒嗎?
市場上常用的空氣凈化器沒有對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殺滅率的要求。因此,空氣凈化器不一定能過濾病毒。建議一般家庭,每日對室內進行通風換氣即可。
2.病毒會沾染在頭發上嗎?
一般情況下,民眾在小區散步后不需要專門洗頭或消毒。根據目前研究顯示,病毒對于一些外環境,如紫外線和熱都是敏感的,外出到室外或一般的公共場所,頭發沾到高濃度并且同時具有活病毒的飛沫可能性非常低,所以保持頭發的日常清潔即可。
3.上廁所喜歡玩手機,帶著安全嗎?
廁所屬于藏污納垢的場所,手機可能通過手或其他接觸導致污染。因此,上廁所時,盡量避免攜帶手機。如果確需使用手機,建議使用后立刻用棉球蘸取適量醫用酒精對手機表面進行消毒。
4.上完廁所要沖水怎么辦?會傳播病毒嗎?
新冠病毒具有“糞口傳播”的風險,馬桶沖水時很可能將下水道或糞便中的病毒激起,進而擴散到空氣中。因此,使用馬桶后一定要先蓋上蓋子后沖水,并定期對馬桶、排水口、下水道進行消毒處理,如發現反水、漏水,應當加強馬桶或下水道的密封性。
5.病毒會沾鞋子上嗎?進門要先換鞋嗎?
大多數的新冠病毒飛沫都落到地面,鞋底從而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載體。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鞋底清潔,回家進門前應將鞋子脫下,并放在通風性好的門外或玄關處,再更換干凈的居家鞋子。
6.上小區公共廁所怎么辦?要全程戴口罩嗎?
公共廁所是人員流動比較大的場所,若消殺不及時,環境中很容易殘留病毒。因此,使用公共廁所期間最好全程戴口罩,同時避免使用噴射式烘手器,否則會讓病毒在空氣中擴散,建議使用一次性紙巾擦手。
7.病毒會通過衣服傳播嗎?酒精能直接噴在衣服上嗎?
第一,日常的外套,回家以后直接掛在門口,把外面穿的衣服和家里穿的衣服分開就行,沒有必要每天回去都對外套進行消毒處理;第二,如果感覺到外套可能被污染,盡量選用物理消毒,比如衣服如果耐高溫,就可以選用烘干機,用8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烘干20分鐘;第三,如果無法使用物理消毒,可以選用化學消毒。酚類消毒劑、季銨鹽類消毒劑、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劑都可以消毒衣物,但是要按照說明書的劑量來操作。
8.戴口罩容易長痘,怎么辦?
口罩潮濕后及時更換避免細菌滋生。若出現丘疹或膿皰,可用外用抗生素軟膏,若癥狀進一步加重,建議就醫。
9.佩戴口罩后眼鏡起霧,怎么辦?
在鏡片上均勻涂抹適量沐浴露,晾干后即可止霧。將餐巾紙墊在口罩金屬條下,增加口罩的密封性,減少水霧。
ps:
究竟封控區、管控區和防范區這三者有什么區別呢?下面就帶大家了解。
(一)封控區
1.劃分標準: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區及活動頻繁的周邊區域可劃為封控區。病例發病前2天或無癥狀感染者檢測陽性前2天起至隔離管理前,如其對工作地、活動地等區域人員造成傳播的可能性較高,且密切接觸者、密接的密接追蹤判定難度較大,也可將相關區域劃為封控區。封控區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
2.解除標準: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近14天區域內無新增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2)區域內最后一名密切接觸者自末次暴露超過14天,核酸檢測為陰性;(3)解封前2天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一輪核酸篩查,均為陰性。
(二)管控區
1.劃分標準:病例發病前2天或無癥狀感染者檢測陽性前2天起至隔離管理前,如其對工作地、活動地等區域人員具有一定傳播風險,且其密切接觸者、密接的密接追蹤判定難度較大,將相關區域劃為管控區。管控區實行“人不出區、嚴禁聚集”,發現核酸檢測陽性者立即轉為封控區。
2.解除標準: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近14天區域內無新增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2)區域內最后一名密切接觸者自末次暴露超過14天,核酸檢測為陰性;(3)解控前2天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一輪核酸篩查,均為陰性。
(三)防范區
1.劃分標準:縣(區)內封控區、管控區以外的區域均為防范區,實行“強化社會面管控,嚴格限制人員聚集”。
2.解除標準:縣(區)內封控區、管控區全部解封解控。
所以再堅持一下就OK了。半個月都下來了,不差這幾天了,堅持到最后才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