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企眾多,品牌形象難升
和其他國家企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企業數量雖然眾多,但是位置都極為分散,而絕大部分企業也是以標攤為主。僅有東鵬、馬可波羅、樓蘭、諾貝爾、冠軍、奇麗砂、金意陶、金地帶等少數品牌或企業是以特裝展位的方式出現,能進入到核心館B館的企業更是少數。絕大部分的瓷磚和石材企業,參差不齊地散布在C館的各個角落。雖然標攤也有著幾近相似的logo和形象,但分別打出來的,居然是9家不同參展公司的旗號。
相當多的中國企業,都直言生意難做。佛山水晶宮馬賽克的出口部經理莊文盔表示,“這次我們來了兩個人,弄不好還可能虧本。”國內衛浴界巨頭謝岳榮,也借這次機會前往美國市場考察,他笑稱,“我也在一個朋友的展位那里坐了一下,半天才收了3張名片。”
“實際上,關鍵還是要做好自己的產品。”具有多年國際貿易經驗的肖志章是帝海貿易的總經理。他直言,“這個跟展位好壞的關系不大,人氣差?為什么生意好的還是那么多,C館不好?那些封閉式的小展位里面,都是意大利、西班牙的馬賽克和手工磚企業,他們為什么好?總是用別人拿來的東西定板,拼價格沒有用,要定品牌才有用!”
金意陶副總經理黃雪芬坦言:“中國企業是應該反思下,我們的展會應該怎么做了,大家如果只想到出來一趟不容易,好歹要把成本撈回去的想法,最終的結局就是:在家等死,出門找死。”
這次展會,馬可波羅的展位比較大,公約70平方米,據悉,光裝修費用就超過了100萬元人民幣。談起展會,唯美集團副總裁謝悅增感觸良多。他表示:“國際參展光想到掙錢是不夠的,得是一個長線的投入。馬可波羅之所以參展小有成績,第一是我們一直保持著與意大利企業潮流一致的新產品開發能力,如果只拼價格,我們與巴西等國家的產品根本無法競爭。第二是要習慣國際的規則,外國人進行商業合作,節奏很慢,基本沒有一見鐘情的。如果一年來你在,第二年來你也在,第三年他才會逐步和你深入,但合作關系一旦確立,也很少見異思遷的。第三,就是產品和目標的穩定性。陶瓷生產如果沒有一定的規模,質量的穩定度是難以控制的,而這個是我們國內一向忽視的。此外,企業究竟是想跟進口商合作,做一錘子買賣,還是跟經銷商合作,做長期生意,也需要仔細考量。”
據悉,在參觀完展會后,陶城報美國特別報道團還將拜訪美國最大的瓷磚制造商Daltile,解讀其作為莫霍克集團旗下品牌在美國的成功運營之道;接著還將前往新罕布什爾州的黎巴嫩市,揭秘世界知名的噴頭供應商FUJIFILM Dimatix的最新科研成果并探尋其對未來行業產品發展趨勢的看法;而后將前往現代科技的制高點硅谷,領略EFI在噴墨打印和成像技術領域的獨特魅力。此外,通過走訪當地的賣場,報道團將與北美瓷磚協會(TCNA)、全美室內設計師協會(ASID)等當地行業協會進行面對面交流。美國報道團將為中國陶瓷行業帶來新鮮熱辣的美國消費市場和房地產行業信息等。
來源:中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