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行業面臨后新冠疫情時代,更加艱難的抉擇。但是石材人對自身行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缺乏清晰的認知。很多石材企業還沉迷于幾十年前曾經的簡單粗暴的外延式擴張的經營思路。這是極其危險的。
首先是在行業所處的外部環境歸納總結如下:
1、逆全球化加劇。以美國為首的對中國經濟的圍堵是一場全方位的立體的經濟戰爭。在這種國際背景下,眼睛向內加大內循環也成為必然。
2、城鎮化投資銳減。
3、三去一降一補。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4、戰略新興產業的崛起,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和重點領域。包括AI,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數字化。投資方向的變動,對傳統石材行業的沖擊是巨大的。
5、中央對房地產的定位:房住不炒。
6、調控學區房。教育去產業化,醫療去資本化。
7、產業結構分化嚴重。
8、綠色環保政策的調整。
9、石材資源礦山管理政策調整。出現了國進民退的現象。
10、新農村建設和西部開發等政策的實施。
11、整個石材行業缺乏教育和人才支撐。整個行業極其不重視人才的基礎地位。
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整個石材行業和中國的其他大量的制造業一樣,都處于過剩經濟的時代。整個石材產業產能,大約有40%--50%的過剩。產能需要壓縮或尋找新的出路和市場。
2、結構性矛盾突出。整個石材產業仍有過半的低端制造。能耗和環保受到嚴峻挑戰。
3、石材行業洗牌成為必然。石材行業永遠在,但是某一家石材企業在不在,那要打一個問號。
4、石材行業,全面進入微利和無利時代。
5、對石材品種自然資源的掌控不再是在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任何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歸納起來,就一句話:那就是該企業的訂單交付能力。
那么石材行業的出路何在?有以下幾點建議:
1、經營理念重塑,自我革命。
2、研究和分析宏觀外部環境,對微觀經濟的影響。
3、圍繞訂單交付能力重構企業架構,包括股權架構在內。
4、重新定位。一個企業定位決定它在市場的表現。定位要圍繞目標市場來展開和選擇。定位也決定了,你在產業鏈中的位置。
5、補齊短板。重點是補齊信息化的短板。只有在信息化的過程中才能實施所謂的智能化、自動化,數據化,無人化。沒有信息平臺的統領。其他的所謂的化,都會成為無本之木。信息化的短板將導致進一步的信息孤島和信息不對稱。嚴重加劇參與市場競爭的難度。不要試圖跳過信息化,都無所謂的,跨越式發展的路徑。沒有信息化的沉淀,整個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數字化運行將受到嚴重的挑戰。
6、深度學習對手。天然石材,主要競爭對手,來自于建材行業的其它品類,包括瓷磚、巖板。這些競爭對手具有極強的模仿跟隨能力。事實上,他也搶占了天然石材的應有市場份額。石材人不要貶低對手。石材人應該敬佩對手。重點學習對手的人才觀、創新和渠道建設。這也是天然石材從業者的短板。
7、加強定力意識。很多石材人沒有定力,成為墻頭草,風吹兩邊倒。賺快錢的思維充斥頭腦。竭澤而漁,成為他們經營理念的最底層思維。這是極其可怕的。
8、重塑目標市場。石材人應該清晰的看到天然石材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里?筆者認為,石材人應該在家裝細分領域里面有所作為。
9、同時渠道應該下沉。打造一支扁平化管理的精干的營銷團隊。讓營銷一線,擁有一定的市場快速反應能力和決策權。
10、營銷渠道創新。擁抱新媒體。但是渠道管控要補課。營銷渠道的創新不是有些人認為的我們要研究天然石材品種的流行趨勢、我們要研究如何搞定設計師。這些都是傳統的套路。當然這些套路不是沒有價值,而是價值有限。
現在是石材人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天然石材做成了白菜價。這是問題的核心。沒有合理的利潤支撐,研發、質量、服務都會成為無稽之談。
其實這三者很多石材人都想要,但是未免有點貪了。也有相當一些石材人,這三者都不想要,他們只想要利潤,這是最危險的。
11、戰略層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石材行業長期以來,產是產,關注教育的極少!石材企業用人,長期奉行拿來主義,已經不能適應石材裝備科技進步的步伐!
業內普遍反應,高智能裝備到用戶那里,沒人會用,還談什么自動化,智能化,數據化,信息化!
高端應用人才,是石材行業痛點和短板!這是不爭的事實!
產教融合是石材教育的必由之路!
補齊這個短板,需要全行業共同的努力!
總之,后疫情時代。2023將是今后,可能最好的年份。衷心希望石材人培養自我強大的學習能力。玩石材,實際上最核心的是要將終端消費者放在心上。未來已來,加油!
編輯整理朱志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