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石材行業困局:當蛋糕暫時變小,如何在裂縫中掘金?
一、行業寒冬:蛋糕縮水與全球化遇阻的雙重夾擊
近年來,石材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調整。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2024 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 10.58%,施工面積、竣工面積和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步萎縮,直接導致石材需求銳減。與此同時,國際市場也面臨挑戰:傳統出口市場如美國、歐洲需求疲軟,2024 年石材出口額同比下降 21.28%,而新興市場的開拓仍需時間。這種 “內外交困” 的局面,使得行業陷入 “總量平穩、效益下降” 的困境,規模以上企業虧損面擴大至 20.2%。
二、突圍方向:細分市場的星星之火
盡管整體市場收縮,但結構性機會依然存在。以下三大領域正成為破局關鍵:
高端化與定制化:從賣石頭到賣解決方案
國內房地產市場 “量減質升” 的特征日益顯著,一、二線城市高端項目對優質石材的需求持續堅挺。祥泰石業通過布局魚肚白、卡拉拉白等意大利進口高端石材,單塊板材售價可達數萬元;漢榮石材則深耕私人豪宅定制,為中東客戶提供從礦山直采到設計安裝的全鏈路服務,憑借差異化競爭力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這種 “優品 + 次品” 的組合銷售策略,既優化庫存周轉,又滿足多樣化需求。
綠色建材與可持續發展:政策紅利下的新賽道
國家 “雙碳” 戰略為石材行業注入新動能。云浮市以綠色礦山項目為牽引,推動裝配式建筑和循環經濟,2024 年綠色建材全產業鏈產值突破 600 億元;環球石材通過邊角料循環利用、廢水零排放等措施,打造 “六零” 示范工廠,既降低成本又提升品牌溢價。此外,抗菌石材在醫院、防滑石材在養老院的應用,正成為適老化改造的剛需。
技術出海與設備創新:從加工中心到標準輸出
南安石材企業正從 “產品輸出” 轉向 “技術賦能”。晉陶機械自主研發的數控雕刻機精度達 0.01 毫米,價格僅為歐洲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2024 年單筆出口沙特 30 臺設備創紀錄;線鋸技術作為中國原創,已反向輸出至意大利、土耳其等傳統石材強國,推動全球產業鏈重構。英良集團更通過輸出 “產品 + 展陳 + 營銷” 的商業模式,幫助海外客戶構建價值鏈,2024 年外貿出口額實現翻番。
三、破局路徑:從被動應對到主動變革
資源掌控:包礦開礦重構產業鏈
全球石材行業已進入 “包礦時代”,巴西、意大利等國超 50% 的石材品種被中國企業承包開采。豪升石業入股歐洲 “白沙米黃” 礦,通過技術升級將產品密度降低 1/3,同時提升防火、隔音性能,成為會展中心、歌劇院等高端項目的首選。這種從源頭控制品質和供應的策略,有效避免了單一品種的內卷。
市場開拓:新興市場與場景創新
中東、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成為增長引擎。英良集團中標沙特 Neom 未來城數千萬美元項目,帶動國內 15 個水刀工廠滿負荷運轉;日升石業將部分訂單轉移至越南生產,同時開拓沙特、迪拜市場,實現出口逆勢增長。此外,文旅產業的爆發催生了主題公園、特色小鎮的創意石材需求,如雕刻藝術造型、文化景觀鋪裝等,為行業打開新空間。
組織變革:從散兵游勇到集群作戰
云浮市通過 “一園兩區四基地” 布局,推動石材產業向園區化、數字化轉型,計劃 2025 年實現千億產值目標;南安探索建立外貿集聚區,整合政府資源為企業提供 “一窗通辦” 服務,近 30% 企業已鎖定 2025 年訂單。中小企業則可聚焦細分工藝(如弧形加工、水刀切割),通過專業化服務形成差異化優勢。
四、行動指南:石材人的生存法則
保持戰略定力:頭部企業需帶頭減產保價,如環球石材上調部分產品價格,釋放品質價值信號;中小企業應避免盲目跟風,專注細分領域做精做深。
強化技術投入:加大研發投入,引進智能設備(如 3D 浮雕雕刻機、線鋸),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英良集團通過自主研發,將亞馬遜綠等稀缺石材打造成奢侈品級家居,溢價率超 300%。
把握政策機遇:積極參與綠色建材認證,對接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等國家戰略,挖掘適老化、環保節能等增量市場。
結語
石材行業的冬天或許漫長,但裂縫中已透出曙光。當傳統市場萎縮時,高端定制、綠色科技、技術出海等新賽道正在崛起;當同質化競爭白熱化時,資源掌控、場景創新、集群協同等新策略正在重構格局。正如英良集團董事長劉良所言:“出海不是簡單賣貨,而是讓中國標準成為全球產業的一部分。” 在這場變革中,唯有清醒認知趨勢、果斷付諸行動的企業,才能在寒冬中積蓄力量,迎來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