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從填海工程到 “點石成金”,石材人別讓這些 “大蛋糕” 變成 “吞金坑”
石材圈里,誰不盼著接個 “大單”?幾百上千萬方的用量、看似穩賺的利潤,光是想想就讓人熱血沸騰。但這些年,不少石材人栽在了 “天上掉的餡餅” 里 —— 從號稱 “國防機密” 的填海工程,到宣稱 “石頭里煉出稀有金屬” 的高科技項目,騙子們把 “大生意” 包裝得花團錦簇,實則藏著吞錢的陷阱。今天就扒一扒這些套路,給各位同行提個醒:守住血汗錢,比搶大單更重要。
一、填海工程:最 “經典” 的騙局,套路深到你想不到
填海造地對石材的需求量大(動輒數百萬方),且廢料、邊角料都能用,這讓它成了騙子眼里的 “香餑餑”。但真項目審批嚴、流程長,騙子卻能把 “假項目” 包裝得比真的還真。
套路 1:“國防工程” 當幌子,用 “保密” 堵你的嘴
“這是軍港擴建項目,涉密!不能對外說,先交 100 萬保密費才能看現場。”
騙子最愛冒充軍方或 “涉密單位”,偽造軍官證、部隊文件,甚至租個偏僻場地插面軍旗,裝成 “軍事管理區”。他們抓準石材人 “不敢質疑軍方” 的心理,用 “保密” 當擋箭牌,回避一切公開核查。
關鍵騙點:繞開正規審批流程,只談 “內部關系”,逼著你先交 “履約金”“保密費”,少則幾十萬,多則上千萬。等錢到賬,“軍官”“負責人” 立刻失聯,場地也人去樓空。
案例警鐘:2014 年山東蓬萊,一伙人自稱 “中國國防戰略戰備基金會華東指揮部”,宣稱要建 “國防軍事教育培訓基地”,向石材商史先生索要 1000 萬保證金。史先生多了個心眼報警,才發現這個 “指揮部” 壓根不存在。而另一伙人更絕,在龍口注冊公司,員工穿軍裝、仿部隊編制,偽造 “505 基地總隊長” 任命書,騙走多人保證金,主犯最終被判 12 年。
套路 2:“高額返利” 釣大魚,先給甜頭上鉤再收割
“澳門填海項目,央企直簽,利潤 30%!送 3 車料就預付全款,穩賺不賠!”
這類騙局常蹭 “澳門填海”“南海造島” 等知名項目熱度,通過微信群、行業展會散布消息。前期會 “履約”:讓你送幾車料,爽快結款,甚至多給點 “返利”,讓你覺得 “這項目靠譜”。
關鍵騙點:等你放松警惕,開始大批量供貨時,對方就會找借口拖款 ——“財務系統升級”“審計沒通過”“領導出差了”,拖到你焦慮時,突然失聯。所謂的 “項目部” 可能只是臨時租的辦公室,連桌椅都是二手的。
行業痛點:福建一位石材商就栽過:前期 3 車料順利收款,他立馬組織 100 車石料送到 “珠海填海項目” 現場,結果對方說 “項目暫停”,負責人電話關機,辦公室也空了。100 車料的成本打了水漂,報警后才發現,騙子用同樣的套路騙了 5 家石材廠。
套路 3:“假資質” 撐場面,寫字樓里的 “空殼公司”
“我們是某某工程集團,剛中了 10 億填海標,政府批文都在這!”
騙子會注冊聽起來 “高大上” 的公司(比如 “某某填海開發集團”“某某港口建設公司”),在高檔寫字樓租辦公室,雇人扮演 “老總”“項目經理”,甚至偽造政府批文、環評報告、中標通知書(PS 技術能以假亂真)。
關鍵騙點:他們會帶你去 “項目現場”—— 但可能是其他公司的真實工地,讓你誤以為 “項目真存在”。然后以 “墊資啟動”“石料檢測費” 為由要錢,等你交了錢,就找理由拖延開工,最后卷款跑路。
真實案例:煙臺一家 “鴻興港口建設公司” 宣稱承包了 “航母碼頭填海工程”,偽造標書和合同,讓四川、福建等地的石材商交了 750 多萬保證金。等石材商催著開工時,公司早已人去樓空。海南更有騙子謊稱能辦 “度假村填海審批”,收了 800 萬 “辦事費”,用別人的房產作擔保,最后錢花了、手續沒辦,主犯被判 12 年 9 個月。
二、不止填海!這些 “大工程” 騙局,石材人也要警惕
騙子的套路不止填海,只要能讓石材人覺得 “量大、利潤高”,啥項目都敢編。這幾年新冒出來的 “坑”,尤其要注意:
騙局 1:“石頭里煉稀有金屬”,高科技包裝的 “點石成金” 夢
“你這礦山廢料里有銣、銫!提煉出來 1 噸能賣幾十萬,我們合作建廠,你出石料我出技術,利潤五五分!”
這類騙局瞄準石材礦山的廢石、邊角料,包裝成 “高科技資源回收項目”。騙子會帶 “專家” 上門 “檢測”,拿出偽造的 “檢測報告”,說你的石頭里有稀有金屬,價值連城。
關鍵騙點:以 “建提煉廠” 為由,讓你先交 “技術轉讓費”“設備定金”“環評費”,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等你交了錢,他們會拖到 “設備沒到”“技術不成熟”,最后消失。實際上,普通石材(尤其是花崗巖、大理石)幾乎不含高價值稀有金屬,正規提煉需要天價設備,根本不是小廠能做的。
案例:2023 年云南,一伙人自稱 “中科院合作單位”,給某石材礦主的廢石做了 “檢測”,說含 “鋰云母”,能提煉鋰電池原料。礦主信了,交了 200 萬 “技術入股費”,結果對方只發了幾臺生銹的 “設備”,之后再聯系不上。報警后才知,所謂的 “檢測報告” 是 PS 的,“專家” 也是雇來的演員。
騙局 2:“一帶一路海外基建”,跨國項目的 “遠程收割”
“沙特 / 非洲有公路項目,需要 100 萬方石材,我們是央企合作方,簽合同先交 3% 履約金。”
這類騙局利用 “一帶一路” 的名頭,號稱有海外公路、港口、園區項目,需要大量石材(板材、路沿石、骨料等)。騙子會偽造與央企的 “合作協議”,甚至帶你去央企辦公樓 “見領導”(其實是臨時雇的人)。
關鍵騙點:以 “跨國項目需要保證金”“辦理出口許可證要費用” 為由要錢。因為項目在國外,你很難實地核查,等發現不對勁時,錢早已被轉走。
提醒:正規海外項目對供應商資質審核極嚴,且不會讓中小企業先交高額保證金。涉及跨國合作,一定要通過商務部官網、央企官方渠道核實。
騙局 3:“新型建材加工”,把石頭吹成 “黃金”
“你的石材能加工成‘納米環保板’,專供冬奧會 / 雄安新區,加盟我們,設備 + 技術只要 50 萬,年賺百萬!”
這類騙局瞄準中小石材廠,包裝 “新型加工項目”,聲稱能把普通石材做成高附加值產品(比如 “保溫裝飾一體板”“抗菌石材”),還能對接大項目。
關鍵騙點:賣的 “設備” 是劣質品,“技術” 是忽悠,等你交了加盟費、買了設備,發現根本生產不出合格產品,對方也不會管售后。
三、石材人防騙 “三查三不” 原則,守住血汗錢
查資質:政府官網查項目,企查查驗公司
所有大型工程(填海、基建、市政)都要經過政府審批,可通過 “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當地自然資源局官網” 查項目真實性;合作公司要查 “企查查”“天眼查”,看成立時間、有無訴訟、注冊資本是否實繳(認繳 5 億可能是空殼)。
查現場:必須實地看,且要核歸屬
聲稱有項目,就要求去工地看施工銘牌(上面有建設單位、工期),并當場聯系建設單位核實;涉及軍方、央企,一定要通過官方渠道(比如軍區公開電話、央企官網)確認,別信 “內部人” 的口頭承諾。
查合同:模糊條款不能簽,錢別輕易轉
合同里必須寫清項目名稱、工期、供貨量、付款方式(比如 “先款后貨”“見驗收單付款”),對 “保密”“墊資”“不可抗力” 等條款要逐條核實;任何名義的 “保證金”“手續費”,能不交就不交,實在要交,必須打到公司對公賬戶(個人賬戶絕對不轉),并要求開正規發票。
不迷信 “大單”:利潤超 20% 要警惕
石材行業利潤透明(一般 5%-15%),聲稱 “利潤 30%”“穩賺不賠” 的,大概率是陷阱;
不簽 “保密協議” 換保證金:真項目不怕查,怕查的是騙局
以 “保密” 為由不讓核實、逼你先交錢的,直接拉黑;
不貪 “小甜頭”:前期回款快,可能是為了釣更大的魚
第一次合作就異常爽快的,第二次供貨前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寧愿少賺,也別重倉投入。
最后想說:石材生意靠的是一刀一鋸的實干,不是 “天上掉餡餅” 的幻想。遇到 “大項目” 時,多跟同行聊聊(騙子怕你抱團核實),多向律師咨詢,別讓幾十年的辛苦,栽在一個騙局里。
覺得有用,就轉發給身邊的石材人,一起守住我們的血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