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高時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門高時)是本地知名的石材企業,擅長高附加值石材制品的深加工,公司主要原材料來自非洲的納米比亞。今年,在全國上下鼓勵企業“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廈門高時搶先于意大利、土耳其等石材強國,率先在納米比亞投資建設了石材加工廠。
昨日,該公司高級經理鄒榕潔告訴記者,目前在納米比亞投資的石材加工廠已在建設中。到2015年全面建成后,人工和運費加起來,一年可比國內同等規模企業減少成本超過5000萬人民幣。
意義
首次從廈門“走出去”
由于原材料遠在非洲納米比亞,廈門高時要花費巨大的財力,才能將當地的石材荒料運回國內。荒料經過加工之后,又要花費一筆不菲的運費再銷往其他國家。一進一出,增加了中間環節,也增加了生產成本。于是兩年前,公司開始考慮在納米比亞建廠,在原材料地進行荒料的粗加工,然后運回國內或直接銷往國際市場。
廈門高時隸屬的高時石材集團,在全球范圍內擁有30多座自有礦山。以往,類似的對外投資通常由廈門高時的惟一股東—位于香港的高時發展有限公司來完成,因為走香港渠道更加快捷。“商機是不能等的,收購礦山要快。”鄒榕潔說。
不過,這次在納米比亞設廠卻是從廈門“走出去”。今年以來,上至國家下至廈門市都在鼓勵企業“走出去”,并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這對企業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與礦山收購相比,獨資建廠的自主性和可控性更高,于是廈門高時第一次嘗試“走出去”。
優勢
人工和運費成本降低
記者了解到,高時石材集團在納米比亞已有10座礦山,但一直沒有石材加工廠。廈門高時此次投資的大型石材加工廠,選址在納米比亞主要港口城市鯨灣,既靠近礦山又接近海港。該項目總投資2990萬美元,年產192萬平方米板材,占地面積575畝。這個面積,是廈門高時的2倍還多。
鄒榕潔說,在納米比亞建廠可以充分利用當地原料、人工、地租的優勢,大大降低成本。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該工廠擬雇傭800人,人均工資只需2000元/月,僅此一項一年就可節約3840萬元。另據公司計算,荒料粗加工成板材后再運回境內,每立方可節約40美元,一年可節省運費240萬美元。
“這兩項相加,一年即可節約超過5000萬。”鄒榕潔補充說,納米比亞的地租也比廈門更加便宜。此外,石材一次加工產生的垃圾較多,把這一工序留在當地,也符合廈門越來越高的環保要求。
煩惱
建材和技術工人都缺
但是,在納米比亞設廠也有煩惱。現在工廠已經進入建設階段,但由于納米比亞的經濟尚不發達,不能提供建廠需要的建筑材料、設備和技術工人。“甚至連棉被也沒有,一切要從國內"打包"送去,我們為此專門包了一艘貨輪。到了納米比亞,打開"包裹",取出已經預制好的零部件,像搭積木一樣搭出一個工廠。”鄒榕潔告訴記者。
此外,當地工人習慣按周領薪水。鄒榕潔說,他們賺了點錢,第二天就可能跑去玩了,不像華人吃苦耐勞。讓當地工人鉆研技術也很難,技術骨干還得從廈門派去。但是,愿意去納米比亞的員工也不多。為此,公司只得拿出更優厚的條件:開出雙倍工資并提供食宿。
昨日,該公司高級經理鄒榕潔告訴記者,目前在納米比亞投資的石材加工廠已在建設中。到2015年全面建成后,人工和運費加起來,一年可比國內同等規模企業減少成本超過5000萬人民幣。
意義
首次從廈門“走出去”
由于原材料遠在非洲納米比亞,廈門高時要花費巨大的財力,才能將當地的石材荒料運回國內。荒料經過加工之后,又要花費一筆不菲的運費再銷往其他國家。一進一出,增加了中間環節,也增加了生產成本。于是兩年前,公司開始考慮在納米比亞建廠,在原材料地進行荒料的粗加工,然后運回國內或直接銷往國際市場。
廈門高時隸屬的高時石材集團,在全球范圍內擁有30多座自有礦山。以往,類似的對外投資通常由廈門高時的惟一股東—位于香港的高時發展有限公司來完成,因為走香港渠道更加快捷。“商機是不能等的,收購礦山要快。”鄒榕潔說。
不過,這次在納米比亞設廠卻是從廈門“走出去”。今年以來,上至國家下至廈門市都在鼓勵企業“走出去”,并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這對企業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與礦山收購相比,獨資建廠的自主性和可控性更高,于是廈門高時第一次嘗試“走出去”。
優勢
人工和運費成本降低
記者了解到,高時石材集團在納米比亞已有10座礦山,但一直沒有石材加工廠。廈門高時此次投資的大型石材加工廠,選址在納米比亞主要港口城市鯨灣,既靠近礦山又接近海港。該項目總投資2990萬美元,年產192萬平方米板材,占地面積575畝。這個面積,是廈門高時的2倍還多。
鄒榕潔說,在納米比亞建廠可以充分利用當地原料、人工、地租的優勢,大大降低成本。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該工廠擬雇傭800人,人均工資只需2000元/月,僅此一項一年就可節約3840萬元。另據公司計算,荒料粗加工成板材后再運回境內,每立方可節約40美元,一年可節省運費240萬美元。
“這兩項相加,一年即可節約超過5000萬。”鄒榕潔補充說,納米比亞的地租也比廈門更加便宜。此外,石材一次加工產生的垃圾較多,把這一工序留在當地,也符合廈門越來越高的環保要求。
煩惱
建材和技術工人都缺
但是,在納米比亞設廠也有煩惱。現在工廠已經進入建設階段,但由于納米比亞的經濟尚不發達,不能提供建廠需要的建筑材料、設備和技術工人。“甚至連棉被也沒有,一切要從國內"打包"送去,我們為此專門包了一艘貨輪。到了納米比亞,打開"包裹",取出已經預制好的零部件,像搭積木一樣搭出一個工廠。”鄒榕潔告訴記者。
此外,當地工人習慣按周領薪水。鄒榕潔說,他們賺了點錢,第二天就可能跑去玩了,不像華人吃苦耐勞。讓當地工人鉆研技術也很難,技術骨干還得從廈門派去。但是,愿意去納米比亞的員工也不多。為此,公司只得拿出更優厚的條件:開出雙倍工資并提供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