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石材城里最可愛的人
中國石材城、世界級石材中心、國家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鎮……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一顆璀璨明珠,福建省南安市水頭鎮以其獨特的產業集群優勢不斷創造出一個個經濟發展的奇跡。泉州邊防支隊海聯邊防派出所的主要工作,就是為這座閩南重鎮的經濟二次騰飛保駕護航。
近年來,搭乘民營企業“二次創業”的東風,一大批企業迅速進駐水頭鎮新興工業園區——海聯創業園。大量外來人員急劇涌入,給創業園帶來了勃勃生機,同時也給園區治安管理帶來了巨大壓力。“多數企業均處在工程建設中,園區面積大、沒圍墻,廠企內治安防范力量相對欠缺,鋼筋、電纜等貴重建材頻頻失竊。”海聯邊防派出所林超雄所長介紹說,大量治安隱患,不僅拖沓工程進度,也讓投資者寢食難安。
針對治安防控難點,該所主動深入企業加強警企合作,組建了一支由派出所民警和企業安保人員等30多人組成的“護園巡防隊”,將聯防隊員進行整合編班培訓,接受派出所的統一領導,在園區對重點路段、重點區域進行24小時全天候巡邏,實現了警力下沉、警務前移,有效控制發案率。同時,加強技防體系建設,籌資20萬元針對一些重點區域和監控盲區增補視頻探頭,建成一個集圖像數據采集、信息分析研判、接處警調度、視頻實時監控于一體的信息化指揮中心。數據顯示,去年以來,該所在園區內破獲刑事案件1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3名,實現了園區內“發案率明顯下降、治安秩序明顯好轉”的目標。
派出所民警不僅是企業家眼中的“守護者”,更是外來工口中的“親兄弟”。25歲的楊濤是一名湖南籍在泉務工人員。今年1月,他在創業園某工地上找到了一份外墻裝修的臨時工作。然而1個月后,工地負責人拿著工人的血汗錢消失了,這讓楊濤情緒十分激動,做出了切電阻攔施工、靜坐阻攔車輛通行的過激行為。
類似的勞資糾紛在創業園時有發生。“由于外來工法律意識淡薄,沒有和工程隊簽訂勞動合同,極易在勞資糾紛發生后造成法律上的被動。”林超雄所長介紹,為了切實維護外來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該所創新推出了矛盾調解“四方會談”機制,即矛盾發生后,召集工人代表、工程隊負責人、施工方代表與派出所民警到一起,敞開心扉,讓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困難和想法的機會。據統計,兩年來,該所通過矛盾調解“四方會談”機制為72名外來工討回拖欠工資281萬元。
“不僅如此,我們還認真摸索總結出了一套‘企業發展動態管理跟蹤服務機制’,先后研究出臺《服務民企“二次創業”十項舉措》、《安全防范手冊》等,不斷優化企業發展軟環境,幫助企業‘拴心留人’,形成互利共贏的良好格局。”該所薛清輝副教導員欣喜地說。
在維護企業投資環境、和諧用工氛圍的同時,該所還不忘給予駐地更多的人文關懷。水頭鎮外來工子女眾多,其中某實驗小學就有700多人。去年3月,該所與實際小學13名困難學生結成幫扶對子,為他們每月資助300元生活費,利用業余時間幫助輔導功課,并定期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如此,民警在走訪中還了解到部分外來工子女因沒有身份證、戶籍證明等原因不能入學,專門對轄區外來工進行走訪登記造冊,就子女入學問題向南安市公安局戶政科及有關部門反映,結合當前居住證辦理政策,統一為外來工辦理,并幫助符合入學條件的外來工子弟辦理入學手續。
“邊防官兵平時不僅為老百姓的生命財產保駕護航,也向老百姓注入了關心社會、關愛他人的暖流,他們執法公正嚴明,形象陽光正派,是石材城里最可愛的人。”中國致公黨南安市委員會吳文明副主任如此評價。
中國石材城、世界級石材中心、國家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鎮……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一顆璀璨明珠,福建省南安市水頭鎮以其獨特的產業集群優勢不斷創造出一個個經濟發展的奇跡。泉州邊防支隊海聯邊防派出所的主要工作,就是為這座閩南重鎮的經濟二次騰飛保駕護航。
近年來,搭乘民營企業“二次創業”的東風,一大批企業迅速進駐水頭鎮新興工業園區——海聯創業園。大量外來人員急劇涌入,給創業園帶來了勃勃生機,同時也給園區治安管理帶來了巨大壓力。“多數企業均處在工程建設中,園區面積大、沒圍墻,廠企內治安防范力量相對欠缺,鋼筋、電纜等貴重建材頻頻失竊。”海聯邊防派出所林超雄所長介紹說,大量治安隱患,不僅拖沓工程進度,也讓投資者寢食難安。
針對治安防控難點,該所主動深入企業加強警企合作,組建了一支由派出所民警和企業安保人員等30多人組成的“護園巡防隊”,將聯防隊員進行整合編班培訓,接受派出所的統一領導,在園區對重點路段、重點區域進行24小時全天候巡邏,實現了警力下沉、警務前移,有效控制發案率。同時,加強技防體系建設,籌資20萬元針對一些重點區域和監控盲區增補視頻探頭,建成一個集圖像數據采集、信息分析研判、接處警調度、視頻實時監控于一體的信息化指揮中心。數據顯示,去年以來,該所在園區內破獲刑事案件1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3名,實現了園區內“發案率明顯下降、治安秩序明顯好轉”的目標。
派出所民警不僅是企業家眼中的“守護者”,更是外來工口中的“親兄弟”。25歲的楊濤是一名湖南籍在泉務工人員。今年1月,他在創業園某工地上找到了一份外墻裝修的臨時工作。然而1個月后,工地負責人拿著工人的血汗錢消失了,這讓楊濤情緒十分激動,做出了切電阻攔施工、靜坐阻攔車輛通行的過激行為。
類似的勞資糾紛在創業園時有發生。“由于外來工法律意識淡薄,沒有和工程隊簽訂勞動合同,極易在勞資糾紛發生后造成法律上的被動。”林超雄所長介紹,為了切實維護外來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該所創新推出了矛盾調解“四方會談”機制,即矛盾發生后,召集工人代表、工程隊負責人、施工方代表與派出所民警到一起,敞開心扉,讓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困難和想法的機會。據統計,兩年來,該所通過矛盾調解“四方會談”機制為72名外來工討回拖欠工資281萬元。
“不僅如此,我們還認真摸索總結出了一套‘企業發展動態管理跟蹤服務機制’,先后研究出臺《服務民企“二次創業”十項舉措》、《安全防范手冊》等,不斷優化企業發展軟環境,幫助企業‘拴心留人’,形成互利共贏的良好格局。”該所薛清輝副教導員欣喜地說。
在維護企業投資環境、和諧用工氛圍的同時,該所還不忘給予駐地更多的人文關懷。水頭鎮外來工子女眾多,其中某實驗小學就有700多人。去年3月,該所與實際小學13名困難學生結成幫扶對子,為他們每月資助300元生活費,利用業余時間幫助輔導功課,并定期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如此,民警在走訪中還了解到部分外來工子女因沒有身份證、戶籍證明等原因不能入學,專門對轄區外來工進行走訪登記造冊,就子女入學問題向南安市公安局戶政科及有關部門反映,結合當前居住證辦理政策,統一為外來工辦理,并幫助符合入學條件的外來工子弟辦理入學手續。
“邊防官兵平時不僅為老百姓的生命財產保駕護航,也向老百姓注入了關心社會、關愛他人的暖流,他們執法公正嚴明,形象陽光正派,是石材城里最可愛的人。”中國致公黨南安市委員會吳文明副主任如此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