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的新產品,遠自阿富汗運來的高檔玉石,才賣幾千元一件,靚過和田玉,抵過翡翠。”廣州華林玉器市場附近,一位玉石工藝品商戶如是向顧客推薦。
自去年年底至今,翡翠市場持續回暖,廣州批發、零售市場中,新品玉石的種類也大有增加,阿富汗玉、巴基斯坦玉、印尼田黃、馬來玉百花齊放。但廣州各大珠寶檢測中心卻接連查出了貨不對板的產品:部分所謂的“玉石”工藝品其實是大理石的成分,“馬來玉”多數是染色的翡翠。
適逢3·15消費者維權日,業內人士提醒市民,新品“玉石”裝飾家居可行,并無特別的收藏價值。
調查
加工廠不分“石”與“玉”
記者以零售商戶的身份,多次與上述商店的店員進行了攀談,得知他們的“阿富汗玉”與“巴基斯坦玉”都進貨于云浮的批發市場與玉石生產企業。
按照其說法,記者順藤摸瓜找到了廣東肇慶云浮市的金龍玉石批發市場,位于該市中心地段的公安局附近位置。廣州商戶的供應商之一位于該市場的正中間位置,門面較大,其老板自稱經營玉石生意已經超過了5年。而記者觀察后發現,附近位置的四五家商戶經營的產品類同,均以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玉石工藝品作為其主營業務。
然而,攀談后,記者才了解到,該家批發商原來都是經營石材的企業,并非完全意義上的玉石加工商,而石材產銷是云浮地區的特色產業之一。記者來到了其中一家企業位于城郊10公里處、靠近云梧高速公路的廠家,其廠名完全以“××石材”來命名,而非“玉石加工廠”,記者進入其倉庫與廠方觀察,發現其主要產品絕非玉石擺件,而是賓館酒店或其他高檔建筑物室內鋪地板、裝飾墻面用的大塊石磚,每塊的面積均在1.5×1.2平方米以上。
該石材企業的黃師傅告訴記者:“我們生產石材已有10多年了,2011年才開始加工玉石擺件;其實,這些從各地弄來的生產玉石擺件的原材料,原來就是生產石材的。只是切割后的面積大小不一樣。”
石變“玉”
廠家可多賺3~9倍
在現場,記者發現了阿富汗玉的生產原材料,如果被加工成160厘米×117厘米的石材,出廠價格只有不到2200元每平方米,但如果打磨成如圖的較大面積、圓形玉璧,則價格為800~2000元。前者所用石材的體積是后者的約7~10倍,兩者的打磨工序與人工成本相差并不遠。
記者通過計算發現,材料如果加工成“玉”擺件,價格可以賣貴了3~9倍。
而另外一位李姓師傅則告訴記者:“由于以前只擅長生產石材,我們本地人只會加工款式簡單的玉器,比如大型裝飾畫或玉璧。后來北方人來了,有投資開廠的,也有玉雕師,能夠加工比較復雜的生肖、人物雕像,大家就一起合作、產銷玉石工藝品。這些我們本來叫石材的東西,只要做的是小型擺件,就跟著北方人叫玉了。”
記者問詢了生產部經理與多位師傅,大家并不了解各類石材的實際化學與物理成分,習慣上也不區分“玉”與“石”的概念?;氐焦簿峙赃叺纳虡I街,一家商行的林老板直截了當告訴記者:“我們本來只按顏色分產品,比如石榴紅,比如冰雪花,但后來珠三角的零售商來我們這里買貨,硬說是上等玉,要按產地命名,我們也就跟著一起叫什么玉了。”從表面來看,所以混淆“玉”、“石”概念,產地人民并非有意為之,而是外力與市場推動的結果。
自去年年底至今,翡翠市場持續回暖,廣州批發、零售市場中,新品玉石的種類也大有增加,阿富汗玉、巴基斯坦玉、印尼田黃、馬來玉百花齊放。但廣州各大珠寶檢測中心卻接連查出了貨不對板的產品:部分所謂的“玉石”工藝品其實是大理石的成分,“馬來玉”多數是染色的翡翠。
適逢3·15消費者維權日,業內人士提醒市民,新品“玉石”裝飾家居可行,并無特別的收藏價值。
調查
加工廠不分“石”與“玉”
記者以零售商戶的身份,多次與上述商店的店員進行了攀談,得知他們的“阿富汗玉”與“巴基斯坦玉”都進貨于云浮的批發市場與玉石生產企業。
按照其說法,記者順藤摸瓜找到了廣東肇慶云浮市的金龍玉石批發市場,位于該市中心地段的公安局附近位置。廣州商戶的供應商之一位于該市場的正中間位置,門面較大,其老板自稱經營玉石生意已經超過了5年。而記者觀察后發現,附近位置的四五家商戶經營的產品類同,均以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玉石工藝品作為其主營業務。
然而,攀談后,記者才了解到,該家批發商原來都是經營石材的企業,并非完全意義上的玉石加工商,而石材產銷是云浮地區的特色產業之一。記者來到了其中一家企業位于城郊10公里處、靠近云梧高速公路的廠家,其廠名完全以“××石材”來命名,而非“玉石加工廠”,記者進入其倉庫與廠方觀察,發現其主要產品絕非玉石擺件,而是賓館酒店或其他高檔建筑物室內鋪地板、裝飾墻面用的大塊石磚,每塊的面積均在1.5×1.2平方米以上。
該石材企業的黃師傅告訴記者:“我們生產石材已有10多年了,2011年才開始加工玉石擺件;其實,這些從各地弄來的生產玉石擺件的原材料,原來就是生產石材的。只是切割后的面積大小不一樣。”
石變“玉”
廠家可多賺3~9倍
在現場,記者發現了阿富汗玉的生產原材料,如果被加工成160厘米×117厘米的石材,出廠價格只有不到2200元每平方米,但如果打磨成如圖的較大面積、圓形玉璧,則價格為800~2000元。前者所用石材的體積是后者的約7~10倍,兩者的打磨工序與人工成本相差并不遠。
記者通過計算發現,材料如果加工成“玉”擺件,價格可以賣貴了3~9倍。
而另外一位李姓師傅則告訴記者:“由于以前只擅長生產石材,我們本地人只會加工款式簡單的玉器,比如大型裝飾畫或玉璧。后來北方人來了,有投資開廠的,也有玉雕師,能夠加工比較復雜的生肖、人物雕像,大家就一起合作、產銷玉石工藝品。這些我們本來叫石材的東西,只要做的是小型擺件,就跟著北方人叫玉了。”
記者問詢了生產部經理與多位師傅,大家并不了解各類石材的實際化學與物理成分,習慣上也不區分“玉”與“石”的概念?;氐焦簿峙赃叺纳虡I街,一家商行的林老板直截了當告訴記者:“我們本來只按顏色分產品,比如石榴紅,比如冰雪花,但后來珠三角的零售商來我們這里買貨,硬說是上等玉,要按產地命名,我們也就跟著一起叫什么玉了。”從表面來看,所以混淆“玉”、“石”概念,產地人民并非有意為之,而是外力與市場推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