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王伯瑤 深加工是石材業方向
關于行業 仍處于較原始階段
石材城:憑借10多年的從業經驗,您覺得目前國內石材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王伯瑤:“十五”期間,我國石材行業與國民經濟同步快速發展,特別是中國石材進出口成功跨越30億美元大關,使石材連續10年在全國建材行業單一進出口中數量、金額蟬聯第一。但是,國內石材行業仍停留在較原始的開采技術水平,生產無論是流程還是規模,離現代化、機械化程度相差甚遠,生產效率低、成本高、資源浪費、管理粗放、技術工人和各類專業管理人才緊缺等狀況依然存在。
資源保護應下大工夫
石材城:去年在出口退稅政策上,國家有關部門作了重大調整,石材行業也受到波及,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王:石材并非“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現在很多大企業都能實現污水零排放。石材行業每增加萬元工業產值,所需的能耗實際上遠低于國家平均水平。但不可否認,石材行業是以加工石材資源為主的,這就要求我們在資源保護上下更大的工夫。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引導了石材行業的發展方向?,F在深加工的石材產品仍舊可以享受出口退稅。這就迫使企業走深加工道路,從而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換代。
關于多元化
應以自身優勢為基礎石材城:您除了擁有石材加工基地,還涉足房地產、家裝等方面。多元化經營出于什么考慮?
王:我們從事的許多行業都和石材相關,也是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比如,我們投資房地產,就能采用自己生產的石材產品,從而帶動主業發展。企業決策要以自身優勢為基礎,多元化經營應以新的行業能否使自己充分發揮并增強優勢為標準。必須判斷自身現有優勢能否延伸到目標行業。
關于人才
要勇于突破舊觀念
石材城: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的學校培養石材專業人才,從業人員大多轉行而來,憑的是經驗和感覺。您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王:企業要勇于突破舊觀念的束縛,改善用人環境,逐步建立起招聘機制、考核機制、激勵機制、培訓機制等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要摒棄粗放的管理、單一的技術,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和新管理,逐步形成獨有的工藝技術集成、先進的加工經驗,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模式。
關于責任
提倡以義興利
石材城:作為一個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企業家,您怎么看待企業的社會責任?
王:社會責任是企業倫理的重要范疇,在義與利發生矛盾和沖突時,企業提倡應先義后利,必要時還要舍利取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認為企業只有德利互濟,義利合一,以義興利,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關于文化
個人、企業與社會和諧
石材城:您把企業文化歸結為“尊重、責任、誠信、和諧”。這八個字如何理解?
王:這八個字是為了實現人與人、人與企業、社會的和諧。尊重別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只有尊重員工,才能讓他們感覺到被重視。招聘員工時,我常問員工家里的情況,因為只有對家庭、對自己有責任感的人,對企業才能有責任心。誠信不僅是生意伙伴之間需要的,也應是老板與員工的共同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