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裝心理:
從仰慕外來文化到傳統信仰回歸
在一個住宅心理學論述中,人的住宅心理需求同樣有三層,第一層是衣食住行,第二層是藝術思考,第三層是宗教需求。毋庸置疑的是,時下越來越多的家裝需求都或多或少地帶點“信仰”元素。著名作家、設計師海巖為自己設計的餐廳,餐桌前外立面設有一個凸面大佛,就曾讓不少人驚嘆。
在家裝設計時,“很多客戶會讓我們把‘信仰需求’考慮進去,宗教藝術品的擺放與中式風格非常協調”,東星集團執行董事帶記者參觀了該集團位于南安市水頭鎮的“玉藝珍石館”,該館中便有一個采用皇家綠奢石打造的電視背墻,如碧波漣漪般的天然紋路有著“古翠濃連一半云”的寧靜之美,與底座上的白玉觀音構成“觀音聽潮”的意象。
不過更多人,目前還僅僅依靠單純地擺放宗教藝術品來實現“信仰需求”。筆者從2013年廈門佛事用品展上了解到,與以往大同小異不同的是,如今的宗教藝術品開始嘗試多樣化設計,如東星集團設計的“無相般若”,玉瓶內的中空部分,恰好是一個觀音輪廓,如意、祥云卻都是實體。
“在福廈泉,宗教藝術品品的店鋪越來越多,尤以閩南為盛,這一需求勢不可擋。”虞若鳴告訴記者,由于玉石材質和設計工藝不同,宗教藝術品價格不等。“不久前,一個省外商務旅游團直接下了十八羅漢玉石浮雕畫的訂單,每個羅漢浮雕下各署企業家名家,用來供奉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