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貼法鋪裝天然石材產生泛堿現象的原因
天然石材中毛細孔的存在,為水泥砂漿水化后產生的堿、鹽等水溶液的析出提供了通道。天然石材一般主要由硅酸鹽和碳酸鹽礦物組成,這些石材結晶相對較粗,內部有很多毛細管,花崗巖細孔率為0.5%~1.5%,大理石細孔率為0.5%~2.0%,水可以通過這些石材中的毛細管浸入面傳到另外一面。天然石材尤其是大理石主要化學成分是碳酸鈣,當受到大氣中硫化物的和水汽形成的酸雨長期作用下,其表層起化學變化即轉化為石膏,使其很快失去光澤,并變得疏松多孔,內部在二氧化碳和雨水形成弱酸侵蝕下形成更多的細孔,加速了水泥砂漿水化后產生的堿、鹽等水溶液的析出。
水泥的水化是生成了大量泛堿物質。濕貼法采用的粘結材料是水泥砂漿,水泥在水化過程中主要產生3CaO.SiO2.3H2O和Ca(OH)2,其中Ca(OH)2占整個水化物的25%。Ca(OH)2隨多余的拌合水沿天然石材的毛細孔游離入侵板塊,拌合水越多,移動到砂漿表面入侵到板塊的就越多,水分蒸發后,Ca(OH)2就存積在砂漿表面和石材板塊里。
水是泛堿物質的溶劑和載體。雨水的滲入,地面水(或潮濕)沿石材表面和縫隙侵入石材板,并溶入Ca(OH)2和其他鹽類物質進入石材毛細管轉移到石材表面,Ca(OH)2溶液在CO2作用下生成CaHCO3到CaCO3形成流“白漿”現象,隨著水分的蒸發CaCO3和其他鹽類物質結晶物就形成“花斑”、“掛白胡”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