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防滑能力已經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了。但是,于1999年6月在德國紐倫堡舉行的“石材+技術”(Stone+tec)展覽會期間,主張對石材進行化學處理和激光微孔處理的兩派專家們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甚至在展覽會開幕之前,就相傳激光處理無任何效果,其有關證書的頒發僅僅是出于人情,而沒有經過嚴格的科學分析。
在紐倫堡展覽會中,人人對此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一行業的供應商與用戶及Fraunhofer材料和噴氣工程學院(IWS)開了一個座談會。該工程學院早就開始發展激光處理技術,并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工作。
座談會后發表了兩項聲明:
激光微孔處理和化學處理這兩種方法的效果相同,盡管其方式各異,都是處理磨光表面的微孔。微孔處理的方式只會在最后的防滑效果中產生小的區別。這些區別主要取決于處理的程度,而這一程度往往是在視覺效果和防滑之間尋求平衡與和諧。
研究防滑效果所使用的方法實際上并不適用于作出準確的評定。用油來進行的德國標準試驗(根據德國工業標準DIN)主要著眼于工業場所的安全性,但不適用于天然磨光石材。另外,靜止和非靜止的方法有不同的理論根據,因此不能將兩者相提并論。
微孔處理:異曲同工
微孔處理即利用人類肉眼有限的分辨能力。一個磨光平面看似光滑,閃閃發亮,但實際上,每平方厘米上布滿了1200個微孔,每個微孔最大直徑為440微米。因滑倒的危險隨表面粗糙程度增加而降低,這一視覺公差便可在石材表面起防滑作用。微孔處理的方法是,對微孔周圍進行處理,使之雖然粗糙,但便于清潔。
微孔處理三種方法的區別主要在于技術的不同。用激光打出直徑約200微米、深50到100微米的小孔。石材的某些部分不翼而飛,或在其均勻的表面撞擊,根據材料的不同,留下比較光滑的小孔。這就意味著,由于石材的成分不一,不會產生微小、細膩的小孔,而是明顯的凸起部分。當人們走在材料表面、鞋引起摩擦時,這些凸起部分便增加了石材表面的變形。化學處理有類似的效果,但主要產生的不是微小的圓孔,而是腐蝕石材表面最“柔軟”的物質,留下細小的紋路。如果把化學和激光這兩種處理方法相結合,便沒有什么區別,僅僅是用較低的濃度或強度,在小孔中獲得這一效果,而這正是人們所期望的。另外,其速度很快,對于生產來說,是一大優勢。
水滲入微孔或從微孔中通過,以及所謂的吸盤效應,對于防滑來說并不重要,甚至所有這些因素以不同形式組合并產生影響都無關緊要(但這一點最后沒有得到澄清)。
遠非現實的測試方法
但是,證明防滑效果的測試方法有諸多不足之處。德國根據幾條法律規定對防滑進行研究,如有關工業場所的規定、安全措施的規定和德國工業標準(DIN)51097和51130有關地面測試的規定。這些法規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工業安全,并考慮到其本身的條件。用油進行測試是測試內容的一部分,但對于我們所講的問題來說沒有什么意義,因表面油漬僅僅會出現在工作場所,可是在這些地方絕對不會用天然石材鋪地。
此外,很難部分地把調研方法規范化。例如,根據ZH 1/571和GUV 26.17標準,測試一系列重要數據,需要讓一個人站在一個平面上,之后使平面逐漸傾斜。當他開始下滑時,測量其傾斜角度。人們很容易就會想到,這一實驗會受好幾種因素的影響,如膝蓋的顫動、每個人的穩定性等。室內溫度和濕度,以及用來進行試驗的材料的倉儲和安裝條件等也很重要。用新的工程板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試驗,目的是讓所有在實際使用中可能起作用的因素都對結果產生影響。但如果是鋪設好了的地面,就要借助測量儀器進行防滑摩擦試驗,這意味著需要對微孔處理的方法進行客觀的比較,尋找新的測試方法,以便能夠重復進行這種比較。
但是有些專家拒絕任何一種防滑處理。由于如果不破壞磨光的一部分,達到絕對的安全是不可能的。這些專家們認為,一個好的專家應該避免在容易受潮的地方使用天然石材。無論如何,材料表面的防滑程度僅僅經專業處理后才有所提高。也就是說,清洗后小心翼翼地將多余的水泥去掉,不打蠟或不使用含有蠟的清潔劑,并經常用水擦洗,以去掉微孔中的灰塵。
激光處理技術的發展
1992年,在原聯邦德國研究和技術部的一個研究計劃的支持下,Fraunhofer材料和噴氣工程學院(IWS)開始對用激光處理天然石材進行研究,其目的是尋找能具備歷史價值的建筑物表面用激光進行切割和清潔的一套方法。有了這一經驗后,在1993年的“石材+技術”(Stone+tec)展覽會上,產生了將這一微孔處理技術用于天然石材防滑的想法。那是,微孔處理僅僅通過化學方法來完成。工業部和Fraunhofer材料和噴氣工程學院攜手共同開發了激光微孔處理的基本方法,并申請了專利。專利的擁有者是托馬斯·西維斯(他目前是RENOSA STEINTEHNIK公司總經理)和Fraunhofer材料和噴氣工程學院。從那時開始,RENOSA STEINTEHNIK GmbH便大規模推廣激光微孔處理方法,并取名為“SafeStep”。
由于這個研究項目是用公款支持的,必須為其頒發專利。因此除了RENOSA STEINTEHNIK公司外,在市場上還有一個名叫Magna Naturstein的公司,也提供激光處理技術。此時西維斯和Fraunhofer材料和噴氣工程學院(IWS)一起又研制了一種新的處理方法,而且也申請了專利。這種方法是在使用激光后,對石材進行水機械處理。這樣,凸起部分和微孔凸起的邊緣都起到緩和,而且表面不易臟。
IWS工程學院還獨立開始研究開發另外一個項目,并申請了專利,即活動激光處理。使用這一方法,可處理已經鋪設好了的平面,因此解決了事后清洗的問題。但是,與進行化學技術處理一樣,在這種情況下,證明和鑒定一個鋪設好了的平面的防滑性試驗方法還沒有規范化,因此不能根據現行的R組有效標準進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