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政工程偏愛石材 遇暴雨只能“看海”
“現在很多市政工程都偏愛用石材,一遇到大暴雨,就只能在‘城市里面看海’。”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指導委員會專家委員、西安理工大學李懷恩教授,在昨日召開的陜西省首屆海綿城市建設論壇上直指當下市政建設的通病。
李懷恩說,市政建設用石材,導致路面無法快速排水,一旦遭遇強降水,硬化的路面直接將雨水快速導流到排水系統中,最終的結果就是“看海”。“要想城市不看海,海綿城市是目前較為經濟、快速的措施之一!”李懷恩說,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是城市能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通俗地講就是城市廣場等市政設施的石材等硬化部分,改為透水磚與蓄水、凈化、回用系統于一體的“海綿體”,雨水來了之后能迅速下滲,大大緩解市政排水管網的壓力;另一個方面,通過“海綿體”的蓄水、凈化能讓雨水資源最大化地利用。
省住建廳城建處處長王光榮透露,《陜西省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即將下發,選擇兩個城市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省級試點,每市每年給予2000萬元資金支持,連續3年。我省將推廣海綿型建筑與小區,采取屋頂綠化、雨水調蓄與收集利用等措施,提高建筑與小區的雨水積存和蓄滯能力;推進海綿型道路與廣場建設,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停車場、廣場等擴大使用透水鋪裝,推行道路與廣場雨水的收集、凈化和利用,減輕對市政排水系統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