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福建省第二批“人才強市”試點市,南安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中,一直把人才的培育、引進作為重點工作,并在全國首創“335”人才工程,為南安打造石材、水暖廚衛、機械裝備三大千億產業集群注入強勁動力,開創了人才會聚、活力迸發、才智涌流的新局面。
首創“335”人才工程 集聚各界人才
“所謂‘335’人才工程即堅持三個‘一’(制定一個目標、一套政策體系,建強一支工作隊伍),重點抓好三類人才隊伍建設、搭建五大工作平臺。”市委人才辦負責人說,“335”人才工程在理念、內容、方法、載體和機制上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在全國屬于首創。通過實施該項工程,去年底,南安成為泉州市唯一一個獲得福建省第二批“人才強市”試點市。
該項目圍繞經濟發展主線,分層次、分產業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成功引進多位海內外高端人才,5人進入國家“千人計劃”答辯階段,3人(團隊)入選省“百人計劃”,實現我市省“百人計劃”零的突破,我市還獲評省首批產業人才聚集基地,順利進入福建省產業人才聚集基地評選實地考評,九牧集團被確認為泉州市企業單位人才高地。
除了分類別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外,在人才引進集聚平臺上,還設立駐外人才工作站、建設中國海峽人才市場南安分部;在培養培訓平臺上,建立多個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完善裝備制造產業、石材產業等16個基地,培訓各類人才1.7萬多名;建立首個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發放高層次人才生活津貼1100多萬元。
“通過搭建平臺,吸引各路精英會聚南安。”市委人才辦負責人表示,為了服務正向清潔和創意轉型的石材業,南安組建石材業人才培訓基地,今年初以來,先后開展水刀拼花、雕刻工藝、工程設計等專題培訓班。設在輝煌水暖集團內的水暖廚衛產業技能人才實訓基地2012年9月投用后,也逐步發揮出實訓、鑒定兩大核心功能,行業人才緊缺的問題得以緩解。
在南企引進的高端人才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當屬天廣消防引進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后黃如良。黃如良是南安引進的首位博士后,2005年加盟天廣消防并擔任公司總經理后,他為企業制定技術跟隨研發戰略,完善市場驅動型研發團隊,讓天廣消防進入發展“快車道”,并于2010年11月登陸深交所,成為南安首家在國內上市的公司。據悉,南安已從全國各地名牌高校與科研院所引入博士后30多名,這些頂級人才活躍在南安天廣消防、溪石集團、三晶陽光等10多家品牌企業和規模企業。
石材業首創等級上崗認證 提高職工技能水平
石材是南安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產業不斷發展升級,對勞動者專業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種高精度技能人才已成為各家企業爭相哄搶的對象。
作為石材行業的龍頭企業,康利石材在人才緊缺的情況下,除了積極從外部招募人才,還在石材行業首創石材技能技師等級上崗認證制度,從企業內部培育、鍛煉人才,開啟“人才興企”步伐。“目前公司已擁有高層次人才25人,其中,2014年新引進8人,位居我市石材行業首位。”康利石材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行政主任楊志雄說。
“石材技能技師等級上崗認證制度一年評選一次,評委會成員包括部門經理、人力資源負責人、該項目老師傅等。”楊志雄說,評選包括專業理論和現場操作兩部分,工人可自主報名或是部門推薦。通過考核后,可獲得500元、300元、200元三個等級獎勵。
“開展此類技能等級上崗認證考試為公司營造了比學趕超的氛圍,工人通過考試,能明白差距,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楊志雄說,該項技能認證制度也開創了石材專業化技工技能資格從業制度先河,為行業技術管理提供有效、先進的管理模式,在其他石企逐步推廣。
此外,自2012年以來,康利石材前往全國優秀的本科院校開展專場宣講和招聘會,每年引進優秀應屆畢業生達100名,短短幾年,他們已成長為公司持續創新的中堅力量,成為材料、機械、網絡、銷售、設計工程師等,為公司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
經過幾年努力,康利石材已形成一個涵蓋機械、化工、材料、質量管控等跨專業的30多人研發團隊。自2013年以來,康利石材共有5個項目獲行業創新大獎,成為泉州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龍頭企業,并發展壯大為國內最大的高端工程石材供應商,是石材行業經營規模、加工水平、綜合實力最強的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