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各種半寶石、奢石、大理石打造的五號倉庫咖啡館里,座無虛席,不同的聲音在冰涼的空氣里飛行交錯著,錯綜之間,依稀可以聽見一道獨特的北方腔調,不過分洪亮卻擲地有聲,很容易就能被鎖定。無論是在屏幕上、報道中,還是在出席活動,接待領導等場合,他都是石材界的焦點,也是各方媒體爭相采訪的主角之一。
片刻之后,這道聲音的主人公,也就是這次要采訪的人物劉良,坐在了我們面前。這不是第一次見到劉良。或許是頻繁出差在外的原因,他的皮膚比早些年來得黝黑,頭上也多了幾絲白發,要說有什么是仍然不變的,便是他說話的姿態和神情,自信,從容。他一直都比任何人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那心中流淌的不衰的激流和一摞成書的經歷匯成“洪荒之力”,讓他在何時何地都看得透徹,活得鮮明。
▲英良集團董事長劉良
“石材行業正處于最迷茫的時期。”采訪伊始談及石材行業的環境時,劉良直言不諱。然而,正如劉良所見,新常態之下一切都在正規化。環保政策、勞動法規范、稅務法律制度的規范等壓力都在向石材行業宣告:野蠻生長的溫床不復存在,逼著石材行業去面對洗牌的殘酷過程。
這一切,都在為石材人所經歷。
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水頭,這個本身并不具備豐富的石材資源,卻誕生和演繹奇跡的地方小鎮,這個世界級的石材生產交易中心,在未來幾年內,是否還能保持其國際地位?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市場形態的快速變化,互聯網思維的深入,以及全國多個石材市場的日益成熟,水頭將以什么樣的優勢在全國和國際上留下它的標簽?
“在看似都對的境遇里,我們所要去思考的,是置身于五年之后,我們能做什么?在明確了方向后,我們現在又將如何前進?” 柔和的暖色調燈光下,劉良的直白一如既往。
“那么,重重考驗之下,你的方向是什么?”同樣正在經歷這個特殊時期的劉良,又如何面對這一現實問題的拷問?
在剛剛過去的7月,劉良參加了全國石材行業“十二五”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成果表彰大會,作為“創新領軍人物獎”的獲獎者之一,上臺發表了主題為《產業轉型——我們一直在路上》的演講。劉良坦言,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考慮要說些什么。

▲劉良發表了主題為《產業轉型——我們一直在路上》的演講
一切都回歸到劉良在1993年提出的“整體跟隨,局部超越” 的集團戰略方針。在石材行業二十幾年的風雨里,英良堅守著這一理念,在每一次變動之時,敏銳捕捉到經濟發展的大勢,找準行業痛點,在細分領域里以超前的理念引領石材行業的升級。
回想從最初的擄袖勤干,到盛極時的激流勇進,再至近來行業的升級轉型,到底如何才能繼續走向高遠?在一次次的求索中,劉良從產品、品牌、文化和跨界四大方向打開英良的格局,開啟英良轉型升級新發展。
產品升級
從"賣布料"到"賣衣服"的進階
產品升級,是英良開啟轉型升級之路的起點。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端到高端,從原始到數字化,在多重延伸之后,石材從傳統的原材料變成了有靈魂的產品,有了更多附加值的提升空間。“每個企業有自己的優勢,我們一定會放棄那些我們所不擅長的,抓最核心的部分。無論發展到哪一階段,何種高度,產品的精與專都是英良亙古不變的堅持。”在劉良看來,一個企業只有做到精才能強,強了才能做大。而英良至今也一直在深入挖掘產品的更多可能,實現“從賣布料到賣衣服”的升級。
“過去,五號倉庫只做一件事,就是賣全球最頂級的原材料,塑造‘五號倉庫等于最好的材料’的品牌形象。當采購商、設計師、業主或石材界同行想要頂級原材料的時候,會下意識想到五號倉庫。但從去年開始,我們計劃給自己五年的時間,去做最好的石材產品。”劉良說道,長期以來石材企業都在為工裝做精美嫁衣,在工裝訂單不斷萎縮的經濟新常態下,才重新找到另一片藍海——家裝市場。然而,石材要走進千家萬戶實屬不易。要進入家裝領域,就不單單是賣材料,而是跟賣燈具、家具、沙發、衛浴等產品一樣,消費者可以自己挑選和運用。過去很多年里,大部分石材人賣的只是原材料——荒料和大板,這大大限制了品牌的傳播,沒有產品概念的石材品牌最終難以抵達終端消費者的生活中。
從原材料升級為產品這個過程,劉良將其定義為“從賣布料到賣衣服的升級探索”,用裁縫的工匠精神,做五號倉庫的傳世作品,用創新顛覆傳統,做帶有五號倉庫基因的石材定制產品、定制空間,最終走進千家萬戶之中。
品牌升級
見證品牌的力量
與此同時,在品牌升級上,劉良用九年的專注,讓五號倉庫成為了高端石材品牌的代名詞,也成為了水頭的一張名片。五號倉庫已經具備成熟的運營模式,并升級成為集礦主展示與推廣、選材與采購、設計和工藝、體驗與服務的最佳平臺。五號倉庫的成功塑造讓石材行業見證了品牌的力量,同時也讓五號倉庫距離終端消費者又近了一步。
如今,這一品牌運營模式將持續上演。劉良告訴我們,接下去英良將會以五號倉庫的模板來打造另一個細分品牌——華夏板倉。這是英良繼五號倉庫之后全新推出的另一大理石高端品牌,不同的是,華夏板倉致力于打造成為中國大理石的最佳推廣銷售平臺,五號倉庫面向國內市場,華夏板倉則推向國際市場。
▲華夏板倉
“華夏板倉與五號倉庫之于英良是兩個并重的品牌,早在創立五號倉庫之時,華夏板倉就已經有了規劃。”二十幾年前,劉良是數以萬計的石材從業大軍中的其中一員,作為一名石材貿易商,將崇武的墓碑石出口到日本等國,如今行業發展過去了20多年,一路走來,劉良看到了中國的大理石如何被低估和賤賣。“中國大理石在國際的力量不夠,它的價值還等待我們去挖掘。這就是為什么我要打造華夏板倉的一個原因。”劉良希望未來某一天,能夠站在行業高度,為中國的大理石發聲。為此,從去年開始,劉良就制定了“3+N”和“5+N”的戰略,與優質中國礦主聯盟,在嚴格篩選的中國大理石中,以3個主打礦山品種、5個主打礦山品種的節奏循序漸進地推向國際,通過設計、工藝、展示、體驗、服務和引導,讓更多的人真正領略到中國大理石之美。
跨界升級
打造泛家居石材生活方式
在“從賣布料到賣衣服”的升級中,劉良再一次從“局部超越”的智慧出發,找到石材這件“衣服”進入千家萬戶的突破口——跨界聯合,家居整裝。
事實上,這三年來劉良一直在探索如何更貼近消費者。而2015年南安市提出的泛家居概念為英良帶來了新的契機,為石材行業找到了另一條出路,同時也給了劉良更多啟發。
作為南安首個(國際)泛家居體驗中心,自落成以來,前來參觀考察的人絡繹不絕,他們來自于各行各業。在與這些人共同探討的過程中,劉良發現,有人贊同這種做法,也有人持保留態度。但對于劉良而言,各行業跨界聯盟,并不是簡單地堆砌,石材行業完全可以跟家具產品一同進入千家萬戶。
▲南安海絲泛家居體驗中心(英良館)
走進五號倉庫的大門之前,墻面上鑲著的“南安海絲泛家居體驗中心(英良館)”一排大字尤為醒目。展館內展示的產品類別包括九牧廚衛、固美金屬、宏亞壁紙、亞金照明、左右傢俬及英良石材等分屬六大行業的六家企業,而在展館內的家居館、衛浴館、工藝館、別墅館、半寶石館及泛家居史料館等多產業融合空間則通過設計整裝融合了這些領域的產品。
“跨界融合能夠創造更多個性化的產品,可以釋放過剩產能,提升石材檔次。在與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碰撞的過程中,我們驚奇地發現,石材還有這么多的產品形態可以生產,就像英良跟九牧品牌合作,不是單純地和九牧的產品放在一起賣,而是共同研發一款兼具兩家企業特性的產品,比如原本用陶瓷做的浴缸,也可以用石材制作而成,水龍頭上同樣可以加上英良的寶石。”劉良告訴我們,目前,英良正在跟一家上市櫥柜公司對接,聯手打造一款寶藏石系列,研發出適用于櫥柜的飾面石材。而這樣的機會還有很多。
來源:石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