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南網
晉江市石材退出轉型期限于今日到期,昨日晉江市石材退轉辦組織國土資源局、環保局、公安局等相關部門及永和鎮有關人員,對永和草洪塘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內5家石材企業進行強制關閉。
根據晉江石材退轉辦數據,截至昨日下午5時,全市461個無證礦山開采點、無證石材企業已全部關閉。682家石材加工企業,除了109家納入工藝石認定范圍的企業外,其余573家石材企業已全部關閉退出。
最大石材鎮
退出任務完成
沿著一條積滿石灰的小路走進永和內厝村,周邊的石材企業都已停產,沿路都是荒廢著的石料,聯泉實業工藝有限公司廠房里的機臺還完整存在,專項小組立即用“怪手”、鏟車等機械設備對企業部分大切、小切配套的主要生產設備一一進行拆除,并搗毀水泥基座、軌道等生產要素。
“今天強制行動的對象是到昨天為止還沒有自行拆除設備、停止生產的有證石材企業,這也是永和鎮最后還未關閉的5家。”永和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昨日共拆除機臺31臺。
此次石材退出轉型,涉及晉江市永和、英林、東石等多個鎮,作為石材企業最多的永和鎮,共有石材企業254家,經過各相關部門及永和鎮的努力,除73家涉及工藝石認定外,其余181家已全部關閉。
石材轉型
將持續進行
晉江市石材退轉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時間節點已到,但石材轉型工作將持續堅持下去,目標不變,決心不變,力度不變,更不會虎頭蛇尾。下一階段,將強化巡查,防止關閉企業“回潮”;特別是要幫助退出企業策劃轉產項目,開通綠色通道,強化服務引導,推動更多石材企業轉型轉產;對109家涉及工藝石認定的企業,將本著“只做減法不做加法”的原則,嚴格按照審核標準加強管理。同時,要立即啟動石窟回填、廢渣清理、植被修復,重塑生態環境。
□背景鏈接
歷時十月 壯士斷腕
“開弓沒有回頭箭”,針對晉江石材企業污染嚴重現狀,晉江市委、市政府要求,必須橫下一條心,集中力量攻堅,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堅決淘汰石材業落后產能。
去年9月,在多次深入石材集中鎮、石材企業調查基礎上,綜合晉江實際情況,晉江市制定下發了《晉江市建筑飾面石材行業整體退出轉型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規定今年7月31日,晉江市建筑飾面石材行業全面退出轉型。同時,成立了晉江市建筑飾面石材行業整體退出轉型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及石材加工業轉型服務、環境綜合整治暨石材加工業退出、礦山取締等三個工作小組。有石材關閉退出任務的鎮(街道)根據要求,相應設立專門工作機構,制定詳細實施方案和關閉退出日程安排。永和鎮還參照城建組團模式,抽調專門工作組,由鎮兩委帶隊,成建制進駐石材集中村開展工作。
石材業整治,首要是“退”,根本在“轉”,就是要通過騰“籠”換“鳥”,推動石材行業轉型轉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去年11月份,立足穩妥有序、疏導結合的原則,緊盯“退”和“轉”,晉江市進一步制定下發了《關于鼓勵推動建筑飾面石材加工業轉型轉產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各個時間節點有證、無證企業自行關閉退出的大切機補貼標準,明晰了石材加工企業轉型轉產導向及扶持政策。今年6月份,結合石企轉產過程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又制定下發了《關于推動建筑飾面石材加工業轉型轉產若干意見的補充意見》,幫助企業解決轉產證照變更和用地手續、房產證補辦等難題,把轉型的成本降到最低,把轉型的成效提到最高。據不完全統計,已有43家石材企業確定轉產方向,9家已經啟動實質性轉產建設。
□相關新聞
晉江市國土局取締永和一礦區
連日來,晉江市國土資源局不斷對晉江的礦山進行突擊巡查。昨日,在永和鎮錦嶺村長嶺山一帶,執法人員再次搗毀了礦區的作業設備,并強制取締該無證礦山。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礦山被開采得深淺不一,盡管已經沒有再開采出礦石,但在礦區底部還放置著作業設備,執法人員當即切斷電源,并下入礦區底部對其大型的切割機設備進行搗毀,防止無證礦山盜采活動“回潮”。
據悉,永和鎮的采礦區主要集中在內厝、巴厝、錦嶺、周坑等四個村莊,經過一段時間的打擊取締,許多采石場已撤去采礦設備,礦區人員已經稀疏。
東石近200家石企有序退出
昨日,晉江市東石鎮聯合晉江市環保局,組織相關部門人員近百人開展石材企業整治統一行動,對未關閉退出的石企實施強制關閉措施,強制拆除機器、廠房及采取強制斷電等措施,據統計強制關閉石材企業占地共計50余畝。
下午3時,記者隨執法人員來到東石鎮金澤村,絕大多數石材企業已經停止作業,但是在一家占地約十畝的石材企業內,員工、機器等均沒有撤離,該企業不顧勸阻,仍進行生產。執法人員拉起警戒線,使用大型機械將石頭切割機等拆毀。
截至昨日,東石鎮轄區內近200家建筑飾面石材企業均實現穩定、有序退出,礦山全部關閉。接下來,東石鎮將形成機制,繼續開展專項行動,全面進行排查,堅決打擊石企“回潮”,發現一起打擊一起,保持對石材礦山的高壓嚴打態勢。同時,將把引導已關閉石材企業的轉型作為工作重點,從各方面為企業轉型提供幫助。
晉江市石材退出轉型期限于今日到期,昨日晉江市石材退轉辦組織國土資源局、環保局、公安局等相關部門及永和鎮有關人員,對永和草洪塘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內5家石材企業進行強制關閉。
根據晉江石材退轉辦數據,截至昨日下午5時,全市461個無證礦山開采點、無證石材企業已全部關閉。682家石材加工企業,除了109家納入工藝石認定范圍的企業外,其余573家石材企業已全部關閉退出。
最大石材鎮
退出任務完成
沿著一條積滿石灰的小路走進永和內厝村,周邊的石材企業都已停產,沿路都是荒廢著的石料,聯泉實業工藝有限公司廠房里的機臺還完整存在,專項小組立即用“怪手”、鏟車等機械設備對企業部分大切、小切配套的主要生產設備一一進行拆除,并搗毀水泥基座、軌道等生產要素。
“今天強制行動的對象是到昨天為止還沒有自行拆除設備、停止生產的有證石材企業,這也是永和鎮最后還未關閉的5家。”永和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昨日共拆除機臺31臺。
此次石材退出轉型,涉及晉江市永和、英林、東石等多個鎮,作為石材企業最多的永和鎮,共有石材企業254家,經過各相關部門及永和鎮的努力,除73家涉及工藝石認定外,其余181家已全部關閉。
石材轉型
將持續進行
晉江市石材退轉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時間節點已到,但石材轉型工作將持續堅持下去,目標不變,決心不變,力度不變,更不會虎頭蛇尾。下一階段,將強化巡查,防止關閉企業“回潮”;特別是要幫助退出企業策劃轉產項目,開通綠色通道,強化服務引導,推動更多石材企業轉型轉產;對109家涉及工藝石認定的企業,將本著“只做減法不做加法”的原則,嚴格按照審核標準加強管理。同時,要立即啟動石窟回填、廢渣清理、植被修復,重塑生態環境。
□背景鏈接
歷時十月 壯士斷腕
“開弓沒有回頭箭”,針對晉江石材企業污染嚴重現狀,晉江市委、市政府要求,必須橫下一條心,集中力量攻堅,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堅決淘汰石材業落后產能。
去年9月,在多次深入石材集中鎮、石材企業調查基礎上,綜合晉江實際情況,晉江市制定下發了《晉江市建筑飾面石材行業整體退出轉型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規定今年7月31日,晉江市建筑飾面石材行業全面退出轉型。同時,成立了晉江市建筑飾面石材行業整體退出轉型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及石材加工業轉型服務、環境綜合整治暨石材加工業退出、礦山取締等三個工作小組。有石材關閉退出任務的鎮(街道)根據要求,相應設立專門工作機構,制定詳細實施方案和關閉退出日程安排。永和鎮還參照城建組團模式,抽調專門工作組,由鎮兩委帶隊,成建制進駐石材集中村開展工作。
石材業整治,首要是“退”,根本在“轉”,就是要通過騰“籠”換“鳥”,推動石材行業轉型轉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去年11月份,立足穩妥有序、疏導結合的原則,緊盯“退”和“轉”,晉江市進一步制定下發了《關于鼓勵推動建筑飾面石材加工業轉型轉產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各個時間節點有證、無證企業自行關閉退出的大切機補貼標準,明晰了石材加工企業轉型轉產導向及扶持政策。今年6月份,結合石企轉產過程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又制定下發了《關于推動建筑飾面石材加工業轉型轉產若干意見的補充意見》,幫助企業解決轉產證照變更和用地手續、房產證補辦等難題,把轉型的成本降到最低,把轉型的成效提到最高。據不完全統計,已有43家石材企業確定轉產方向,9家已經啟動實質性轉產建設。
□相關新聞
晉江市國土局取締永和一礦區
連日來,晉江市國土資源局不斷對晉江的礦山進行突擊巡查。昨日,在永和鎮錦嶺村長嶺山一帶,執法人員再次搗毀了礦區的作業設備,并強制取締該無證礦山。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礦山被開采得深淺不一,盡管已經沒有再開采出礦石,但在礦區底部還放置著作業設備,執法人員當即切斷電源,并下入礦區底部對其大型的切割機設備進行搗毀,防止無證礦山盜采活動“回潮”。
據悉,永和鎮的采礦區主要集中在內厝、巴厝、錦嶺、周坑等四個村莊,經過一段時間的打擊取締,許多采石場已撤去采礦設備,礦區人員已經稀疏。
東石近200家石企有序退出
昨日,晉江市東石鎮聯合晉江市環保局,組織相關部門人員近百人開展石材企業整治統一行動,對未關閉退出的石企實施強制關閉措施,強制拆除機器、廠房及采取強制斷電等措施,據統計強制關閉石材企業占地共計50余畝。
下午3時,記者隨執法人員來到東石鎮金澤村,絕大多數石材企業已經停止作業,但是在一家占地約十畝的石材企業內,員工、機器等均沒有撤離,該企業不顧勸阻,仍進行生產。執法人員拉起警戒線,使用大型機械將石頭切割機等拆毀。
截至昨日,東石鎮轄區內近200家建筑飾面石材企業均實現穩定、有序退出,礦山全部關閉。接下來,東石鎮將形成機制,繼續開展專項行動,全面進行排查,堅決打擊石企“回潮”,發現一起打擊一起,保持對石材礦山的高壓嚴打態勢。同時,將把引導已關閉石材企業的轉型作為工作重點,從各方面為企業轉型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