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萬和鎮石材工藝廠的成立,標志著萬和鎮石材行業的發端。2009年,新隨縣成立,萬和鎮豐富的石材礦產資源引來了一批閩商企業家前來辦廠興業。十年發展,萬和歷經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沖突,無序的開采在帶來巨額財富的同時,造成了一定的環境破壞,由此導致一系列矛盾的產生。2016年起,萬和鎮開始對石材行業進行規范整頓,尋求環保出路,該鎮把“兩山”理論擺在最高處,堅決落實縣委縣政府各項決定,推進石材行業規范整頓,有序發展。2018年,全年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55億元;一般預算收入4350萬元,其中國稅950萬元,地稅3400萬元;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7.08億元,招商引資4.26億元,新增規模企業1家,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基本情況
萬和鎮位于隨縣西北部,鄂豫兩省三縣市交界處,版圖面積880平方公里,轄32個村(居)委會,耕地面積72萬畝,人口6.1萬人。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僅可供開采的花崗巖儲備近3億立方米,石質顏色純正,花紋和諧,光澤均勻。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加快,大型市政設施建設加速,國際國內市場對石材的需求進一步增強,我鎮石材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迅猛發展。目前,隨州黃金麻已打垮新疆的卡拉麥里金,隨州白麻已逐步替代了山東白麻,在國內已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石材產業現狀 (2014年)
萬和鎮石材產業自2008年隨州市招商引資進入開始,全鎮已辦理六個采礦許可證,采礦區面積3.6585平方公里,年開采量9萬立方米,截止目前已入駐企業3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家),本地小企業5家,現已投產車間44個,投產大切鋸臺422套,現有職工近萬人。預計到今年下半年全部完成投資規模后,生產車間可達70余個,大切鋸合可達680臺套,到2014年底萬和、吳山兩鎮將擁有石材企業60家,大切鋸合可達1200臺套,年可產花崗巖板材1.2億平方米,創產值近60億元,創利稅1.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5萬多個,將為隨縣把石材產業打造成百億元支柱產業夯實底盤。
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污染隱患大。石材在開采、運輸、加工中導致的毀壞山體,破壞植被難以懨復,造成山體千孔百瘡,水土流失嚴重,其加工中產生的廢石、廢渣、廢水難以有效消化處理,特別是開采區,全部位于厥水河西支上游,如不將采礦區污水困在深山,鎖在源頭,一且洪水爆發,礦山污水將傾瀉而下,將直接污染隨縣的母親河一厥水河、烈山湖,直至隨州的白云湖。
(二)粗放經營效益低。部分企業追求短期利益實行掠奪式開采,粗放式加工,稍有瑕疵的荒料便被丟棄,產品大部分都是毛板,荒料底板也被當作廢料填埋,沒有利用邊角廢料發展循環經濟的企業,更沒有創立品牌、自營出口的長遠規劃,不能將石料吃干榨盡,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仍然停留在變賣資源的初級階段。
(三)涉企矛盾糾紛多。石材企業的快速發展,征地、遷墳失地農民用工安置、用水用電、環境污染、企業與民爭利等造成企地關系不和諧,少數群眾與企業關系緊張、予盾尖銳,導致群訪、纏訪、鬧訪、越級上訪時有發生,發生群體事件的風險高。
(四)基礎設施損壞快。石材銷售運輸需要強大的運輸能力,我鎮石材年產量今年將達到6000萬平方米,平均每天需外運400余車次。滿負荷超強度的重車輾壓,造成厲合公路、牛程公路部分路面嚴重受損,尚市鎮凈明橋涵坍場;農業灌溉渠道、涵洞、涵管被毀,堰塘被填被占,嚴重影響農業生產;電力設施雖投巨資擴建改造,仍不能滿足企業正常井噴式發展帶來的用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