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泉州“南大門”之稱的水頭鎮,既不產大理石,也不產花崗巖,卻締造了“買全球,賣全球”的傳奇。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形成了一條龐大的石材產業鏈,有石材生產加工的,有從事荒料貿易的,有銷售大板的,也有石材安裝護理的……自然吸引了無數的創業者到此淘金。
來自福建龍巖的80后吳宜鈞,13年前誤打誤撞進入這個陌生的領域,從此與石材結下不解之緣。如今,他創辦的鈞凱石材在業內小有名氣。再過1個多月,南安市龍巖商會將成立,熱心又處于事業上升期的他,成為這個社會團體的領頭人。
先就業再擇業進入石材圈
水頭鎮石企林立,鈞凱石材便位于繁華的水頭奎峰工業區。最近,除了忙于手頭的生意,吳宜鈞還在為一件事奔走著:今年中秋節,南安市龍巖商會將宣告成立。而他作為商會籌備領頭人,大小事務繁多,不能有一丁點馬虎。坐在記者眼前的吳宜鈞,溫和有禮,談吐不凡。
“最開始是在溪石上班,當時公司本科生很少,他們都很好奇,為什么我要進入這個行業?”2006年,在四川念完西南科技大學后,24歲的吳宜鈞四處投簡歷,沒想到,這位剛畢業的大學生被溪石人力資源部經理看中,致電誠邀他到公司上班。
這通電話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抱著先就業再擇業的心態進入這個行業,當時就想著:一定要不一樣,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做出成績來。”由于在大學攻讀工業設計專業,一進入企業,吳宜鈞當起了一名技術員,負責CAD繪圖等工作。
萬事開頭難,更何況對石材一竅不通,但他最初便開始干接單、下單的活。“當時有客戶下單,需要一款名為‘G654’的石材,我不清楚‘G654’是什么意思,若非同事提醒,差點鬧出笑話。”吳宜鈞常常用“是金子總會發光”鼓勵自己,虛心向同事學習,利用下班時間,如饑似渴地自學石材知識。
半年之后,業務逐漸上手,公司讓他經手工程項目。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10月,溪石高管派他一人前往北京放樣、下單和對方對接技術,這對一個新手來說極具挑戰。
開弓沒有回頭箭。“當時經理對我說,‘你怕什么,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背后還有團隊在支持你。”抱著一顆忐忑之心,吳宜鈞不負眾望,圓滿完成這個項目。到了2008年,吳宜鈞迎來人生中的重要時刻。這一年,他與大學期間戀愛的女友結婚了,也正是這一年,他被提拔為技術主管。這意味著,未來的工作會更加忙碌。
“當時一整年幾乎是滿工地跑,跟建筑公司對接外墻,跟酒店協調石材安裝等問題。”一年之后,表現突出的吳宜鈞從技術部主管調任報價部主管,直至2010年決定辭職創業。
10年時間搬了3次廠
談及為何要創業,吳宜鈞直言除了看到行業利潤,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記得小時候,父親就告訴我,工字不出頭。意思是說,打工難有出頭日,這種理念深深地植入我的腦海里。”放棄一份安穩、收入還不錯的工作,吳宜鈞心里很矛盾,也遭到家人的反對。創業資金哪里來?2009年,吳宜鈞拿出原本要在廈門買房的十幾萬元,再東拼西湊幾萬塊,以20多萬元開啟了創業之路。
“當時想法很簡單,房子一旦買了,就會被套住,得先有一定的事業。”起初,看中水刀拼花的良好前景,這位創業小伙子租了200多平方米的廠房,買了一臺機器,算是開張了。
憑借著龍巖人守本分、吃苦耐勞的精神,此后幾年,吳宜鈞逐漸往規模化方向發展。從200平方米到500多平方米,再到1000多平方米,直至現在的7000多平方米,10年間,吳宜鈞搬了3次廠房。
如今的鈞凱石材已擁有7臺紅外線、3臺五軸水刀、2臺雕刻機等設備對外加工,承接石材工程單、別墅精裝、水刀拼花、CNC雕刻,以及大理石工程、有超大排版區等,與最初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大學生創業有何不同,又有哪些優勢?吳宜鈞用“看懂趨勢”回答記者。“記得我們從200多平方米擴大到500多平方米的加工廠時,那時得到一個消息:以后房地產要往精裝房方向發展。”敏銳捕捉到商機的吳宜鈞心想:精裝房推出之后,將對石材行業帶來影響,如果不是一定規模的企業,很難參與到項目中。
“雖然前行道路很困難,但不能安于現狀,必須跨出這一步。”于是,他給自己設定小目標,一直苦練內功,不斷壯大企業實力。近年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不少石材企業在夾縫中求生存。為了應對市場,2018年鈞凱石材開始從加工類轉型大板貿易,一款名為“藍金沙”的大理石成為他的心頭好。
“藍金沙是一種非常美麗的石材,紋理多變、油性好、亮度高,是當下流行的暖灰色系。”雖說是小眾產品,但其一年市場產銷量達數十萬平方米,吳宜鈞與人合伙,在大板市場租下架子位,做起了貿易生意。
此外,隨著國家提倡發展環保產品意識深入人心,近年來,一種名為“微晶石”的產品進入大眾視野,鈞凱石材也將目光投向這一環保型人造石。
將帶領龍巖共享共贏
行業的競爭,讓這位外來者更加意識到抱團的重要性,南安市龍巖商會應運而生。
“早在2014年,我們就有一幫龍巖老鄉聚集在一起,最初僅有40多人,經過5年多時間,隊伍逐漸壯大。每年我們都會組織中秋博餅活動,到去年已有400多人參加。”為了更好地對接龍巖、南安兩地政府,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經過全盤考量,吳宜鈞跟一批龍巖老鄉們最終決定,成立南安市龍巖商會。
吳宜鈞介紹:“南安有不少龍巖人,官橋、水頭、石井就有3000多人。”當成立商會的消息放出之后,不少人踴躍報名,爭相入會,目前已有150多位報名者。
這批在南安創業的龍巖人,默默地為這座城市奉獻著。2018年10月30日上午,由水頭鎮人民政府、致公黨南安市委員會、南安市紅十字會主辦的“無償獻血,大愛無疆”公益活動在水頭東南廣場舉行,活動吸引了500余人前來獻血。在此次活動的前一天晚上,接到通知的鄒定興秘書長連夜組織了40多人報名。
“龍巖人很團結,大家希望能夠凝聚在一起,共同發展。”鄒定興還告訴記者,去年年底,在微信群里得知一名老鄉的父親患病,遭遇資金困難時,他們立馬在微信群發動捐款,很快就募捐了2萬多元愛心款,這并非孤例。
“在水頭的龍巖老鄉,80%以上從事石材行業,90%是白手起家的,我們希望通過商會平臺互聯互通、共享共贏,努力打造龍巖人在南安一個溫暖的家。”談及未來,吳宜鈞充滿信心。
來源:石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