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內卷”?
“內卷”(Involution)是近年來廣泛傳播的社會學術語,最初源于人類學研究(如格爾茨對爪哇農業的觀察),后被引申至經濟、社會領域,描述一種資源有限條件下,群體因過度競爭導致整體收益未提升、個體投入與回報失衡的“內耗性競爭”狀態。
其核心特征包括:
存量爭奪:市場或資源總量固定,參與者無法通過擴張增量獲利,只能擠壓同行;
同質化競爭:企業/個體依賴模仿而非創新,陷入“價格戰”“低水平重復”;
收益遞減:整體效率或利潤未提升,甚至下降,但參與者被迫持續投入(如加班、壓成本)。
例如,教育領域的“雞娃”、互聯網行業的“996”內耗、制造業的“低價搶單”均屬典型內卷。


二、石材行業的內卷現狀:為何陷入“內耗”?
石材行業(尤其是建筑裝飾石材)近年因房地產下行、基建增速放緩、環保政策趨嚴等因素,需求端收縮,疊加供給端產能過剩,內卷特征顯著,具體表現為:
1. 低端產能過剩,價格戰頻發
國內石材產能長期過剩,中小企業占比高(約80%),產品集中在中低端(如普通大理石、花崗巖板材)。需求不足時,企業為搶訂單競相壓價,毛利率從早年的20%-30%降至5%-10%,部分企業甚至虧損運營。
2. 同質化嚴重,創新動力不足
多數企業依賴“模仿式生產”,產品設計、工藝、服務高度趨同,缺乏差異化競爭力。例如,工程板、家裝板的規格、花色高度相似,客戶選擇僅基于價格,而非品牌或技術。
3. 資源依賴與環保壓力疊加
石材開采受限于礦山資源(部分區域禁采)和環保政策(如粉塵、廢水排放限制),企業需投入更高成本改造設備,但因產品附加值低,成本難以轉嫁,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4. 產業鏈條短,附加值未釋放
行業多停留在“賣原料/粗加工”階段,設計、安裝、售后等增值服務缺失。對比意大利、西班牙等石材強國(其產品含設計、品牌溢價,毛利率可達50%以上),國內企業仍處于產業鏈底端。
三、石材行業能否“向外卷”?破局路徑在哪里?
“向外卷”本質是突破內卷的封閉競爭,向外部市場、新價值空間或更高維度競爭轉型。石材行業雖面臨低迷,但仍有機會通過以下路徑“向外突圍”:
1. 向“海外市場”外卷:抓住全球需求與“一帶一路”機遇
全球石材需求分化:歐美、中東、東南亞等地區對高端石材(如天然大理石、定制化裝飾石材)仍有穩定需求。例如,中東基建(如沙特“新未來城”)、歐洲高端住宅翻新項目對天然石材的偏好強于人造材料。
中國企業優勢:國內石材產業鏈完整(開采、加工、運輸),成本控制能力強,可通過海外設廠(規避貿易壁壘)、參與國際展會(如意大利維羅納石材展)、對接跨境電商平臺(如阿里巴巴國際站)拓展出口。
案例參考:福建水頭、山東五蓮等石材產業集群已通過海外倉、代理制等方式,將產品打入東南亞、中東市場,部分企業出口占比超30%。
2. 向“高附加值”外卷:從“賣材料”轉向“賣解決方案”
產品升級:開發功能性石材(如抗菌、防滑、自清潔石材)、復合石材(與金屬、玻璃結合)、超薄/超大板(滿足現代設計需求),提升技術門檻。例如,部分企業研發的“巖板”(厚度≤6mm的大理石板材),因輕量化、易加工特性,在定制家居領域溢價可達傳統板材的2-3倍。
服務延伸:從單純賣石材轉向“設計+加工+安裝+售后”一體化服務。例如,與室內設計公司合作,提供“石材選品-空間設計-施工落地”全流程服務,綁定客戶需求,增強粘性。
3. 向“數字化”外卷:用技術重構效率與體驗
生產端智能化:引入數控切割、AI排版(減少石材損耗)、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打磨),降低生產成本。例如,某頭部企業通過智能排版系統,將石材利用率從60%提升至85%,單平米成本下降20%。
銷售端數字化:利用VR/AR技術打造“云展廳”,讓客戶在線預覽石材應用場景(如客廳、廚房效果);通過大數據分析客戶需求(如家裝偏好、工程規格),精準匹配產品,減少無效溝通。
4. 向“綠色化”外卷:綁定政策與消費趨勢
低碳轉型:響應“雙碳”目標,推廣綠色礦山(生態修復)、清潔能源加工(光伏/風電供電)、循環利用(石材邊角料制成人造石、石粉制磚),獲取政策補貼(如環保稅減免)和B端客戶(如綠色建筑項目)的優先采購資格。
健康屬性:強調石材的天然環保性(無甲醛、放射性達標),針對高端家裝市場推出“健康石材”系列,主打母嬰、養老等細分場景,提升溢價能力。
5. 向“跨界融合”外卷:鏈接新場景與新需求
文旅融合:依托礦山資源開發工業旅游(如石材博物館、開采體驗),或與景區合作提供景觀石材定制(如園林步道、雕塑),拓展非工程類收入。
藝術賦能:聯合藝術家、設計師推出限量版石材藝術品(如雕刻石材、裝飾畫),切入收藏與高端禮品市場,提升品牌調性。
四、結論:“向外卷”的關鍵在于“主動破局”
石材行業的內卷本質是存量競爭下的同質化內耗,但“向外卷”的可能性始終存在——關鍵在于企業能否跳出“價格競爭”的舒適區,通過市場擴張(海外)、價值升級(高附加值)、技術賦能(數字化/綠色化)、跨界融合等方式,重新定義競爭邊界。
對于行業而言,若能通過協會引導(制定標準、避免惡性競爭)、龍頭企業示范(帶動轉型)、中小企業差異化生存(聚焦細分市場),石材行業完全可以從“內卷困局”走向“外延增長”。畢竟,天然石材的不可替代性(質感、文化屬性)仍是其長期競爭力所在,缺的只是“換個賽道競爭”的勇氣與策略。
客服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