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復合板,簡言之就是將石材與陶瓷或其他材質黏合在一起,具有石材紋路及拼圖美感的標準個頭復合板。此前,石材復合板以外貿為主,但近年來陸續有多家南安石材企業開始以創牌的角度發力內銷市場,通過開設高端專賣店等方式,將石材復合板像瓷磚一樣帶到普通消費者面前。“由南安石企興起的這股石磚創牌熱潮,或將給整個石材產業帶來標準精細化的變革進程。”業界人士說。
自動雕刻,標準化、批量化生產石磚(圖)

石磚也能營造出大理石的效果圖

200家石企集體發力
白利江,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復合板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長期“駐扎”在南安。據他介紹,其實早在10年前便有企業嘗試石材復合板的生產,當時他們還需要用手工來完成石材與其他材質的黏合工序。經過10年的發展,現在幾乎所有企業都采取了自動化生產線生產標準化石磚。10年前,石材復合板行業僅有個位數企業,如今國內石材復合板企業已接近200家。
“目前石材復合板行業仍處于萌芽期,銷售額還不及石材原板銷售額的2%。”白利江說,不過近年來石材復合板行業開始脫穎而出,成為石材業品牌運營和標準化生產的先行者。未來3-5年內,石材復合板有望撬動60億元的市場。
南安是國內最早集中生產石材復合板的地方。起步初期,產品全部依賴出口,新東源石業、豪立石材等企業的復合板產品,銷往西班牙、意大利、德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等發達市場。2006年至2007年,南安石材復合板引發了國內其他產區的跟進,湖北、北京、上海、山東、廣東等地的石企也做起了石材復合板生意。可是隨之而來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卻逼退了許多沒有創牌意識的石材復合板企業,其中當然也有泉企的身影,可喜的是,泉州不少企業提前布局國內市場,停止或減少出口業務,拉升國內市場份額。如今多數相關企業的外貿出口僅占整體銷售額的20%。“盡管企業數量減少了,質量和產量卻提高了。”白利江說,進入國內市場后,石材復合板面臨傳統石材及瓷磚還有其他復合板、木地板的正面競爭,為了應對競爭,企業被迫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運營模式創新上摸索出一條新道路,也就是終端品牌化運營。
標準化大批量生產
近兩年,石材復合板品牌不斷涌現,特別是在大理石與瓷磚復合的細分品類—石磚中,更是殺出了多匹黑馬。卡斯唯諾、米洛西、施朗格、燕巢亞泰、尤菲米亞、豪庭等南安石磚品牌開始嶄露頭角。“與傳統石材和陶瓷產品相比,石磚的生產工藝更加復雜,如天然石材的加工只需4道工序,而復合板石磚需要十幾道,如果不能標準化就不能批量生產,這對行業發展非常不利。”白利江說。
一些品牌企業已經嘗到標準化帶來的甜頭。卡斯唯諾策劃部經理張彩明說,卡斯唯諾石磚已經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并制定出一套標準化運作方案,設計師和消費者可以在“菜單”上直接挑選石材裝修方案。這樣做的好處是改變以往坐等客戶的情況,石材供應商可以主動出擊,將設計出來的產品推廣給設計師和消費者,實現如同瓷磚一樣的批量化生產。
為了推動石材復合板行業的標準化進程,2007年,超薄石材復合瓷磚的石磚行業標準出臺;2008年,這項行業標準升級為國家標準。更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的單一產品性能標準不同,國家石材質檢中心這陣子正在研究制定一個系統化的行業標準,該標準將涵蓋石材復合板生產加工的工藝流程、規格尺寸、外觀質量、包裝運輸方式、產品養護等內容,將使石材復合板的生產與銷售連成一個整體,減少行業亂象。“毫無疑問,該標準出臺后,將有利于石材復合板企業加速品牌推廣。”白利江說。
自動雕刻,標準化、批量化生產石磚(圖)

石磚也能營造出大理石的效果圖

200家石企集體發力
白利江,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復合板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長期“駐扎”在南安。據他介紹,其實早在10年前便有企業嘗試石材復合板的生產,當時他們還需要用手工來完成石材與其他材質的黏合工序。經過10年的發展,現在幾乎所有企業都采取了自動化生產線生產標準化石磚。10年前,石材復合板行業僅有個位數企業,如今國內石材復合板企業已接近200家。
“目前石材復合板行業仍處于萌芽期,銷售額還不及石材原板銷售額的2%。”白利江說,不過近年來石材復合板行業開始脫穎而出,成為石材業品牌運營和標準化生產的先行者。未來3-5年內,石材復合板有望撬動60億元的市場。
南安是國內最早集中生產石材復合板的地方。起步初期,產品全部依賴出口,新東源石業、豪立石材等企業的復合板產品,銷往西班牙、意大利、德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等發達市場。2006年至2007年,南安石材復合板引發了國內其他產區的跟進,湖北、北京、上海、山東、廣東等地的石企也做起了石材復合板生意。可是隨之而來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卻逼退了許多沒有創牌意識的石材復合板企業,其中當然也有泉企的身影,可喜的是,泉州不少企業提前布局國內市場,停止或減少出口業務,拉升國內市場份額。如今多數相關企業的外貿出口僅占整體銷售額的20%。“盡管企業數量減少了,質量和產量卻提高了。”白利江說,進入國內市場后,石材復合板面臨傳統石材及瓷磚還有其他復合板、木地板的正面競爭,為了應對競爭,企業被迫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運營模式創新上摸索出一條新道路,也就是終端品牌化運營。
標準化大批量生產
近兩年,石材復合板品牌不斷涌現,特別是在大理石與瓷磚復合的細分品類—石磚中,更是殺出了多匹黑馬。卡斯唯諾、米洛西、施朗格、燕巢亞泰、尤菲米亞、豪庭等南安石磚品牌開始嶄露頭角。“與傳統石材和陶瓷產品相比,石磚的生產工藝更加復雜,如天然石材的加工只需4道工序,而復合板石磚需要十幾道,如果不能標準化就不能批量生產,這對行業發展非常不利。”白利江說。
一些品牌企業已經嘗到標準化帶來的甜頭。卡斯唯諾策劃部經理張彩明說,卡斯唯諾石磚已經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并制定出一套標準化運作方案,設計師和消費者可以在“菜單”上直接挑選石材裝修方案。這樣做的好處是改變以往坐等客戶的情況,石材供應商可以主動出擊,將設計出來的產品推廣給設計師和消費者,實現如同瓷磚一樣的批量化生產。
為了推動石材復合板行業的標準化進程,2007年,超薄石材復合瓷磚的石磚行業標準出臺;2008年,這項行業標準升級為國家標準。更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的單一產品性能標準不同,國家石材質檢中心這陣子正在研究制定一個系統化的行業標準,該標準將涵蓋石材復合板生產加工的工藝流程、規格尺寸、外觀質量、包裝運輸方式、產品養護等內容,將使石材復合板的生產與銷售連成一個整體,減少行業亂象。“毫無疑問,該標準出臺后,將有利于石材復合板企業加速品牌推廣。”白利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