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人人共享,“五水共治”對于大家的意義可想而知。
開發區是杭州市工業經濟的主戰場,擁有眾多企業。“想要河水更加清澈,我們一直鼓勵周邊企業先行整治。”開發區治水辦工作人員說。
現在,隨著“五水共治”的漸漸深入,越來越多企業加大環保投入,開啟了自身的轉型升級,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
這些天,月雅河的綜合整治已全面啟動。今天,我們把目光聚焦位于月雅河旁的企業,看看區內企業是如何整治先行,做到環保與經濟兩不誤的。
浙江石材市場,邁出改造升級第一步
月雅河,南起聚首河,北至新建河,全長2400米,寬15米。
這短短2400米,沿線卻星羅棋布著各種市場,有賣石材的浙江石材市場,有賣布藝紡織的瑞紡聯合市場,有賣建材的恒大建材市場,還有主打家具的紅星美凱龍等。
由于軍地建設不同步的原因,以前月雅河周圍沒有埋設污水管網,各大市場的產生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月雅河也就成了遠近聞名的黑臭河道。
現在,月雅河拉開整治帷幕,要一鼓作氣甩掉劣V類帽子,不但要截污納管,更要改造周邊市場。“周邊市場和河道密不可分,二者都能改造升級,環境才會越來越好。”開發區治水辦工作人員說。
讓人欣喜的是,浙江石材市場跑在了其他市場的前面,邁出了改造升級第一步。“接下來,要讓別的市場多多學習浙江石材市場的辦法經驗,爭取早日完成改造。”開發區治水辦工作人員說。
600平方米循環處理池,實現廢水零排放
浙江石材市場,前身是下沙月雅橋石材市場,這些年發展下來,已經是這一帶的行業翹楚。走進市場,裝滿貨物的大車進進出出,切割石材的滋滋聲不絕于耳,好一派忙碌景象。
“就是這道切割工序,會產生廢水。”浙江石材市場負責人丁自立說,刀片快速切割石料時會產生熱,需要用水冷卻,這些冷卻用水伴隨著粉塵,也就成了生產廢水。
以前,這些切割廢水經過處理后,各項指標達到國家標準后,直接排入月雅河。“雖然不會污染河道,但是仔細算算賬,一年浪費了不少水。”丁自立說。
就這樣,如何讓切割廢水循環利用,成了丁自立心中亟待解決的課題。“一開始不知道如何下手,我們北上天津、北京,南到廈門、廣東去取經,但是一圈看下來,覺得都不太適合我們的實際情況。去年下半年,我們擼起袖子開始自己鉆研。”
現在,擺在眼前的600多平方米水池,就是丁自立他們打造的水循環系統工程。這個600多平方米的水池由20多個小水池組成,大致分為沉淀、藥劑反應、生化等多個步驟。這一頭渾濁的廢水進去,那一頭,洗白了的“新水”緩緩出來。
這些重新變清的水,被再次用于切割冷卻或路面灑水,全面實現廢水零排放。
一年節水約6萬噸,5年收回成本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個水循環系統系統工程有著變廢為寶的魔力,不但廢水能再次利用,原本混在水里的石材粉塵也被完全收集,加工后可用作建筑材料。
丁自立介紹說,這套水循環系統分為兩期建設,總投入1000萬,以后每年的運行費用大約200萬。
“很多企業看到這個數字估計會咂舌,但是絕對劃得來。”丁自立算了筆賬,石材市場一年用水8萬噸,現在通過這600平方米水池的處理,每年大概能節約6萬噸水,相當于以前年用水量的70%~80%。
丁自立粗粗估了下,大概5年后,投在水循環系統上的錢就能回本,以后就能開始賺錢了。
其實,建造水循環系統只是該市場環保措施中的其中一項。現在,浙江石材市場還在石料加工區實行封閉作業,并統一升級安裝新式吸塵設施,防止粉塵飄揚。
另外,市場還在加工區采用隔聲布料,建起長180米、高6米的隔音屏,構筑實心墻體,防止噪聲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