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廠每天到下午3時起才會開工洗石頭,這兩天剛下過一場雨,現在又是停工時間,所以河水與平時比起來清了許多。但是可以看到,河床上依舊覆蓋著一層白色的泥漿。水深一點的地方,還是略顯渾濁,能見度很差。
“沒這個石材廠前,我們這條溪還是清澈見底的,水里都是石斑魚。現在渾的時候,連底下的石頭都看不見了。”據村民反映,石材廠建成已有七八年,給這個過去山清水秀的村莊帶來了很大的污染。大家多次向當地環保等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問題卻一拖再拖,沒能得到解決。
越靠近廠區,路兩側的植物上覆蓋的灰塵就越厚,一些雜草甚至已經成了白色。路邊的溪水也越是渾濁。記者看到工廠在小溪里也設置了三級沉淀池,河岸上已經堆積很多座近半米高的灰白色小山丘,都是沉淀池清淤時挖起來的泥沙。但是領路的村民告訴我們,工廠開工水量大的時候,這些沉淀池起不到什么作用。來到廠區時,因為工廠還沒有開工,所以并不能聽到攪拌、清洗砂石的聲音。廠區里停著五六輛轎車和不少電動車,還有工程車頻繁進出工廠運輸砂石。工程車經過時揚起的粉塵,令人不禁瞇起眼睛,掩住口鼻。
傍晚時分,溪水果然變得混濁起來,和村民手機里顯示的資料照片一樣,呈現出乳白色。村口的河道管理公示牌顯示,小溪屬于舊縣溪上峰段,最終匯入富春江。
水源污染之外,更讓村民無法承受的是揚塵帶來的污染。“每天石材廠一開工,村里揚塵都很大,厚得像下雪一樣到處飄,家里根本不敢開窗。有條件的人都住到村外去了。”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場雨過后,村中的樹葉上都留下了白色斑點。據村里人反映,因為灰塵太大,種的稻谷都沒法正常生長,地里的菜都積著厚厚一層灰,菜葉根本洗不干凈。有村民打開手機里的照片,墻壁上、紅瓦上,都是雪白的一層,厚的時候積灰能超過2厘米。
來來往往的運輸車輛也給村民的生活帶來很大危害。有村民統計過,石材廠有20多輛運輸車,一輛車每天平均運7次,一天大約要走100多個來回。盡管廠門口做了一個簡易的沉降池,可是效果不大,車輛所經之處依然漫天粉塵,安全問題很難保障。此外,一到晚上,石材廠機器運作起來隆隆的噪音,也讓這個寧靜的小山村不堪其擾。
上峰村東塢坑常住人口150多人,石材廠進駐的這些年來,許多村民都感覺到呼吸道不舒適,需要定期就醫檢查。
“希望能給我們安裝一個環保監測儀,測測我們這里的空氣和水源到底合不合格。”有村民提出,這樣的居住環境對身體傷害實在太大,希望有關部門盡快處理。
“沒這個石材廠前,我們這條溪還是清澈見底的,水里都是石斑魚。現在渾的時候,連底下的石頭都看不見了。”據村民反映,石材廠建成已有七八年,給這個過去山清水秀的村莊帶來了很大的污染。大家多次向當地環保等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問題卻一拖再拖,沒能得到解決。
越靠近廠區,路兩側的植物上覆蓋的灰塵就越厚,一些雜草甚至已經成了白色。路邊的溪水也越是渾濁。記者看到工廠在小溪里也設置了三級沉淀池,河岸上已經堆積很多座近半米高的灰白色小山丘,都是沉淀池清淤時挖起來的泥沙。但是領路的村民告訴我們,工廠開工水量大的時候,這些沉淀池起不到什么作用。來到廠區時,因為工廠還沒有開工,所以并不能聽到攪拌、清洗砂石的聲音。廠區里停著五六輛轎車和不少電動車,還有工程車頻繁進出工廠運輸砂石。工程車經過時揚起的粉塵,令人不禁瞇起眼睛,掩住口鼻。
傍晚時分,溪水果然變得混濁起來,和村民手機里顯示的資料照片一樣,呈現出乳白色。村口的河道管理公示牌顯示,小溪屬于舊縣溪上峰段,最終匯入富春江。
水源污染之外,更讓村民無法承受的是揚塵帶來的污染。“每天石材廠一開工,村里揚塵都很大,厚得像下雪一樣到處飄,家里根本不敢開窗。有條件的人都住到村外去了。”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場雨過后,村中的樹葉上都留下了白色斑點。據村里人反映,因為灰塵太大,種的稻谷都沒法正常生長,地里的菜都積著厚厚一層灰,菜葉根本洗不干凈。有村民打開手機里的照片,墻壁上、紅瓦上,都是雪白的一層,厚的時候積灰能超過2厘米。
來來往往的運輸車輛也給村民的生活帶來很大危害。有村民統計過,石材廠有20多輛運輸車,一輛車每天平均運7次,一天大約要走100多個來回。盡管廠門口做了一個簡易的沉降池,可是效果不大,車輛所經之處依然漫天粉塵,安全問題很難保障。此外,一到晚上,石材廠機器運作起來隆隆的噪音,也讓這個寧靜的小山村不堪其擾。
上峰村東塢坑常住人口150多人,石材廠進駐的這些年來,許多村民都感覺到呼吸道不舒適,需要定期就醫檢查。
“希望能給我們安裝一個環保監測儀,測測我們這里的空氣和水源到底合不合格。”有村民提出,這樣的居住環境對身體傷害實在太大,希望有關部門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