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工藝品
由青石制作的工藝品更受人們的喜愛。目前,青石工藝品制作可分為機械制作和手工雕刻兩種方式。茶具、煙具、家具等簡易造型類工藝品,一般由專用設備機械化批量制作;做工精致、構思巧妙的裝飾類工藝品,一般由雕刻師手工雕琢而成。在手工雕刻過程中,雕刻師將石工藝與傳統的山水畫、民間傳說、風俗習慣、美好祝愿等相結合,開發出各種令人贊嘆不已的工藝品。質地優、做工精、構思巧、意境深,是評價一塊好石雕作品的標準。
青石雕刻被譽為“綠毯上繡花”,是一門奇巧結合、天人合一的造型藝術。首先必須立足自然、因材施藝,盡量保持石材的自然形態與自然神韻,融自然美與藝術美于一體。其次,要根據石料的質地、色澤、形狀等,確定表達主題,以山水、人物、獸禽、花草等為內容,進行構思想像,起草出相應的圖案和形態,并雕刻出基本工藝品的粗坯,這個過程關鍵在于雕刻師要對青石石質層次的精確把握,并擁有豐富空間想像力。基本雛形出來后,雕刻師借助各種雕刻工具和技法,對工藝品的每個局部進行精雕細琢,使其達到惟妙惟肖、生動傳神的效果。精雕時,講究的是一種火候,心到、眼到、手到,三者合一,才能令刻刀的輕重緩急恰到好處,令不同的工藝品風格迥異而又各具特色魅力。常山石工藝品中,硯臺最負盛名,人稱“西硯”,傳統的石硯與工藝美術相融合,既保持了硯臺作為文房四寶的傳統作用,又彰顯了硯臺的文化品位和工藝美感,具有較高的欣賞、收藏價值。
盆景是石文化的濃縮和精華,具有自然、古樸、精練、簡約等特點,主要形式有山水式、旱山式、樹石式等,主要造型有峰、巒、嶺、峽、崖、壑、島等。制作時,一般以山水景觀、古詩詞或歷史典故等為范本,以各種花石為材料,經過精選和切截、雕鑿、拼接等技術加工,布置于淺口盆中,展現險峰丘壑、翠巒碧澗、田園風光等景觀意境,每一壇小小的盆景,呈現著無盡的自然風情和詩情畫意。
假山作為園林的一部分,體積較大,采用的石料有太湖石、青石、千層石、石筍石、鵝卵石等。假山制作重在獨具創意,貴在似真非真,人工斧鑿而成又力求不露痕跡,使之產生“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魅力。隨著技術條件日臻成熟,目前假山大致可分為疊石假山、噴泉假山、瀑布假山、綠化假山、燈光假山、通道假山等種類。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謙所作的名詩《石灰吟》,既是于謙個人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也是常山石灰石制作工藝的歷史見證。經過長期發展歷程,常山石灰石生產工藝和技術不斷更新、提升,產品從輕質碳酸鈣發展為活性鈣、超細鈣、造紙鈣、藥用鈣、牙膏鈣、食用鈣等系列市場暢銷、經濟附加值高的鈣類產品,鈣產業已經成為常山縣的支柱產業之一。據行業有關人士預測,今后幾年全國碳酸鈣的銷售量將以每年 15% 的速度遞增,產品將廣泛用于電線、電器、塑鋼門窗、日用品等行業,產品的系列化也將向縱深度發展。
石灰石因生產的產品不同,工藝也不盡相同。在生產鈣類產品時,其工藝流程為:石灰石—煅燒—消化—過篩—分離—去渣—碳酸化—脫水—干燥—粉碎—包裝—出廠。水泥生產工藝可分“立窯生產”和“旋窯生產”,旋窯的工藝流程是:石灰石—破碎—原料預均化庫—配料庫—電子皮帶稱—生料磨—生料預均化庫—回轉窯—熟料冷卻機—電子皮帶稱—熟料磨—水泥均化庫—水泥儲存庫—水泥包裝機—出廠。
無論是青石板材、工藝品,還是盆景、假山,或者是石灰石、水泥,其制作工藝無不展現著人們征服自然的勇氣,無不閃耀著人們思想智慧的光芒,它們都是常山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