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石材“互聯網+”,這個曾被石材人無數次談論過的問題,答案到底是什么?采訪中,有人說,石材“互聯網+”是石材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樣在淘寶上賣;也有人說,石材“互聯網+”是石材借力互聯網將銷售數據、庫存數據和生產數據全程打通。
然而,在周維石業總經理林時輪看來,如果僅僅把“互聯網+”定義在電商范圍內,那就太局限了。眼下,由周維石業法人注冊的福建獵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水頭濱海工業區建設南安首個“石材眾籌”平臺,并注冊了一個名為“石材眾籌”的微信公眾號。
據介紹,該平臺的建設,是由周維石業發起,得到了20余家石材企業的支持。該平臺將于元旦之后開始運營。
單人投資一次性不超5萬
作為“石材眾籌”項目參與者之一,曾劍煌告訴記者,他曾多次參加眾創分享會,被青年創業者的夢想打動,更為這種“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模式打動。所以,他想著,如果石材業也能有這么一個平臺,那不知道能迸發出多少奇思妙想?不曾想到,林時輪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因此,林時輪一提出建設“石材眾籌”平臺,他就積極響應。
無獨有偶,繼陽石業董事長蔡繼陽也極力支持打造石材業眾籌平臺。在籌備會上,他極為倡導抱團合作的模式。他認為,當前形勢下,不但要資本聯合,更要思維碰撞,才能創造出一些新突破。
據曾劍煌介紹,在石材業里,存在的普遍矛盾是,有些人沒想法也沒錢;有些人有錢但沒思緒;有些人有好項目但沒錢。最可怕的是前者,后兩者并不可怕。“石材眾籌”就是幫助那些有好項目卻資金不足的人實現夢想,更是幫助那些有錢但沒思緒的人找到投資方向。
“如果誰有好項目,卻礙于資金問題不能實現的,只要做好可行性報告,向‘石材眾籌’平臺提出申請,屆時,平臺主辦方便會邀請平臺會員前來聆聽報告。如果覺得不錯,會員們需在現場立馬表決,以眾籌形式來共同操作這個項目。”林時輪說,這種眾籌方式還有個限制,就是單人投資一次性不能超過5萬元。希望通過眾籌,人們收獲更多的是一種凝聚感,資本背后是分享和支持。
面向資金回籠快的中小項目
在林時輪看來,眾籌和風投的最大區別在于,企業家可以控制自己的融資軌跡,在認為恰當的時機進行投資。
“我們這個‘眾籌平臺’絕對沒有強買強賣,誰都可以申請過來聽項目報告,而投與不投的決定權在企業家自己手上。而演講者不是向上級或者他們需要依賴的人匯報,他們是在與平等的人溝通。”林時輪補充道,對于有想法卻羞于表達的,平臺負責人可以代為發言。
據介紹,該“眾籌平臺”主要針對資金回籠快的中小項目。可以是某一技術研發,也可以是某一優質品種的促銷。林時輪舉例道,如果某個人在“眾籌平臺”上說要買下某一礦山的庫存產品,只要他能說出這一產品的優勢,以及預期的銷售目標,都可能得到會員們的支持。
“很多東西,如果一個人買就需要一個人出錢,一個人去營銷。如果很多人去投資,那就變成群策群力的事了。”林時輪說,石材業,有不少產品會滯銷,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各自為戰,相互拼價,并不能很好地保護某一產品。而當某一定價產品被眾人擁有后,其價格高低影響的是整體的利益,大家就會變得特別團結,不用去特別地營銷,都能被迅速推起來。
“事實上,‘石材眾籌’就是當前石材企業抱團發展的產物。只有每個企業團結起來,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林時輪如是說。
來源:南安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