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至17日,由縣政府辦牽頭,組織縣國稅、地稅、國土、工信、環保、安監及文市鎮相關領導和業務人員一行14人赴岑溪市考察學習石材產業規范化管理模式。
據悉,2015年以前岑溪市與灌陽縣一樣,采石場‘遍地開花’,大大小小有300余家,產業轉型以前,粗放式發展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經過多年整治及摸索,到2016年,岑溪市規劃拍賣27座礦山用以正常開采,年產花崗巖荒料60-80萬立方米,當年該市石材產業年產值達149.16億元,年征稅費約7000萬元,成為岑溪市支柱產業,且產值稅收逐年增加。
經了解“岑溪紅”花崗巖板材和灌陽縣的黑白根板材價格差不多,該市按10輪平板車裝8立方米算1標準車,14輪平板車算1.5標準車,以車大小定稅費,1標準車“岑溪紅”荒料征收資源補償費144元,地稅部門征收地方稅費363.1元,國稅部門征收增值稅345.6元,共852.7元。且荒料運輸出站時檢查站代收“守法經營保證金”,次月檢查站代繳入庫。為加工企業及礦山開采企業創造了公平競爭機會。
與此同時,岑溪市建立“綜合整治,源頭監管,嚴格控稅,遠程監控,部門共管”的長效機制,通過每月將各站點的信息匯總整理,報送縣政府以及縣財政、國土、國稅、地稅等部門,并針對日常管理發現的問題,定期召集召開分析會議,推動落實共管聯治。
本次考察學習旨在借鑒岑溪成功經驗,進一步規范灌陽縣石材產業規范化管理模式,創造公平、有序的營銷環境。下一步,灌陽縣將繼續加大對石材產業整治力度,集中開發利用好陽縣礦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