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園區人煙稀,行業寒冬已殺到
走在熟悉的石材園區,往日卡車轟鳴、工人忙碌的熱鬧景象,如今只剩下冷清的廠棚和幾輛稀落的叉車。同行的老板們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兩大難題:
為啥天然花崗巖的生意越來越難?面對低價競爭,咱憑什么活下來?
01 對手搶飯碗:人造石沖擊有多大?
花崗巖老板最大的痛點,就是
人造石的低價替代!
以PC磚為例,售價只有花崗巖的三分之一,在鋪路、景觀等工程項目上優勢巨大。
很多采購方明知這東西扛不住北方的嚴寒酷暑——
3到5年準出現開裂脫層的問題——仍因成本壓力照單全收。
低價人造石搶占低端市場已是事實。
02 飯量在縮小:房地產縮水太要命
花崗巖向來靠“基建和房子”吃飯。
2025年地產減速、市政項目收縮,石材需求大幅下滑!
對北方花崗巖園區更是重錘:
以前客戶排著隊來找料,現在一個電話問完價,馬上砍價簽單。
不少工程方為活下去,
寧可不賺甚至賠錢開工,
行業廝殺進入白熱化!
03 絕地反擊:低價下的質量突圍
看似矛盾的一幕正在上演:
價格血拼中,高品花崗巖反而更受捧!
雙重因素推動這場變革:
甲方錢袋緊但更挑剔:
預算壓縮倒逼采購方追求“高性價比”,既要便宜又要好料
廠商拼不過價就拼質:
普通板利潤已壓到每平米2~3元!
必須用好料、精加工、嚴質檢打造優勢
當價格戰打不動,
品質升級就成了活下去的本錢——有技術、有資源的廠家,正從“產量為王”轉向“品質稱王”
04 2025年的生死局:誰能熬到春天?
這對花崗巖人而言,是最難的“煎熬年”,但也是重塑規則的“洗牌年”!
當人造石搶市、需求萎縮的雙重壓力來臨,
誰堅守礦源質量、深鉆加工技術、死磕品控細節,誰就能扛住市場退潮!
守住品質、提升專業能力,是穩住基業的關鍵。
靜待行業回暖之際,
手中握有核心競爭力的花崗巖人,才有資格迎接下一輪爆發!
2025年不是故事的終點,而是行業分化的起點:
誰在寒冬里苦練內功、打造真本事,誰將在復蘇的市場搶到更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