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布局遇石材困局
與吳田山采石業利益攸關的是枋洋鎮林墩溪沿岸的5個行政村。
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和吳田山主礦區相鄰的枋洋鎮喬美、林溪等村自發形成的石材加工業漸成氣候,至2007年實現工業產值8.6億元,成為長泰縣最主要的民營工業集中區及漳州市最大的石材加工出口基地。2008年元月,“林墩工業區”管委會正式掛牌運作,轄枋洋鎮區的喬美等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的94平方公里區域,履行鎮級行政、經濟管理權限。
截止2011年的數字顯示,“林墩工業區”石板加工企業保有量729家,當年實現工業產值21.4億元,年解決勞動就業3萬多人。
長泰縣政府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為確保水質不受影響,枋洋鎮龍津溪引水工程上馬后,上游流域鄉鎮就不再考核GDP和招商任務,中心工作是清理沿線工業和生活污染。”
基于廈門調水工程和廈漳泉同城化生態核心的發展新定位,已經浮出水面的吳田山礦區五年關閉路線圖,將導致“林墩工業區”的石板加工業輝煌不再。
林溪村池仔頭,總投資10億元的半月山國際溫泉會議中心是“林墩工業區”東和實業公司的轉型投資項目。家住林溪村的東和實業副總林茂生告訴記者,“林墩工業區”的石板材廠大多就地取材,而主要從事墓碑出口的東和公司原料基本從外地采購,吳田山礦區關閉對企業影響不大。
像東和實業一樣能夠提前謀劃轉型的石材企業,在“林墩工業區”只是鳳毛麟角。相較于“中國石材之都”南安市水頭鎮的石材原料全部來自外地,一旦失去近在咫尺的吳田山石料來源,整體處于產業鏈低端的林墩石板廠將毫無優勢可言。一些熟悉情況的業內人士甚至向記者斷言,林墩大多數加工廠淡出石材業只是時間問題,因為整個長泰的石材業從誕生之始就是“問題學生”。
記者了解到,在吳田山礦區的298個礦點堆場,“林墩工業區”和陳巷鎮新吳、吳田、上花等村的近千家石材加工企業(戶),大多沒有合法用地手續,以租代征的農地保守估算在萬畝以上。而國土部門相關人員也向記者坦言,礦區及石材加工區周邊土地私下租售令行難止,遠遠超過政府征地價格。
自2008年成立之后,“林墩工業區”管委會的一個主要工作是整頓無序發展的石材加工業。2009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建筑飾面石材行業綜合整治的意見》下發后,林墩的石材企業基本能夠按照治理標準完善設施建設,實現廢料定點堆放和廢水“零”排放。但在長期畸形發展中粗放經營的石材業,已經錯失了整體轉型升級的最佳機會,注定要在吳田山礦區關閉后完成它的產業使命。
2007~2011年五次蟬聯“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2010~2011年連續兩年榮獲“福建省科學發展十優縣”的長泰縣,在發展布局中正有意無意地摒棄臟、小、亂、差的石材加工業。
2010年9月,長泰縣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關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2012年10月,長泰縣委辦公室更是編發《從“后花園”到“核心區”的跨越》的縣委書記署名文章,提議在未來發展定位中探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影響生態的項目逐步落實退市機制和實施騰籠換鳥。
坐漳州倚廈門承泉州,重點對接廈門、泉州、浙江、廣東等周邊地市產業轉移,極具區位優勢的長泰縣,從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近年來一些簽約項目的總投資動輒數十億。日暮窮途的石材業在當地產業發展中已無足輕重。
但長泰縣整個石材鏈條包括開采、加工、運輸、銷售及配套服務,涉及本地從業人員及外地務工人員數以萬計。僅在林墩,就有石材加工企業700多家,石材運輸車輛1500多輛,清渣服務隊29支,維修、加油店鋪50多家,餐飲、旅游和商貿等服務業近250家,年解決勞動就業3萬多人。
據長泰縣職能部門有關人員透露,出于“穩”的需要,將借鑒吳田山關閉基金對主動關停加工廠進行資金補助,未來會有充足的時間讓小企業外遷、大企業轉產。
長泰縣共贏石材
主營:長泰G654、芝麻黑石材、654石材、蘑菇石、園林異形石材
http://www.kormee.com.cn/u/gongying/
福建長泰明龍石業
主營:G654石材、G654花崗巖、G654芝麻黑、G654芝麻灰、G654毛板、厚板、G654薄板、規格板、火燒板、地鋪石、小方塊
http://www.kormee.com.cn/u/mlstone/
長泰芝麻黑石材廠
主營:654#、芝麻黑、G655、條板、規格板、路沿石、小規格、線條、火燒面、光面等表面加工
http://www.kormee.com.cn/u/jia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