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些批評者當初的質疑與擔憂都已得到印證。
今年一季度,印尼經濟增速放緩,跌至近4年來的最低點。印尼統計局5月5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尼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5.2%,與去年四季度增長5.7%相比有所下降,這一增速也創下自2009年來的新低。
印尼中央統計局主任蘇爾亞民(Suryamin)表示,礦石出口禁令對印尼GDP增速放緩產生了明顯的影響,而且,這一影響還波及貿易、投資與交通領域。禁令還將影響印尼今年的貿易平衡,甚至會導致政府收益縮水65億美元。印尼工商業聯合會也警告稱,該措施可能會使多達80萬人面臨失業的風險。不僅如此,禁令所帶來的主要經濟影響可能會使其成為今年議會和總統換屆選舉的一個熱點政治問題,尤其是一旦禁令引發一大波失業潮的情況下。
哈利達集團的經歷也成了印尼國內數十家礦業公司的縮影。印尼能源礦業部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印尼政府愿意考慮放開出口禁令,但前提是企業必須對建立煉油廠或者冶煉廠采取更“嚴肅”的態度。現在,哈利達集團一邊通過承諾政府加大力度建立礦石原料加工處理設施讓政府放心,一邊也尋求對政府礦業出口禁令的司法審查。在占地1500公頃、相當于2000個足球場的土地上,哈利達集團正在建設一座125兆瓦的發電廠、一家煉油廠、數條公路與一個碼頭。一旦正式完工,煉油廠能年均處理700萬噸的鋁土礦,但這一數據與2013年該集團出口的1200萬噸鋁土礦而言,勉強過了一半。
“這項禁令對印尼本國和中國都不利。印尼頒布這個禁令,是想提高當地的勞動就業率,但是他忽略了這些企業的狀況其實是沒有能力投資一個加工廠,更不用說去增加工人了,也因此,許多企業有可能就倒在這個禁令中。”吳佳锜說。
↑印尼方希望通過禁令,提高當地的勞動就業率,卻忽略了這些企業的狀況其實是沒有能力投資一個加工廠,更不用說去增加工人了。是以此禁令就成了一個“損人不利已”的禁令。
如今,中國主要石材市場,包括水頭、上海等地都面臨著原材料緊缺的困局,原本在印尼發展的石材企業紛紛轉移到其他國家去。而現在,仍守在印尼的80%~90%的中國石材企業都存在著客戶不足的難題。“去礦山的中國人少了,”吳佳锜說,短期來看,因為競爭者少,對他是有利的。但從長期而言,越來越少人在那里投資礦山,這些礦山很有可能經營不下去,這同樣會影響到他的經營狀況。這也是目前吳佳锜,以及和他一樣,面對復雜的形勢“有心無力”的中國石材企業所擔心的問題之一。“其實在需求方面我們并不擔憂。今年有五六個礦主找上我們,尋求合作機會,讓我們去買他們的石頭。我擔憂的是,我們沒有辦法去維持一座礦山全部的運作。一座礦山有三四個客戶共同合作,遠達是大客戶,那賺錢沒有問題,但如果現在只有我這一家,可能暫時因為沒有競爭者而受益,但買石頭的人少了,即使荒料能出口,礦山也會面臨封閉的壓力。”
除此之外,現在市場上印尼大理石所占比重不高,印尼本土的大理石市場需求也相當小,而中國又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場,按照這樣的形勢未來有可能完全消失掉。“我想這才是最大的困局。”吳佳锜分析。
那么,是否坐以待斃?答案也已身不由己。
“現在我們只能依靠礦石出口證大量包礦、大量進貨。”吳佳锜表示,這個做法也非長久之策,只能解燃眉之急。“囤積的貨總有一天消失殆盡,可能我暫停進口半年或八個月,庫存就沒有了。到時沒有辦法保證原材料的充足和穩定,我們只能選擇放棄這個國家。靜觀其變吧。”吳佳锜話語中帶著深深的無奈。他說,遠達現在的礦山資源有四大板塊,分別是希臘、意大利、土耳其和印尼,僅印尼的礦山比重就占了遠達礦山的40%。可想而知,如果要在其他一個國家填補這40%,談何容易?
不過,在種種爭議的禁令之下,也有石材企業保持樂觀。
與遠達石材合作已有七年之久的大理石生產公司Citatah,在印尼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連續五年在印尼的礦石出口排行榜中占據首席。而在今年,據印尼許多房地產中介商預計,印尼國內房產業增長開始放緩,房地產吸收率趨于下降。根據今年4月的觀察結果,房地產銷量普遍出現降低現象。Citatah大理石生產公司希望提高出口業績,能比去年落實的大理石出口提高20%。Citatah公司財政經理蒂梵妮·約翰(Tiffany Johanes)對記者稱,除了盾幣匯率疲軟之外,他們希望能盡力提高出口量,主要克服印尼國內房地產業市場對大理石需求下滑的情形,尤其是當盾幣匯率疲軟時,在國外購買者眼中,印尼國內的產品在全球市場售價變低。
去年,Citatah公司出口總值達到392.6億盾,該出口數字比2012年落實的419.7億盾出口值放緩6.45%,至今年首季,Citatah公司成功再提高出口。今年首季大理石實際出口達到119.1億盾,該數目比去年同期落實的81.5億盾劇升46%,Citatah公司管理部門有信心,出口提高趨向能持續至今年下半年。
去年4月份,收購了印尼南蘇拉威西省Pankep市Barabatu,LabakKang區大理石礦的環能國際,日前對有關報道稱,印尼出口大理石需取得貿易部審批,公司的大理石產品出口遭到了臨時限制。該公司也了解到,某些采石場經營者已獲得所需的出口許可證,并重新從印尼出口大理石產品。然而,由于集團已經在印尼本土市場獲得積極反應,對于臨時禁令,該公司表示對集團的大理石業務不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并相信,合作是集團進入更加一體化的業務模式,并取得可持續供應優質大理石產品的機會。
↑迫于其國內企業壓力,印尼政府已同意修改礦產出口稅規則:出口稅率將根據礦產企業加工設備建設進度予以調整,自主加工設備建設程度越高,出口稅率越低,反之則出口稅率越高。
近期,印尼放松礦石出口稅的消息或許可以算是禁令之后“難得的好消息”。4月23日,迫于其國內企業壓力,印尼政府已同意修改礦產出口稅規則。據此,出口稅率將根據礦產企業加工設備建設進度予以調整,自主加工設備建設程度越高,出口稅率越低,反之則出口稅率越高。礦產企業加工設備建設將分為五個階段,根據企業所處的階段不同,相應設置礦產出口稅率。此外,印尼政府還將給予企業一定的稅收補貼和免稅期,以鼓勵企業加工原礦石。
而即便如此,多變的政策之下,在印尼的中國石材企業仍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舉棋不定。“現在我們也很煩惱,因為我們不知道印尼政府還有會什么新的政策調整。7月9日,印尼馬上要迎來總統大選。前夕各個候選人提出怎樣的變動和政治主張,當選之后,可能又會推翻掉之前的政治主張,重新制定和發布。”吳佳锜說。
編后語
印尼政府此次的礦石出口干預或許初衷為好,但卻與市場背景相悖,中小企業在其中奄奄一息,大企業為獲信任和發展在當地花巨資投資加工廠,要填平礦山開采與加工產能之間的鴻溝還無從談起。在尊重市場規律下的適當調控,還當地企業一個穩定而良性的發展市場,是否遙不可及?跳出困局之外,這也為在印尼石材出口困局之下的中國石材企業上了一課。中國企業在他國發展除了熟悉當地法律外,還應該緊跟該國的政策走向,實現未雨綢繆。
來源:《海西石材》雜志 【市場觀察】被困的印尼石材礦山
客服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