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過歐式建筑的人肯定會被其濃郁的異域風情所吸引,歐式建筑中典型構件羅馬柱是特色之一。歐式羅馬柱之所以被稱為歐洲古典建筑的典型構件,是因為歐式羅馬柱前身起源于古希臘。
羅馬柱,歐式羅馬柱
羅馬柱與中國傳統建筑支柱有很明顯的差別,羅馬柱的基本單位由柱和檐構成。而柱又可分為柱礎、柱身、柱頭柱帽三部分。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狀的不同,加上柱身處理和裝飾花紋的各異,從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柱子樣式。
常見的羅馬柱式包括希臘時期的三種,大體分為五種:分別是多立克式、愛奧尼克式、科林斯式、羅馬式塔司干式、復合式。
典柱式包括希臘時期的3種,共有5種:多立克式、愛奧尼克式、科林斯式、羅馬式塔司干式、復合式。
羅馬柱,歐式羅馬柱
其中塔司干式和復合式是在前三種希臘柱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種羅馬柱式。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壯,由下而上逐漸縮小,柱子高度為底徑的4-6倍。柱知刻有凹圓槽,槽背成棱角,柱頭比較簡單,無花紋。
愛奧尼克式的柱身比例修長,上下比例變化不顯著,柱子高度為底徑的9至10倍,柱身刻有凹圓槽,槽背呈帶狀,有多層的柱礎。塔司干式的柱身比例較粗,無圓槽、有柱礎的一種簡單柱式。復合式則在科林斯式柱頭上加上一對愛奧尼式的渦卷,柱式趨向華麗、細密、纖巧和豪華。
陶立克柱式又被稱為多力克柱式,其最大特點是沒有柱礎的圓柱,柱體直接置于階座上,大多是由一系列相似鼓形石料一個接一個壘起來,所以看起來比較粗壯宏偉。并且圓柱身表面從上到下都刻有連續的溝槽,這也是大多數羅馬柱共有的一個特征,而陶立克柱式柱體溝槽數目的變化范圍一般在十六條到二十四條條之間。陶立克柱式最早來自于古埃及,名稱來源是有名的法國埃及學者最早命名,是這種希臘柱式的先驅。
羅馬柱,歐式羅馬柱
與陶立克柱式外觀有很大區別的是愛奧尼克柱式,愛奧尼克柱式比較纖細輕巧,通常比較追求精致的雕刻,愛奧尼克一般柱身較長,上細下粗,但無弧度,柱身的溝槽往往較深,呈半圓形的。上面的柱頭有裝飾帶及位于其上的兩個相連的大圓形渦卷所組成,渦卷上有頂板直接楣梁。愛奧尼克很容易給人一種輕松活波、清秀綺麗的女人氣質。
其他常見的羅馬柱還有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最早可能出現于雅典奧林帕斯山的宙斯神廟,科林斯柱式四個側面都有渦卷形裝飾紋樣,通常圍有兩排葉飾,特別追求精細勻稱,顯得非常華麗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