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中國礦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總工程師吳榮慶在2012中國石材投融資高峰論壇發言實錄:
作為國家支柱產業之一的礦業以及石材業,近年來受到民營資本的廣泛關注。那么,未來幾年,中國礦業市場的供需形勢如何?它的發展特點、投資前景如何?6月9日上午,2012中國石材與礦業投融資峰會在杭州召開,與會嘉賓就礦業開采與環境保護、礦業營銷模式創新、石材行業如何轉型升級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我來自中國礦業聯合會,這是一個具有官方背景的民間中間組織,是溝通政府和企業的中介機構,中國礦聯現任會長是國土資源部部長兼任的,這是經過中央政治局組織部同意和認定的,充分說明了礦業在中國經濟中的支柱地位。我本人從70年代開始,從南京大學地質學畢業以后一直從事礦業工作,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國石礦業市場形式和投資前景分析》,主要講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2011年我國礦業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十一五”期間中國礦業發展歷史的回顧,從2001年到2011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時間,也是包括石材行業在內的整個礦業快速發展的十年,2001年到2005年我國個體礦產采礦、選礦工業總產值由2200多億發展到5600多億,年均增長20%。到2010年它的總產值進一步增長到15656億,年均增長22.8%,比“十一五”期間加快了2.3個百分點,這說明礦業它的增長速度遠遠超出國民經濟增長速度。
中國礦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總工程師吳榮慶在2012中國石材投融資高峰論壇
2001年以來全球經濟總體復蘇,但是復蘇的步伐明顯放慢,由于全球經濟危機的深層次矛盾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尤其是進入2011年下半年以后,希臘債務危機所引發的整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蔓延,也使全球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影響了世界經濟復蘇,全球礦業呈現下行的趨勢,實際上在“十一五”后期,我國也已經出現了經濟過快增長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中央政府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措施來遏制經濟的過快發展。
2011年礦業市場分析和發展的特點,由于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壓力,2011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減緩,增幅由上一年的10.4%到9.2%,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支柱產業之一的礦業,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礦產資源的總體供需形勢表現為供需短期趨緩、長期趨緊,礦產的價格高位波動,振蕩加劇,采礦業固定投資資產持續減緩,全年的采礦業投資將近11000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1個百分點,但是出現了逐漸上升的趨勢。
有些企業投資出現了上升趨勢,比如貴金屬采礦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763億,同比增長了30%以上,礦產品生產能力不斷增加,有機金屬和化學礦產礦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黃金產量繼續增長,建筑材料及非金屬礦生產增長速度從發展偏快向平穩發展過度,礦產品貿易等大宗礦產品進口保持了較高速度的增長,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礦業機構繼續優化,企業性交易上升,比如采選業全年實現利潤超過九萬億,同比增長25%,這是鐵礦,有色金屬行業實現的利潤實現了350億,同比增長65%,黃金行業實現利潤實現325億,同比增長35.7%,以上數據表明,礦業開發的利潤遠遠高于全國工業的平均利潤水平,而成為當前的投資熱點。
下面是關于礦業重點行業和重點行業2011年的盈利情況,整個礦業的平均利潤水平是20.5,其中鉛鋅礦最高,28.5%,鉬礦是25%,銅礦是22.6%,鐵礦是22.3%,煤炭、銻礦是28%,重金屬是19.8%,鉬礦是17.9%,錳礦是14%,銀石是11.7%,由于銀石價格暴漲,2011年一度高達3000塊錢一噸,是2010年1月的六倍,因此2011年的銀石行業利潤率在30%以上。
石材行業2011年的情況。2011年石材開采加工固定資產投資1204億,同比增長了50%,遠遠高出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平均水平,成為了熱點。2010年石棉石材六個品種銷售總收入是36.6億,總利潤是8.23億,平均利潤率是22.5%,整個是石材行業利潤率不高,但是石棉石材利潤率相當高。
第二個大問題,我國石材開采與加工業發展的現狀。剛才李會長講得比較具體,我這里主要講講我們國土資源部的一些統計數據的信息。經過改革開放30年快速發展,我們石材市場由小變大、由弱到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石材市場的繁榮和石材需求的增長,使得國際石材商紛紛投入中國,國內的石材企業也整合資源,積極地參與市場競爭,中國石材市場已經成為國際石材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不久的將來,世界石材的生產和貿易中心將從歐洲轉向中國。
目前我國石材礦產主要開采的品種是九種,花崗巖、、白云巖、大理巖等,2010年我國開采礦山3900多個,礦石的總產量是17.8億,工業總產值是398億,目前我國石材的產業群超過30個,主要分布在福建、山東、湖北、河南、吉林、河北、廣西、云南、四川、新疆、內蒙古等地,我國石材產業群的石材產量已經占全國石材產量的80%左右。
第二個小問題,石材供應商的特點,一是以建筑石料為主,我國石材按照用途有三類,一種是建筑用的石料,是最主要的一種,目前有建筑石料石材3600多個,占礦山總數的92.2%,礦石的產量17.4億,占礦石總產量的97.3%,工業總產值357億,占生產行業工業總產值的89.6%,石棉石材只有3000多個,占礦山總數的7.7%,礦石產量只有4850萬噸,占礦石總產量的2.7%,工業總產值是40億,占石材行業總產量的10%左右。
此外,投資多元化導致了國退民進,局統計我國全部的3000多個石材開采企業當中國企只有320多個,占0.8%,其余的都是私營企業、港澳臺外資企業,國企動力總產值占總產值的2.2%。石材行業平均利潤率不高,規模生產企業銷售總收入是2070億,實現利潤只有154億,利潤率只有7.4%,但是這個里面的石棉石材行業利潤率達到22.5%。
第四,石材企業進出口貿易發達。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石材生產大國、消費大和貿易大國,但是還不是強國。第二個小問題,石棉石材的開發規模,應該說石棉石材是石材行業的主要方面,相對于建筑用材來說不論是荒料還是板材都屬于高附加值的產品,當然經過加工的板材其附加值更高,是國家支持和鼓勵發展的,但是國內石棉石材當中開采規模達到大型的只有410個,達到中型的只有452個,其他都屬于小型以及小型下面的規模,荒料的開采能力大于一億立方米的礦山不超出100家。
三是存在的問題,一是產業集中度差,據統計,目前全國大型以上規模的石材礦山2586個,占石材總數礦山的6.6%,中型規模的只有1640恩個,占總數的4.2%,也就是說大中型規模的礦山只占全國總數的10.8%。二是石棉石材占石材總產量過小,還不足3%。三是建筑用的石料產量過大,達到了7.55億,其中有相當大的數量可能來源于生產水泥的優質水泥灰巖,如果被用作建筑石料就是嚴重的資源浪費,是國家政策不允許的。
第三個大問題,講講石材和礦業發展及投資前景分析。一是新的宏觀形勢下對大宗商品需求依舊強勁,“十二五”期間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加快經濟方式的攻堅時期,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礦產資源總體的供需形勢嚴峻,呈現出外松內緊的形勢,在國際上礦產資源全球化競爭加劇,資源產品價格維持高位,獲取資源的成本提高。
剛才李會長說了,咱們浙商投資礦業好多是虧本的,現在有不少人到國外,但是從國外的現狀看也不樂觀,成本不斷加大,尤其是我們國內的資本到國外去,對國外的投資環境不熟悉,很多都是虧本,真正成功的并不多,所以大家到國外進行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在國內更謹慎更小心。
在國內,盡管大規模的建設即將結束,中央政府主動放棄保八,并將今年GDP的增長預期主動下調7.5%,說明政府更多地考慮GDP的質量,進行結構調整,以緩解日益增長的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但是這并不意味對礦產品的需求減少。相反,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加劇,礦產資源的剛性需求將持續增長,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而且中央對扭轉經濟過快下滑已經出臺的政策,比如保八,對礦產的需求應該不會減少,而是有進一步的增長。
據預測,到2015年我國鐵礦成品礦將達到13.2億,供需缺口達到6.5億噸,這個時候成品礦的價格將維持在120美元一噸這么一個較高的價位。到2020年鐵礦石的需求仍然不會少于5億,錳礦石將維持在1500萬噸以上,2020年下降到1300萬噸。到2015年,銅的消費需求將達到985萬噸,到那個時候國產的銅礦產量只有160萬噸,國產銅原料只能滿足需求的40%,就是缺口達到590萬噸,未來銅的價格將繼續在6000美元以上的高位運行。鉛鋅礦的消費量也是這樣,到2015年達到665萬噸和664萬噸,這個時候我們鉛鋅的供需缺口要分別達到80萬噸和130萬噸,它的鉛鋅的價格也在2000到2500美元一噸較高的價位。錫的缺口也是很大,現在錫已經從原來的優勢礦產蛻變稱短缺礦產,錫礦的投資沒有總量的控制,未來國家將取消出口管制,鼓勵開發,錫礦、鉬礦等仍然實行政策調控政策,但是由于需要實現對WTO相關機制的承諾,國家對于出口管制將逐步放松,對石材產品的需求仍然將維持一個巨大的基數,但是增長的速度將趨緩。這些礦產品存在著巨大的缺口,有些可以通過加強國內資源的開發,提高生產品的供應能力來解決,國家的大政方針是立足于國內,充分利用資源,至少在本世紀前30年礦業資源仍然是我國投資的熱點領域,礦業投資的多元化是發展趨勢。
所以社會上流傳的國進民退沒有道理,經過20多年來,石材用料逐年增長的勢頭不漲,年平均增長率10%,專家預測今后對建筑石材和石棉石材的需求仍將持續增長,石材行業的發展前景是可以預期,隨著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石材的發展勢頭將會更強,特別是石棉石材,無論是加工業和開采業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作為國家支柱產業之一的礦業以及石材業,近年來受到民營資本的廣泛關注。那么,未來幾年,中國礦業市場的供需形勢如何?它的發展特點、投資前景如何?6月9日上午,2012中國石材與礦業投融資峰會在杭州召開,與會嘉賓就礦業開采與環境保護、礦業營銷模式創新、石材行業如何轉型升級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我來自中國礦業聯合會,這是一個具有官方背景的民間中間組織,是溝通政府和企業的中介機構,中國礦聯現任會長是國土資源部部長兼任的,這是經過中央政治局組織部同意和認定的,充分說明了礦業在中國經濟中的支柱地位。我本人從70年代開始,從南京大學地質學畢業以后一直從事礦業工作,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國石礦業市場形式和投資前景分析》,主要講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2011年我國礦業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十一五”期間中國礦業發展歷史的回顧,從2001年到2011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時間,也是包括石材行業在內的整個礦業快速發展的十年,2001年到2005年我國個體礦產采礦、選礦工業總產值由2200多億發展到5600多億,年均增長20%。到2010年它的總產值進一步增長到15656億,年均增長22.8%,比“十一五”期間加快了2.3個百分點,這說明礦業它的增長速度遠遠超出國民經濟增長速度。
中國礦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總工程師吳榮慶在2012中國石材投融資高峰論壇
2001年以來全球經濟總體復蘇,但是復蘇的步伐明顯放慢,由于全球經濟危機的深層次矛盾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尤其是進入2011年下半年以后,希臘債務危機所引發的整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蔓延,也使全球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影響了世界經濟復蘇,全球礦業呈現下行的趨勢,實際上在“十一五”后期,我國也已經出現了經濟過快增長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中央政府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措施來遏制經濟的過快發展。
2011年礦業市場分析和發展的特點,由于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壓力,2011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減緩,增幅由上一年的10.4%到9.2%,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支柱產業之一的礦業,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礦產資源的總體供需形勢表現為供需短期趨緩、長期趨緊,礦產的價格高位波動,振蕩加劇,采礦業固定投資資產持續減緩,全年的采礦業投資將近11000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1個百分點,但是出現了逐漸上升的趨勢。
有些企業投資出現了上升趨勢,比如貴金屬采礦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763億,同比增長了30%以上,礦產品生產能力不斷增加,有機金屬和化學礦產礦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黃金產量繼續增長,建筑材料及非金屬礦生產增長速度從發展偏快向平穩發展過度,礦產品貿易等大宗礦產品進口保持了較高速度的增長,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礦業機構繼續優化,企業性交易上升,比如采選業全年實現利潤超過九萬億,同比增長25%,這是鐵礦,有色金屬行業實現的利潤實現了350億,同比增長65%,黃金行業實現利潤實現325億,同比增長35.7%,以上數據表明,礦業開發的利潤遠遠高于全國工業的平均利潤水平,而成為當前的投資熱點。
下面是關于礦業重點行業和重點行業2011年的盈利情況,整個礦業的平均利潤水平是20.5,其中鉛鋅礦最高,28.5%,鉬礦是25%,銅礦是22.6%,鐵礦是22.3%,煤炭、銻礦是28%,重金屬是19.8%,鉬礦是17.9%,錳礦是14%,銀石是11.7%,由于銀石價格暴漲,2011年一度高達3000塊錢一噸,是2010年1月的六倍,因此2011年的銀石行業利潤率在30%以上。
石材行業2011年的情況。2011年石材開采加工固定資產投資1204億,同比增長了50%,遠遠高出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平均水平,成為了熱點。2010年石棉石材六個品種銷售總收入是36.6億,總利潤是8.23億,平均利潤率是22.5%,整個是石材行業利潤率不高,但是石棉石材利潤率相當高。
第二個大問題,我國石材開采與加工業發展的現狀。剛才李會長講得比較具體,我這里主要講講我們國土資源部的一些統計數據的信息。經過改革開放30年快速發展,我們石材市場由小變大、由弱到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石材市場的繁榮和石材需求的增長,使得國際石材商紛紛投入中國,國內的石材企業也整合資源,積極地參與市場競爭,中國石材市場已經成為國際石材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不久的將來,世界石材的生產和貿易中心將從歐洲轉向中國。
目前我國石材礦產主要開采的品種是九種,花崗巖、、白云巖、大理巖等,2010年我國開采礦山3900多個,礦石的總產量是17.8億,工業總產值是398億,目前我國石材的產業群超過30個,主要分布在福建、山東、湖北、河南、吉林、河北、廣西、云南、四川、新疆、內蒙古等地,我國石材產業群的石材產量已經占全國石材產量的80%左右。
第二個小問題,石材供應商的特點,一是以建筑石料為主,我國石材按照用途有三類,一種是建筑用的石料,是最主要的一種,目前有建筑石料石材3600多個,占礦山總數的92.2%,礦石的產量17.4億,占礦石總產量的97.3%,工業總產值357億,占生產行業工業總產值的89.6%,石棉石材只有3000多個,占礦山總數的7.7%,礦石產量只有4850萬噸,占礦石總產量的2.7%,工業總產值是40億,占石材行業總產量的10%左右。
此外,投資多元化導致了國退民進,局統計我國全部的3000多個石材開采企業當中國企只有320多個,占0.8%,其余的都是私營企業、港澳臺外資企業,國企動力總產值占總產值的2.2%。石材行業平均利潤率不高,規模生產企業銷售總收入是2070億,實現利潤只有154億,利潤率只有7.4%,但是這個里面的石棉石材行業利潤率達到22.5%。
第四,石材企業進出口貿易發達。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石材生產大國、消費大和貿易大國,但是還不是強國。第二個小問題,石棉石材的開發規模,應該說石棉石材是石材行業的主要方面,相對于建筑用材來說不論是荒料還是板材都屬于高附加值的產品,當然經過加工的板材其附加值更高,是國家支持和鼓勵發展的,但是國內石棉石材當中開采規模達到大型的只有410個,達到中型的只有452個,其他都屬于小型以及小型下面的規模,荒料的開采能力大于一億立方米的礦山不超出100家。
三是存在的問題,一是產業集中度差,據統計,目前全國大型以上規模的石材礦山2586個,占石材總數礦山的6.6%,中型規模的只有1640恩個,占總數的4.2%,也就是說大中型規模的礦山只占全國總數的10.8%。二是石棉石材占石材總產量過小,還不足3%。三是建筑用的石料產量過大,達到了7.55億,其中有相當大的數量可能來源于生產水泥的優質水泥灰巖,如果被用作建筑石料就是嚴重的資源浪費,是國家政策不允許的。
第三個大問題,講講石材和礦業發展及投資前景分析。一是新的宏觀形勢下對大宗商品需求依舊強勁,“十二五”期間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加快經濟方式的攻堅時期,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礦產資源總體的供需形勢嚴峻,呈現出外松內緊的形勢,在國際上礦產資源全球化競爭加劇,資源產品價格維持高位,獲取資源的成本提高。
剛才李會長說了,咱們浙商投資礦業好多是虧本的,現在有不少人到國外,但是從國外的現狀看也不樂觀,成本不斷加大,尤其是我們國內的資本到國外去,對國外的投資環境不熟悉,很多都是虧本,真正成功的并不多,所以大家到國外進行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在國內更謹慎更小心。
在國內,盡管大規模的建設即將結束,中央政府主動放棄保八,并將今年GDP的增長預期主動下調7.5%,說明政府更多地考慮GDP的質量,進行結構調整,以緩解日益增長的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但是這并不意味對礦產品的需求減少。相反,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加劇,礦產資源的剛性需求將持續增長,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而且中央對扭轉經濟過快下滑已經出臺的政策,比如保八,對礦產的需求應該不會減少,而是有進一步的增長。
據預測,到2015年我國鐵礦成品礦將達到13.2億,供需缺口達到6.5億噸,這個時候成品礦的價格將維持在120美元一噸這么一個較高的價位。到2020年鐵礦石的需求仍然不會少于5億,錳礦石將維持在1500萬噸以上,2020年下降到1300萬噸。到2015年,銅的消費需求將達到985萬噸,到那個時候國產的銅礦產量只有160萬噸,國產銅原料只能滿足需求的40%,就是缺口達到590萬噸,未來銅的價格將繼續在6000美元以上的高位運行。鉛鋅礦的消費量也是這樣,到2015年達到665萬噸和664萬噸,這個時候我們鉛鋅的供需缺口要分別達到80萬噸和130萬噸,它的鉛鋅的價格也在2000到2500美元一噸較高的價位。錫的缺口也是很大,現在錫已經從原來的優勢礦產蛻變稱短缺礦產,錫礦的投資沒有總量的控制,未來國家將取消出口管制,鼓勵開發,錫礦、鉬礦等仍然實行政策調控政策,但是由于需要實現對WTO相關機制的承諾,國家對于出口管制將逐步放松,對石材產品的需求仍然將維持一個巨大的基數,但是增長的速度將趨緩。這些礦產品存在著巨大的缺口,有些可以通過加強國內資源的開發,提高生產品的供應能力來解決,國家的大政方針是立足于國內,充分利用資源,至少在本世紀前30年礦業資源仍然是我國投資的熱點領域,礦業投資的多元化是發展趨勢。
所以社會上流傳的國進民退沒有道理,經過20多年來,石材用料逐年增長的勢頭不漲,年平均增長率10%,專家預測今后對建筑石材和石棉石材的需求仍將持續增長,石材行業的發展前景是可以預期,隨著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石材的發展勢頭將會更強,特別是石棉石材,無論是加工業和開采業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