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資源化循環綜合利用項目
發布時間:2018-12-03 10:00:00
項目名稱:石材資源化循環綜合利用項目
項目承辦單位:西鄉縣發改局
項目內容:對西鄉縣北部花崗巖資源進行合理整合,從開采、加工、再生利用、生態環境治理等全過程綜合開發、循環利用。
投資總額:300000萬元
合作方式:獨資、合資
市場預測及投資效益分析:項目建成后,實現年產值過5億元,財稅增收3000萬元以上。
聯系人:張勝利 0916-621967
來源:漢中市人民政府

2017年 | 西鄉縣人民政府關于對北部花崗巖礦山進行停產整合的通告
為切實解決西鄉縣北部花崗巖礦山生態環境問題,促進全縣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國發〔2005〕28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等部門對礦產資源開發進行整合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108號)、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開山采石專項整治切實加強采石管理的通知》(陜政辦發〔2015〕4號)、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陜西省礦產資源開發保發展治粗放保安全治隱患保生態治污染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陜政發〔2016〕5號)文件要求,西鄉縣人民政府決定對北部花崗巖礦山進行停產整合。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開山采石專項整治切實加強采石場管理的通知》(陜政辦發〔2015〕4號)文件規定:對取得合法手續,年產10萬噸以下的,要通過市場、法律和行政手段推進資源整合、促進有序退出。《陜西省開山采石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規定:對列入整合的礦山,按照“先停產、后整合”原則,督促整合企業簽訂協議,落實整合主體,確保整合工作順利實施和生產安全。根據上述規定,對我縣下列年產不足10萬噸的礦山企業實行停產整合:西鄉縣陳溝花崗巖礦、西鄉縣富民采石場、西鄉縣何家山采石場、西鄉縣長青石材場、西鄉縣青霞石材場、西鄉縣張濤采石場、西鄉縣望江山采石場、西鄉縣厚文采石場、西鄉縣黑金采石場、西鄉縣林森采石場、西鄉縣永久采石場、西鄉縣埡豁梁采石場、西鄉縣沈坪村采石場、西鄉縣宏發采石場、西鄉縣秦光采石場、西鄉縣蔣家溝四方山采石場、西鄉縣桑園愛家溝花崗巖、西鄉縣三友順德采石場、西鄉縣泉盛采石場、陜西瑞輝沈河采石場、西鄉縣范家營一帶飾面用花崗巖、西鄉縣白龍塘鎮龍王溝采石場、西鄉縣白龍塘鎮龍王溝村花崗石礦、西鄉縣白龍塘鎮張皮埡——寺溝一帶飾面用花崗石礦、西鄉縣磨石刀梁——唐家院飾面用花崗石礦、西鄉縣牟家溝采石場、西鄉縣聶家院飾面用花崗石礦。
上述礦山企業要按照《西鄉縣北部花崗巖礦區資源整治整合方案》要求,積極配合我縣北部花崗巖礦山整合工作,未完成整合的企業,不得擅自生產。

2018年 | 西鄉縣北部花崗巖礦山生態治理初顯成效
近年來,西鄉縣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對礦山企業違法違規開采破壞生態環境問題堅持停產整治,鐵腕整合。按照“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力度。如今,一個個被廢棄的礦坑已被填起,一座座“遍體鱗傷”的青山正在“復原”。
采取“三斷”措施鐵腕整治
“西鄉縣是全國四大玄色花崗巖基地之一,花崗巖儲量約1.5億立方米,主要集中分布在縣城北部山區,過去有小型開采加工企業120余家,年產荒料6萬多立方米。
從上世紀80年代初花崗巖陸續開采加工,其中西鄉黑、菊花青、小金點等石材產品俏銷石材市場。但隨著幾十年的礦山開采而形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現,并成為群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該縣國土局副局長李濤介紹說。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礦山開采遺留問題和建立石材開發與環境保護機制,去年7月,該縣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專項工作組,印發《北部花崗巖礦山停產整合通告》《北部花崗巖礦區資源整治整合方案》等文件,對北部礦山企業依法實施停產整治,明確規定在礦權資源整合未到位前,所有企業一律不得復工。各職能單位圍繞整治目標,細化任務,壓實責任,緊扣節點,全力抓好問題整改。為此,該縣對年產不足10萬噸的礦山企業實行停產整治,對涉及整治的27家采礦企業,采取切斷電源、封堵道路、停止供水等“三斷”措施,共計封堵礦山道路41處。同時,加強礦山日常執法檢查,尤其加大夜間巡查頻次,對發現擅自以治理整治為由進行礦產資源開采及拉運礦產品的行為依法查處,共查扣采挖機械3臺,違規運輸礦產品車輛13臺,礦產品20余立方。同時運用先進的無人機設備對重點礦點進行實時監控,從而有效遏制了違法行為發生。
散亂礦業關停并轉
西鄉縣在組織外出考察學習、邀請專家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礦產資源整合方案,采取聯營、兼并、收購、股份制等形式,將北部礦區原有26家企業整合為5家。由縣級領導牽頭,國土、環保、林業、水利、安監5個部門分片包抓,采取包宣傳發動、包問題調處、包信訪穩定、包整治整合、一包到底的“五包”責任制,強力推進礦山整治整合。各包抓責任單位通過召集例會、入戶動員等方式,講政策、講形勢,提要求,促整合。同時,按照資源整合流程,委托地質部門對整合的5家企業進行了資源儲量核實,編制了《西鄉縣北部花崗巖礦資源整合區資源儲量核實工作報告》,報省國土廳已通過專家評審。目前,該縣北部礦區企業整治已全面完成,為全面推進礦企整合打下了良好基礎。
精心編制治理方案
西鄉縣嚴格按照建設綠色礦山、和諧礦區的標準要求,國土、林業、環保、水保、安監等部門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詳細調查,分別編制了地質環境、植被恢復、生態治理、水土保持、安全隱患治理方案。各礦山企業按照《生態恢復治理方案》,按照“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力度。采取樹草結合、高低結合、大小結合、常綠與落葉、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結合的方式,對礦山裸露部位、廢渣堆放點、道路等重點區域全面植綠復綠。
今年以來,西鄉縣再次要求搶抓有利時機,統籌實施地質環境、植被恢復、生態治理、水土保持、安全隱患治理等措施,制定下發《西鄉縣北部花崗巖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按照“全覆蓋、無空白”的原則,縣上組織國土、環保等五個部門,逐個礦點現場指導恢復治理工作。目前,全縣累計投資1120萬元,投勞6630人(次),栽植刺槐、側柏等綠化樹木120萬株,播撒草種2000斤,恢復面積1300畝。各礦點基本達到全面植綠復綠標準,水土保持、安全隱患得到有效治理,礦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西鄉縣主要的石材產品有 西鄉黑花崗巖

來源:漢中市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2018-12-03 10:00:00
項目名稱:石材資源化循環綜合利用項目
項目承辦單位:西鄉縣發改局
項目內容:對西鄉縣北部花崗巖資源進行合理整合,從開采、加工、再生利用、生態環境治理等全過程綜合開發、循環利用。
投資總額:300000萬元
合作方式:獨資、合資
市場預測及投資效益分析:項目建成后,實現年產值過5億元,財稅增收3000萬元以上。
聯系人:張勝利 0916-621967
來源:漢中市人民政府

2017年 | 西鄉縣人民政府關于對北部花崗巖礦山進行停產整合的通告
為切實解決西鄉縣北部花崗巖礦山生態環境問題,促進全縣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國發〔2005〕28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等部門對礦產資源開發進行整合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108號)、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開山采石專項整治切實加強采石管理的通知》(陜政辦發〔2015〕4號)、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陜西省礦產資源開發保發展治粗放保安全治隱患保生態治污染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陜政發〔2016〕5號)文件要求,西鄉縣人民政府決定對北部花崗巖礦山進行停產整合。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開山采石專項整治切實加強采石場管理的通知》(陜政辦發〔2015〕4號)文件規定:對取得合法手續,年產10萬噸以下的,要通過市場、法律和行政手段推進資源整合、促進有序退出。《陜西省開山采石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規定:對列入整合的礦山,按照“先停產、后整合”原則,督促整合企業簽訂協議,落實整合主體,確保整合工作順利實施和生產安全。根據上述規定,對我縣下列年產不足10萬噸的礦山企業實行停產整合:西鄉縣陳溝花崗巖礦、西鄉縣富民采石場、西鄉縣何家山采石場、西鄉縣長青石材場、西鄉縣青霞石材場、西鄉縣張濤采石場、西鄉縣望江山采石場、西鄉縣厚文采石場、西鄉縣黑金采石場、西鄉縣林森采石場、西鄉縣永久采石場、西鄉縣埡豁梁采石場、西鄉縣沈坪村采石場、西鄉縣宏發采石場、西鄉縣秦光采石場、西鄉縣蔣家溝四方山采石場、西鄉縣桑園愛家溝花崗巖、西鄉縣三友順德采石場、西鄉縣泉盛采石場、陜西瑞輝沈河采石場、西鄉縣范家營一帶飾面用花崗巖、西鄉縣白龍塘鎮龍王溝采石場、西鄉縣白龍塘鎮龍王溝村花崗石礦、西鄉縣白龍塘鎮張皮埡——寺溝一帶飾面用花崗石礦、西鄉縣磨石刀梁——唐家院飾面用花崗石礦、西鄉縣牟家溝采石場、西鄉縣聶家院飾面用花崗石礦。
上述礦山企業要按照《西鄉縣北部花崗巖礦區資源整治整合方案》要求,積極配合我縣北部花崗巖礦山整合工作,未完成整合的企業,不得擅自生產。
特此通告
西鄉縣人民政府
2017年8月2日
西鄉縣人民政府
2017年8月2日

2018年 | 西鄉縣北部花崗巖礦山生態治理初顯成效
近年來,西鄉縣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對礦山企業違法違規開采破壞生態環境問題堅持停產整治,鐵腕整合。按照“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力度。如今,一個個被廢棄的礦坑已被填起,一座座“遍體鱗傷”的青山正在“復原”。
采取“三斷”措施鐵腕整治
“西鄉縣是全國四大玄色花崗巖基地之一,花崗巖儲量約1.5億立方米,主要集中分布在縣城北部山區,過去有小型開采加工企業120余家,年產荒料6萬多立方米。
從上世紀80年代初花崗巖陸續開采加工,其中西鄉黑、菊花青、小金點等石材產品俏銷石材市場。但隨著幾十年的礦山開采而形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現,并成為群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該縣國土局副局長李濤介紹說。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礦山開采遺留問題和建立石材開發與環境保護機制,去年7月,該縣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專項工作組,印發《北部花崗巖礦山停產整合通告》《北部花崗巖礦區資源整治整合方案》等文件,對北部礦山企業依法實施停產整治,明確規定在礦權資源整合未到位前,所有企業一律不得復工。各職能單位圍繞整治目標,細化任務,壓實責任,緊扣節點,全力抓好問題整改。為此,該縣對年產不足10萬噸的礦山企業實行停產整治,對涉及整治的27家采礦企業,采取切斷電源、封堵道路、停止供水等“三斷”措施,共計封堵礦山道路41處。同時,加強礦山日常執法檢查,尤其加大夜間巡查頻次,對發現擅自以治理整治為由進行礦產資源開采及拉運礦產品的行為依法查處,共查扣采挖機械3臺,違規運輸礦產品車輛13臺,礦產品20余立方。同時運用先進的無人機設備對重點礦點進行實時監控,從而有效遏制了違法行為發生。
散亂礦業關停并轉
西鄉縣在組織外出考察學習、邀請專家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礦產資源整合方案,采取聯營、兼并、收購、股份制等形式,將北部礦區原有26家企業整合為5家。由縣級領導牽頭,國土、環保、林業、水利、安監5個部門分片包抓,采取包宣傳發動、包問題調處、包信訪穩定、包整治整合、一包到底的“五包”責任制,強力推進礦山整治整合。各包抓責任單位通過召集例會、入戶動員等方式,講政策、講形勢,提要求,促整合。同時,按照資源整合流程,委托地質部門對整合的5家企業進行了資源儲量核實,編制了《西鄉縣北部花崗巖礦資源整合區資源儲量核實工作報告》,報省國土廳已通過專家評審。目前,該縣北部礦區企業整治已全面完成,為全面推進礦企整合打下了良好基礎。
精心編制治理方案
西鄉縣嚴格按照建設綠色礦山、和諧礦區的標準要求,國土、林業、環保、水保、安監等部門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詳細調查,分別編制了地質環境、植被恢復、生態治理、水土保持、安全隱患治理方案。各礦山企業按照《生態恢復治理方案》,按照“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力度。采取樹草結合、高低結合、大小結合、常綠與落葉、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結合的方式,對礦山裸露部位、廢渣堆放點、道路等重點區域全面植綠復綠。
今年以來,西鄉縣再次要求搶抓有利時機,統籌實施地質環境、植被恢復、生態治理、水土保持、安全隱患治理等措施,制定下發《西鄉縣北部花崗巖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按照“全覆蓋、無空白”的原則,縣上組織國土、環保等五個部門,逐個礦點現場指導恢復治理工作。目前,全縣累計投資1120萬元,投勞6630人(次),栽植刺槐、側柏等綠化樹木120萬株,播撒草種2000斤,恢復面積1300畝。各礦點基本達到全面植綠復綠標準,水土保持、安全隱患得到有效治理,礦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西鄉縣主要的石材產品有 西鄉黑花崗巖

來源:漢中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