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亂污”這個詞
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可究竟什么是“散亂污”企業?
“散亂污”企業有哪些特征?
如何整治“散亂污”企業呢?
我們石材行業又究竟是不是屬于“散亂污”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
這污染防治措施中的重要一環吧
01. 啥是散亂污企業?
根據2017年4月6日河北省出臺的《河北省集中整治“散亂污”工業企業專項實施方案》中的定義。“散亂污”企業是指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當地產業布局規劃,未辦理工信、發改、土地、規劃、環保、工商、質監、安監、電力等相關審批手續,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
圖片
(2018年,東莞市大力清理淘汰散亂污企業)
所謂的“散”,便是不符合當地產業布局規劃,沒有進駐工業園區的規模以下企業。
所謂的“亂”,便是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應辦而未辦理相關審批手續的企業,存在于居民集中區的企業、工業攤點、工業小作坊。
所謂的“污”,指無污染防治設施或污染防治設施不完備、不能對產生的污染物進行有效收集、無組織排放嚴重的企業,污染防治設施不具備達標排放能力的企業,沒有治理價值的企業,不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
圖片
2019年,督查組對陜西省西安市某冶金鑄造廠檢查時發現,該企業正在生產,熔煉和澆鑄工序未安裝治污設施,廢氣直排
可見“散亂污”企業本身就是違法違規的,但它們要么已存在很多年了正逐步接受淘汰,要么藏在民房里面悄悄生產,但它們對環境的危害卻不可小覷。
以違規電鍍作坊為例:由于合法合規處理電鍍廢水并持續達標排放,需支出較高成本,為爭取更大利潤空間,一些電鍍作坊不配置相關污染治理措施,在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情況下直接排放生產廢水,嚴重污染環境,給周圍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危害。
以“三無”(即無工商營業執照、無生產許可證、無排污許可證)洗車店為例:它們沒有規范的排污系統,洗車產生的臟水大多直接流到周邊地面或溝渠。表面看,似乎只是污染了水環境;但當地面曬干后,來往車輛一碾,就會形成大量揚塵,污染空氣。還有些洗車店同時違規經營著修車業務,比如露天噴漆。噴漆釋放的揮發性有機物,經陽光照射,就容易與大氣中的其他成分發生光化學污染,形成臭氧、PM2.5等污染物。
02. 散亂污企業有什么特征
根據2017年4月6日河北省出臺的《河北省集中整治“散亂污”工業企業專項實施方案》中的定義,“散亂污”企業有以下特征。
1.規模小,工藝差。多數是家庭作坊式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包括有色熔煉加工、橡膠生產、制革、化工、陶瓷燒制、鑄造、絲網加工、軋鋼、耐火材料、碳素生產、石灰窯、磚瓦窯、廢塑料、石材加工,以及涉及涂料、油墨、膠粘劑、有機溶劑等使用的印刷、家具等小型制造加工企業。
2.分布散亂。多分布于農村與城鄉結合部,位置較為隱蔽。該類企業在分布上不符合當地的產業布局規劃、不在工業聚集區內,且多為無證無照、證照不全、違法建設、違規經營企業。
3.污染環境。可分為涉氣超標排“污”企業與涉水超標排“污”企業。這類企業無任何的污染處理設備,產生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氣或者河流中,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圖片
(2017年,河北廊坊的小散亂污作坊)
03. 整治散亂污企業都有哪些基本措施?
“散亂污”都哪些整治措施?根據2017年4月6日河北省出臺的《河北省集中整治“散亂污”工業企業專項實施方案》中的說明,如果發現“散亂污”,將采取關停取締、限期搬遷、停產整治的措施進行分類施治。
關停取締類: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應辦而未辦理相關手續或無污染防治設施、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治理無望的“散亂污”企業,依法堅決予以關停取締,按照“兩斷三清”(即斷水、斷電、清除原料、清除產品、清除設備)標準,完成取締工作。
圖片
(2018年,廣州市白云區組織對違法“散亂污”場所進行拆除)
限期搬遷類: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當地產業布局規劃、未進駐工業園區的規模以下以及長期污染環境的企業,經過整合可以達到相關管理要求、符合產業政策的,當地政府要科學規劃,組織對上述企業實施整合搬遷,進駐相應的工業園區,發展規模化、現代化工業。
圖片
(2018年,廣州市白云區環保執法人員封停“散亂污”企業電箱)
停產整治類: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當地產業布局規劃,未安裝污染治理設施、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散亂污”企業,按照可持續和清潔生產的要求,督促企業在裝備工藝、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升改造,實現穩定達標排放,逾期未完成整治改造任務的,予以關停取締。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但涉及民生,不能停產的企業,依法依規啟動按日計罰程序,嚴格實行全過程連續性懲罰。
04. 石材行業到底屬不屬于“散亂污”?
根據2018年9月27日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福建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的《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千億產業集群推進計劃(2018-2020年)》。建材產業集群(泉州)位列重點扶持的27項產業集群之中,《推進計劃》指出,“以晉江南安建陶、南安石材、南安水暖廚衛為主導,依托南安經濟開發區、南安水暖廚衛產業基地、南安水頭石材產業基地等主要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建筑陶瓷、石材、水暖廚衛等行業龍頭企業,重點發展新型建材、高端定制、智能家居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2000億元。”該計劃的發布與實施,為石材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為產業的優化升級和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自2006年9月以來,國家一直在不斷調整出口退稅率和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特別是對“資源型、高能耗、高污染”的所謂“兩高一資”產品的政策更嚴。由于石材歸屬為“兩高一資”產品,因而受到政策的不斷調控。的確,我國石材業是一個把天然石材原料用機械工具來加工成制品的產業,目前階段我國石材業既充分利用本國資源,同時還大量進口國外石材原料進行加工,對天然石材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所以從這一點來說石材業是一個資源性的產業是沒有錯的,但事實和所有數據還表明,石材業并非是一個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而是建材工業中一個最節能并可以成為環保型的產業。
圖片(英良集團五號倉庫)
首先,石材業沒有窯爐,與水泥、玻璃、陶瓷、磚瓦、石灰等傳統大宗建材產品不同,石材業不是礦業加窯爐,而是礦業加機械切削。因此,它本身不需要煤炭,只使用電和油。譬如在礦山開采石料時,空壓機、鑿巖機、桅桿吊、裝載機、金剛石繩鋸機及運輸車等需要用油或電在工廠加工石制品時,鋸、切、磨、拋等各道加工工序的機械需要用電或油。正是因為沒有窯爐媛燒,所以石材業是一個機械的物理加工過程,其能耗也就自然大大降低了,也就不會制造和產生有害氣體,而且采取濕式作業,有效地降低了粉塵,生產中即使會產生少量廢渣、廢料等垃圾也是無毒垃圾,不會形成二次污染。
其次,中國石材工業協會對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湖北、新疆等全國重點省份的重點石材產區進行了實地考察,發現這些地區的石材業基本上采取了循環用水,不使用任何化學藥劑,僅靠普通清水用來冷卻開采和加工工具就可以了,既使排出廢水,也都是達標的。另外,在開采和加工中產生的石粉、石渣、廢料等廢棄物已經開始大量被用來做混凝土骨料、高強度磚、人造石填料、輕質石粉墻體材料、鋪路石、路緣石等,基本做到了廢物循環利用。因此,只要政府和企業稍加管理,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無污染和環保型的產業。
圖片
(福建富強石材有限公司利用廢渣生產出來的產品)
石材開采及加工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僅為0.3噸標準煤,大大低于水泥、玻璃、陶瓷、磚瓦、石灰等傳統大宗建材業,是建材工業中最節能的一個產業,與2007年全國建材工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4.88噸標準煤(按2005年價格計算,下同)和2007年全國單位(萬元)GDP能耗1.16噸標準煤相比,石材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可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圖片
(環保的石材,賦予家裝無限可能)
根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信息部提供的資料,2007年我國建材工業能源消耗總量為1.93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10.45%,高于2007年全國能源消耗總量增長7.8%的水平,建材工業能源消耗總量約占全國能源消耗總量的8.5%,其中煤炭、電力和燃料油是建材工業消耗的主要能源,占建材工業能耗總量的92.84%。2007年建材工業消耗煤炭2.1億噸,折合標準煤占建材工業能源消耗總量的78.03,比上年增長8.59%;消耗電力1796億千瓦小時,折合標準煤占建材工業能源消耗總量的11.48%,比上年增長18.28%;消耗燃料油482萬噸,折合標準煤占建材工業能源消耗總量的3.33%,比上年下降7.03%;消耗天然氣30億立方米,折合標準煤占建材工業能源消耗總量的1.91%,比上年增長35.71%;消耗柴油245萬噸,折合標準煤占建材工業能源消耗總量的1.86%,,比上年增長12.02%。目前,在我國建材工業主要行業統計的14個子行業中,按照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大小排序,依此為水泥制造、平板玻璃、石灰及石膏、建筑衛生陶瓷、磚瓦及建筑砌塊、輕質建材、石棉云母、玻璃纖維、防水建筑材料、水泥制品、技術玻璃、石墨滑石、粘土及沙石開采、建筑用石,石材是排在最后一位的。特別是從以下數據中更可以看出石材的節能特性和優勢。2007年建材工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為4.88噸標準煤(按2005年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減少0.83噸標準煤,其中水泥制造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為11.76噸標準煤,平板玻璃制造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為6.86噸標準煤,建筑和技術玻璃制造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為3.5噸標準煤,石灰石及石膏開采和制造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為3.68噸標準煤,建筑衛生陶瓷制造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為3.09噸標準煤,磚瓦及建筑砌塊制造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為2.81噸標準煤,而石材的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僅為0.38噸標準煤,遠遠低于水泥、玻璃、陶瓷和磚瓦等傳統的大宗建筑材料。
大量的檢測數據表明,天然石材的放射性比活度指標平均比陶瓷、磚瓦等大宗建材都要低,根本不存在對人體有害的放射性污染。
圖片
(今年廣州設計周上的石材產品)
針對多年來一些人認為天然石材污染和破壞環境的非理性偏見,意大利有關部門對室外地面石材和其他地面材料對環境影響進行了調查對比,調查結果表明,天然石材對環境的影響在每一項污染指標上都大大低于其他地面材料。
綜上所述,從礦山開采、加工到使用,石材業都是最節能的,即使在生產中產生少量的垃圾、污水等廢棄物,也是輕微無毒的,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絕不屬于高污染產業,有關部門應消除偏見,摘掉石材業高能耗、高污染的帽子,還石材業一個公道和清白。
05. 如何看待石材行業中的污染問題?
根據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教授高利紅的解讀,最初的石材產業,由于開采、加工技術落后,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圖片
近年來的環保整治中,全國不計其數的環保問題突出的石材工廠被取締
一是揚塵污染。在石材開采、加工過程中,切割、鉆孔、道路運輸等環節產生的鋸泥、粉塵。由于缺乏收集、防護裝置,露天堆放的鋸泥在有風的氣象條件下極易形成揚塵污染。
二是水污染。石材加工過程中,鋸石、磨石等工序需要大量冷卻、潤滑用水。在冷卻環節,還需加入有機冷卻劑。冷卻劑成分較為復雜,毒性較大。因而排出的廢水中混雜著懸浮物、石粉末等,極難沉淀,廢水一旦流入附近水體,則會嚴重影響水體水質并危及水生生物。
圖片
2018年,江蘇宜興,礦山宕口整治不力,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
三是噪聲污染。噪聲來源于石材開采加工過程中的大切機、磨光機、切邊機、叉車、挖機等一系列機械設備等機械噪聲。據估測,在廠區周邊可達80分貝以上,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
四是固體廢物污染。整個石材加工產業對石料的利用率僅有60%左右,石材開采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石、廢渣、鋸泥等,大量堆放在開采或加工區域周邊。這些固體廢物堆放不僅需要占用一定土地,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圖片
2019年1月28日,山東煙臺龍口市實施關停全市飾面用花崗石采石場工作,要求5日內,要求5日內,廠房拆除,配電室推倒,采礦設備全部撤離,道路全部封堵。緊接著,石材加工企業也面臨關停整治,龍口市發出最后通牒:5月10日前最終完成對全市手續不齊全、整改不達標石材廠的拆除工作。
石材產業發展也造成生態破壞,導致一定區域環境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具體而言,石材產業導致的生態破壞主要包括:其一,因石料開采、加工破壞了山體及依附山體的植被,引發的土壤退化、地面下沉、水土流失等。其二,因廢石、廢渣等固體廢物堆放破壞土壤與地表植被,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土壤退化以及石質化或荒漠化等。其三,因廢水直接排放至周邊水體,導致水生態破壞,如水生物死亡等,甚至人因飲用污染的水受到疾病的威脅。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意味著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乃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恢復,甚至永遠不能恢復。
事實上,石材產業導致的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并非是不可避免的,從現有的工藝技術出發均有相應的治理措施。比如粉塵污染可以通過設置防風擋墻、頂棚遮蓋等措施解決;噪聲污染可以通過使用吸聲材料處理;固體廢物可以進行循環使用;而廢水處理則具有一定的難度,石材加工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與懸浮物,對于處理工藝與處理場所有著較高的要求,因而需要建立集中的污水處理站集中處理石材企業產生的廢水。
圖片
福建省富強石材有限公司礦區航拍,富強石材從06年創立起便十分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主動堅持把環保當成是發展中的生命線,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經過不懈的堅持與努力,他們交出了植被恢復率幾近100%、污水處理率幾近100%、廢石、廢渣、石粉的回收利用率幾近100%的完美答卷,得到地方政府與百姓的支持與認同
06. 石材產業的污染是否可控可治?
根據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蘇桂軍的解讀。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石材環境污染問題可以解決。過去石材產業處于自由發展狀態,部分地區確實造成了較嚴重的污染和安全隱患。究其原因,一是發展理念落后。行業準入門檻低,造成礦山亂采濫挖,加工設備簡陋,有水快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二是政府監管不到位。平時無人問津,檢查來了“一刀切”,檢查過后一切如故。三是相應的技術工藝支撐不夠,環保設施不健全。四是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只顧經濟效益不顧社會效益。
圖片
今年11月25日,生態環境部轉發人民日報社論再次狠批一刀切問題,要求環保精細化。 今年9月起,生態環境部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重點糾正一些地方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存在的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刀切”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和守法企業的正當權益。10月24日,中國發布首部針對營商環境優化的行政法規《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而針對“一刀切”,《條例》當中專設一條,除特定情況外,不得要求市場主體普遍停產、停業,有利于以法治化的手段來糾正上述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重視,地方政府積極行動,企業環保意識日漸增強,尤其是近年來環保大督查,環保治理力度不斷加大。行業不斷推廣有效措施,如礦山礦權整合,推廣集約化開采,杜絕散亂小礦山;開采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提升,規范開采;加工生產的園區化,集中解決環保設施建設問題;優化企業結構,淘汰落后,扶優扶強,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環保技術裝備快速發展,支撐石材產業環境治理的進步。總體看,石材行業近年來環境改善明顯。
圖片
中國中部(麻城)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尾礦處理設備。今年,麻城產區又簽訂了鈉長石、泡沫陶瓷、塑料添加劑、水磨磚等不少石粉利用項目,未來尾礦將完全被吃干榨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