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石材以其質堅耐用、色彩紋理美觀大方、彰顯高貴時尚的特點,越來越受到裝修行業的青睞,無論是工裝還是家裝,石材被廣泛地應用于外墻飾面、室內地面、臺面等的裝潢。隨著中國石材加工能力、消費需求、外貿市場同步擴大,口岸通關環境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進口石材涌入我國,并以其花色品種多樣,價格區間寬,選擇空間大等多重優勢,備受熱捧。據統計,2014年,我國進口石材約1510.91萬噸,同比增長了3.49%。
然而,由于進口石材多數為采自天然巖石體的未經加工或加工程度低的荒料,因此,具有較大的檢驗檢疫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石材在礦山開采后常堆放于野外,容易攜帶洋土壤,而土壤經常隱藏有多種危害農作物和動物的有害生物,特別是土傳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線蟲和休眠蟲態,是我國法律明文規定的禁止進境物。2014年,廈門東渡口岸從進口的9038批次石材中,檢出帶土的入境石材共計908批次,占進口總批次的1/10。此外,海滄局也多次從伊朗、印度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進口的石材中,發現表面或柜內帶有土壤。
二是國際航行船舶為減少石材在運輸途中的碰撞,常夾帶墊艙木料,但這些木質包裝在國外很少經過檢疫除害處理,IPPC標識不規范或未加施標識等問題突出,口岸部門多次從中檢出重大疫情。如廈門局曾從來自日本、印度、菲律賓等國石材貨物的木質包裝中發現隱翅蟲、薊馬、雙鉤異翅長蠹等;江蘇局曾從來自馬其頓的貨物木質包裝中截獲非洲大蝸牛、普通白蝸牛、南歐材小蠹、青楊脊虎天牛等檢疫性有害生物。
三是進口石材因取之于自然,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程度的放射性超標風險。廈門海滄局曾對800多批進口石材開展現場放射性檢測,結果顯示有35批放射性超過可疑值,對這35批石材進一步取樣作核素分析,發現有17批屬于國家嚴禁用于I類民用建筑的內飾面。
為確保我國進口石材的安全和環保,最大限度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建議進一步加強進口石材的風險分析工作,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制度和評估機制,將檢驗檢疫結果同企業的誠信度相結合,并根據不同的石材種類、來源國等因素實施分類管理,對高、中、低風險的貨物實行不同的抽檢比例。
二是建議檢驗檢疫部門做好應急處置預案,如發現放射性檢測結果可疑時,應進行復查確認,并取樣開展核素分析;發現嚴重疫情,應采取有效檢疫處理措施,處理合格后方可放行;發現攜帶土壤的,應做好預防性消毒處理;情況嚴重的,可對貨物或集裝箱采取退運、銷毀等檢疫措施。同時,各局應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總局,以便對外通報。
三是建議進口商與國外供貨商簽訂貿易合同時,應提醒發貨企業做好境外預檢,特別是土壤和木質包裝材料的檢疫處理,減少外來有害生物入侵風險,同時也避免因石材攜帶疫情而造成退貨等損失。
四是建議各口岸加強檢疫處理能力建設,加快推進信息化、電子化監管模式改革;各檢驗檢疫部門之間加強技術合作、資源共享和交流溝通,促進檢疫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為保護我國農業和生態安全履行職責。
原標題:進口石材暗藏風險 加強監管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