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何文波(曾任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今年他帶來了兩份提案,均與礦業行業密切相關。一是建議設立國家礦山生態修復基金,保障行業綠色發展。二是建議應全面加強地勘行業的戰略研究,創新機制、強化引導,促進找礦成果的轉化,提高我國在礦產資源領域的國際話語權,促進礦業行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有260萬公頃的礦山用地亟待修復。而我國的礦山復墾率不到10%,與發達國家50%以上的復墾率有很大差距。
何文波表示,我們今天的生態治理,很大程度上是解決歷史遺留的環境污染問題,其中老舊礦山的治理和生態修復問題尤為突出,值得高度關注。
“我國環境治理始終遵循“污染者付費”的原則。這一原則對于青壯年礦山非常適合,而對老舊礦山則存在下列問題。老礦山開采年限長、污染時間久,污染程度高,治理難度大,加之已進入晚期或閉坑狀態,自身實力無法支持生態修復,急需國家支持。”何文波對記者說。
為了切實解決我國礦山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經費嚴重不足的問題,何文波建議設立“國家礦山生態修復基金”。
一 建議中央財政撥付專款作為種子資金,吸收其他國有資本、民間資本、海外資本以及集體、個人、社會組織參與投資,并賦予此類資金社會資本收益優先權。
二 建議采取“專業基金+專業化管理”的運營模式。
三 建議對該基金支持的修復礦山用地的再開發、如生態旅游等商業項目予以稅收減免等特殊優惠政策,確保基金的穩定合理收益。
我國礦業歷經幾十年發展,在取得令人矚目成果的同時,在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勘查機制創新和重要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公益性勘查成果的市場化轉化機制有待完善。二是國內重要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仍需有效的頂層設計。
著眼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為保障國家資源安全,何文波具體提出三點建議。
(一) 建議國土資源部等部門支持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踐行國家礦產資源領域的各項戰略部署和頂層
(二) 建議在國家相關部委與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揮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的龍頭作用,特別是重點支持大型國有礦業公司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平臺優勢,以礦產勘查新發現的世界級礦業項目(如新疆火燒云鉛鋅礦等)為載體,探索混合所有制等多種合作模式,建設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冶煉加工、綜合利用、銷售物流、對外合作、環境保護等于一體的國家級礦產資源產業基地。在確保體現國家意志的同時推動我國礦業高質量發展,調動地方政府和民間資本的積極性和活力,帶動地方經濟有序發展,促進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設計,通過實施大型礦業項目體現國家意志,增強國家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三) 建議繼續發揮中央地勘基金的作用,依托地勘基金在重要成礦區帶的重點勘查項目,進一步發揮國有礦業骨干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產業優勢,推動中央及地方地勘基金在重要成礦區帶公益性勘查成果的市場化轉化,大力發展和活躍我國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建議進一步發揮由中國五礦創新并實踐的“泥河模式”、“嵩縣模式”等作用,創新公益性勘查成果的市場化轉化機制,大力提升公益性勘查成果的市場化轉化力度。
當記者問及如何研判礦業發展趨勢時,何文波表示,礦業行業具有自身周期性特點。我國礦業行業經歷了黃金期與低谷期,現在處于回升期,已經走出寒冬,價格趨向合理。未來發展過程中,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制造業轉型發展、新能源產業強勢崛起都會對礦業行業提出新的需求。對于礦企來說,要理性面對礦業周期波動,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對標國際一流礦企,降本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在新的挑戰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