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經濟發展對建材工業提出新的要求,建材工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建設“兩型社會”要求建材工業發展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和低碳化產業,建材工業的發展將由單純追求產能規模的擴張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的提升,結構調整、自主創新和延伸產業鏈將成為建材產業新的發展模式;綠色建筑的發展將促使建材向安全、環保、節能等方向發展。
(二)需求預測
“十二五”期間,隨著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推進,建材工業主要產品需求將呈現持續增長、發展速度漸趨平穩的態勢。
1、水泥。預計“十二五”期間我省水泥需求總量3.5億噸左右。在品種和等級上將隨著建筑工程種類、質量和混凝土標準的提高而增加和提升,用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優質新型干法水泥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同時,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使我省新型干法水泥仍具有適度的發展空間。
2、玻璃。平板玻璃市場將進入由增量為主向追求品質和功能為主轉型,雖然優質平板玻璃市場仍保持較大規模需求態勢,但市場增長點主要體現在傳統市場需求結構的升級以及電子和太陽能等新興市場潛力的釋放。建筑業仍是玻璃產品的主導市場,作為裝飾裝修材料應用的玻璃深加工制品、建筑節能中空玻璃等產品的需求量將大幅增長,平板顯示玻璃、太陽能玻璃的需求也將呈較大幅度的上升趨勢。
3、石材。隨著現代建筑業的發展,石材產品作為裝飾裝修材料將向高端產品市場發展,園林景觀藝術、市政工程、建筑裝飾、城市雕塑、景觀工程的各種深加工石制品需求將逐步擴大。適應我國“兩型”社會建設的要求,以天然石材加工邊角料為主要原材料的高檔人造石板材將有較大好的發展前景。
4、建筑陶瓷。隨著安居工程的實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建筑陶瓷質量、檔次的要求也在提高,款式新、品質好、功能全的中高檔陶瓷產品將成為消費市場的主流產品,技術創新的大規格超薄磚將深受消費者歡迎。我省建筑陶瓷發展將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5、墻體材料。隨著墻體材料革新措施的落實及節能、節材、環保意識的加強,具有高強、輕質、環保、隔熱、保溫、防火等性能的新型墻體材料產品的需求量將大幅增加,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等無毒無害的固體廢棄物、江河淤泥、生活垃圾、建筑廢棄物等為主要原料生產的環保型、資源節約型新型墻體材料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以加快轉變、跨越發展為主線,以結構調整為主題,以控制總量、節能減排、淘汰落后、企業重組、技術改造、兩化融合、優化布局為重點,立足市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走節能、環保、低碳的創新型發展道路,著力推動建材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全面提高建材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進建材工業健康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調節結合。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完善法規政策,依法推進產業發展;發揮企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延伸產業鏈,不斷增強企業發展后勁,滿足國外內市場對建材產品的需求。
2、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改造相結合。加快企業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培養和提高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廣泛推廣使用成熟、可靠的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競爭力。
3、堅持控制總量與優化布局相結合。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通過布局結構調整、企業重組、淘汰落后和項目核準的有機結合,推動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避免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
4、堅持改革發展與體制創新相結合。通過體制創新加快建材企業產權主體多元化改造,加快資本重組和資產流動,推動建材企業集團化發展,為實現跨地區、跨所有制、跨行業的兼并重組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轉移,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5、堅持節能減排和綜合利用。實施節約資源、降低污染物排放、循環經濟為重點的綠色發展戰略,提高余熱、工業固體廢棄物、建筑廢棄物、生活垃圾等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行業發展道路。
(三)發展目標
1、總量和結構調整目標
到2015年要實現以下目標:
——全省規模以上